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供暖分户计量系统中流温法热分摊装置的温度采集器,包括第一温度采集单元、无线通讯单元、第二温度采集单元、无线单片机U1、电源单元、电池、以及状态显示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温度采集单元、第二温度采集单元与无线通讯单元,均与无线单片机连接;所述电池、电源单元与无线单片机U1,依次连接;所述无线单片机U1与状态显示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供暖分户计量系统中流温法热分摊装置的温度采集器,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计量准确性差、成本高与安装不方便等缺陷,以实现计量准确性好、成本低与安装方便的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的室内垂直单管供热系统的供热分户计量,具体地,涉及供暖分户计量系统中流温法热分摊装置的温度采集器。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新建居住建筑供暖系统要求采用垂直双管系统、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循环系统、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新建公共建筑的供暖系统要求采用垂直双管系统或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并要求既有建筑的垂直单管顺流式供暖系统改成垂直双管或垂直单管跨越式系统。现有热能计量方法有热量直接计量与热量分摊计量方式两种。用户热分摊方法主要有散热器热分配法、流温法、通断时间面积法和户用热量表法。 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计量准确性差、成本高与安装不方便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供暖分户计量系统中流温法热分摊装置的温度采集器,以实现计量准确性好、成本低与安装方便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供暖分户计量系统中流温法热分摊装置的温度采集器,包括第一温度采集单元、无线通讯单元、第二温度采集单元、无线单片机U1、电源单元、电池、以及状态显示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温度采集单元、第二温度采集单元与无线通讯单元,均与无线单片机连接;所述电池、电源单元与无线单片机U1,依次连接;所述无线单片机Ui与状态显示单元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温度采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型号为PT1000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信号调理模块与第一温度信号调试接口,所述第二温度采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型号为PT1000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信号调理模块与第二温度信号调试接口 ;所述第一温度信号调试接口与第二温度信号调试接口的结构相同,且均与无线单片机Ul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通讯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天线El与无线收发模块,所述无线收发模块与无线单片机Ul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单片机Ul的型号为CC1110。进一步地,所述电源单元包括电池,用于连接电池的2脚插座J1,型号为LP2980IM5X-2. 7的电源管理芯片U2,无线单片机Ul的供电开关JP2,以及电容C20与C22 ;其中所述型号为LP2980M5X-2. 7的电源管理芯片U2的第I引脚接VCC端,并经电容C20后接地GND ’第2引脚接地GND,第3引脚接EN_P端 ’第5引脚接VRF2. 7V端,并经电容C22后接地GND ;所述2脚插座Jl的第I引脚接地GND,第2引脚接VCC端;所述供电开关JP2的第I引脚接D3. 3V端,第2引脚接VDD端,第3引脚接VCC端。进一步地,所述无线收发模块包括电容C101、C102、C103、C104、C105、C106、C107、C121、C122、C123、C124、C125、C131、C132、C133、C134、C135 与 C141,电感 L01、L131、L132、L133与L141,电阻R121,以及晶振Yl与Y2 ;其中所述型号为CCll 10F32的无线单片机Ul的P0_0 口为ADIN_0端,P0_1 口为ADIN_1端,P0_7 口为 VRF2. 7V 端,P1_0 口为 EN_P 端,Pl_l 口为 Pl. I 端,Pl_4 口为 CSN 端,Pl_5 口为 SCK 端,Pl_6 口为 MOSI 端,Pl_7 口为 MISO 端,P2_l 口为 DEBUG_D 端,P2_2 口为 DEBUG_C端;RF_P 口依次经电感L131与C134后接信号地,并依次经电容C131、电感L132与电容C132后接信号地;RF_N 口经电容C141后接信号地,并经电容L141后与电容C131及电感L132的公共端连接;RESET_N 口为RESET_N端 ;RBIAS 口经电阻R121后接地GND,DCOUPL 口 经电容C125后接地GND ;XS0C_Q1 口与晶振Yl的第一连接端连接、并经电容C121后接地GND,XS0C_Q2 口与晶振Yl的第二连接端连接、并经电容C122后接地GND,P2_3 口与晶振Y2的第一连接端连接、并经电容C124后接地GND,P2_4 口与晶振Y2的第二连接端连接、并经电容C123后接地GND ;AVDD 口经电容C107后接地GND,经电容C106后接地GND,经电容C105后接地GND,经电容C102后接地GND,经电容C103后接地GND,经电容C104后接地GND,并依次经电感LlOl与电容ClOl后接地GND,电感LlOl与电容ClOl的公共端为0UT3. 3V端;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为0UT3. 3V端;电感L133的第一连接端与电感L132与电容C132的公共端连接,第二连接端经电容C133后接信号地、并经电容C135后接天线El。进一步地,所述状态显示单元包括发光二极管D2,电阻R51与RlOl ;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接VDD端,并经电阻RlOl后接RESET_N端;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经电阻R51后接Pl. I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温度信号调试接口包括5X2个接头的连接器JPl ;所述连接器JPI的第I引脚接地GND,第2引脚接D3. 3V端,第3引脚接DEBUG_C端,第4引脚接DEBUT_D端,第5引脚接CSN端,第6引脚接SCK端,第7引脚接RESET_N端,第8引脚接MOSI端第9引脚接MISO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温度信号调试模块包括用于连接型号为PT1000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的2脚插座J3,电阻R30、R31、R32、R33、R34、R35、R36、R37、R38与R39,可调电阻器RW31与RW32,电容C31、C32、C33与C34,以及型号为LMV934的单电源供电放大器U3 ;其中所述2脚插座J3的第I引脚接地GND,第2引脚与单电源供电放大器U3的第3引脚连接、并经电阻R31后接直流电源VRF2. 7V ;电阻R32、电阻R33与可调电阻器RW31依次连接在直流电源VRF2. 7V与地GND之间,直流电源VRF2. 7V经电容C33后接地GND,电阻R32与电阻R33的公共端与单电源供电放大器U3的第5引脚连接;所述单电源供电放大器U3的第I引脚与第2引脚连接,并依次经电阻R35与电阻R36后接信号地,电阻R35与电阻R36的公共端与单电源供电放大器U3的第10引脚连接;第4引脚接直流电源VRF2. 7V,并分别经电容C31与电容C32后接地GND ;第6引脚与第7引脚连接,并依次经电阻R34与电阻R37后接单电源供电放大器U3的第8引脚及第12引脚,电阻R34与电阻R37的公共端接单电源供电放大器U3的第9引脚;第11引脚接地GND ;第14引脚经电阻R30后接AND_0端,并依次经电阻R38、可调电阻器RW32与电阻R39后接信号地,电阻R38与可调电阻器RW32的公共端接单电源供电放大器U3的第13引脚,电阻R30与AND_0的连接端经电容C34后接信号地。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温度信号调试模块包括用于连接型号为PT1000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的2脚插座J4,电阻R40、R41、R42、R43、R44、R45、R46、R47、R48与R49,可调电阻器RW41与RW42,电容C41、C42、C43与C44,以及型号为LMV934的单电源供电放大器U4 ;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供暖分户计量系统中流温法热分摊装置的温度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温度采集单元、无线通讯单元、第二温度采集单元、无线单片机U1、电源单元、电池、以及状态显示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温度采集单元、第二温度采集单元与无线通讯单元,均与无线单片机连接;所述电池、电源单元与无线单片机U1,依次连接;所述无线单片机U1与状态显示单元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爱军,张兴义,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海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