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金福专利>正文

一种卧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26309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6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下方设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具有水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水室内设有烟管,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通过烟管连通,所述水室内设有若干根超导管,所述第一壳体内具有互相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工作时,烟气通过进烟口进入到烟管,烟气通过第四腔室进入到第二腔室内,通过第二腔室进入到第一腔室,烟气对超导管和烟管进行加热,加热水室中的水,完成余热的利用,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行余热回收,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资源的回收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余热回收器,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卧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煤炭在燃烧后往往形成烟气,烟气往往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造成了环境的污染,烟气中还含有大量的热能,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能够对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的一种卧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提供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卧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第二壳体2,所述第二壳体2的下方设有第一壳体1,所述第二壳体2内具有水室10、第三腔室14和第四腔室15,所述水室10内设有烟管3,第三腔室14和第四腔室15通过烟管3连通,所述水室10内设有若干根超导管4,所述第一壳体I内具有互相连通的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13。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若干根超导管4分别深入到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13内。第三腔室14和第四腔室15设置在水室10的两侧。所述水室10上设有进水口 7和出水口 8。所述第三腔室14上具有进烟口 9,第一腔室6上具有出烟口 5。所述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13通过烟气口 11连通,所述第四腔室15通过连接口12与第二腔室13连通。所述第一壳体I通过隔板16分隔成两部分。工作时,烟气通过进烟口进入到烟管,烟气通过第四腔室进入到第二腔室内,通过第二腔室进入到第一腔室,烟气对超导管和烟管进行加热,加热水室中的水,完成余热的利用,采用本技术进行余热回收,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资源的回收率。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卧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I的A-A向剖视图。图中I-第一壳体;2_第二壳体;3-烟管;4_超导管;5_出烟口 ;6_第一腔室;7-进水口 ;8-出水口 ;9_进烟口 ;10_水室;11-烟气口 ; 12-连接口 ; 13-第二腔室;14-第三腔室;15-第四腔室;16_隔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附图I和附图2所示,一种卧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第二壳体2,所述第二壳体2的下方设有第一壳体1,所述第二壳体2内具有水室10、第三腔室14和第四腔室15,所述水室10内设有烟管3,第三腔室14和第四腔室15通过烟管3连通,所述水室10内设有若干根超导管4,所述第一壳体I内具有互相连通的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13。所述多根超导管4分别深入到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13内。第三腔室14和第四腔室15设置在水室10的两侧。所述水室10上设有进水口 7和出水口 8 ;所述第三腔室14上具有进烟口 9,第一腔室6上具有出烟口 5。所述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13通过烟气口 11连通,所述第四腔室15通过连接口12与第二腔室13连通。所述第一壳体I通过隔板16分隔成两部分。所述第三腔室14上具有进烟口 9,所述第一腔室6上具有出烟口 5。工作时,烟气通过进烟口 9进入到烟管3,烟气通过第四腔室15进入到第二腔室13内,通过第二腔室13进入到第一腔室6,烟气对超导管4和烟管3进行加热,加热水室中的水,完成余热的利用,采用本技术进行余热回收,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资源的回收率。权利要求1.一种卧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第二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的下方设有第一壳体(1),所述第二壳体(2)内具有水室(10)、第三腔室(14)和第四腔室(15),所述水室(10)内设有烟管(3),第三腔室(14)和第四腔室(15)通过烟管(3)连通,所述水室(10)内设有若干根超导管(4),所述第一壳体(I)内具有互相连通的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13)。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卧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根超导管(4)分别深入到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13)内。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卧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腔室(14)和第四腔室(15)设置在水室(10)的两侧。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卧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室(10)上设有进水口(7)和出水口(8)。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卧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室(14)上具有进烟口(9),第一腔室6上具有出烟口(5)。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卧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13)通过烟气口( 11)连通,所述第四腔室(15)通过连接口( 12)与第二腔室(13)连通。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卧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I)通过隔板(16)分隔成两部分。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下方设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具有水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水室内设有烟管,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通过烟管连通,所述水室内设有若干根超导管,所述第一壳体内具有互相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工作时,烟气通过进烟口进入到烟管,烟气通过第四腔室进入到第二腔室内,通过第二腔室进入到第一腔室,烟气对超导管和烟管进行加热,加热水室中的水,完成余热的利用,采用本技术进行余热回收,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资源的回收率。文档编号F28D1/06GK202501770SQ20122004306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0日专利技术者孙金福 申请人:孙金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第二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的下方设有第一壳体(1),所述第二壳体(2)内具有水室(10)、第三腔室(14)和第四腔室(15),所述水室(10)内设有烟管(3),第三腔室(14)和第四腔室(15)通过烟管(3)连通,所述水室(10)内设有若干根超导管(4),所述第一壳体(1)内具有互相连通的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金福
申请(专利权)人:孙金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