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控开关,包括直流电源、光照度控制电路和发光装置。光照度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RL1,触发电路模块,延时放电电路模块,光敏元件1以及调整电路模块。触发电路模块包括?NPN型三极管Q1、Q2和Q3以及电阻R3和R6;调整电路模块,包括电阻R4和R5,以及一端连接于电阻R4电流输出端、另一端连接继电器RL1电流输入端的电阻R7;电阻R7和继电器RL1所处支路的电流小于继电器RL1的吸合电流或释放电流。本发明专利技术只利用一套控制电路即可设定开灯/关灯照度,与现有技术用两套控制电路来分别控制开关灯照度相比线路大大简化,电子元件相应减少,成本较低,电路的稳定性也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控制电路开关的装置,特别是一种光控开关。
技术介绍
光控开关能够根据光线的光照强度自动控制灯亮灯灭,使用光控开关不仅能节约人力,而且还能节约大量的电能,因此光控开关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为达到节能目的,通常将光控开关的开灯照度和关灯照度设定为不同值,而开灯照度和关灯照度的具体数值需 要根据不同使用场地和条件来设定。目前,为设定不同的开关灯照度,现有技术一般都是采用双电路或类似双电路的控制方式来实现。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691208Y中公开了一种能根据照度要求光控电灯的教室照度智能监控器,通过设置两个光敏电阻来分别控制电 灯的开关灯照度,两个光敏电阻分别与其他元件连接构成两套控制电路,两套控制电路依靠继电器来实现的相互切换。又如中国专利文献CN2859988Y中公开了一种可控制光照度的台灯,通过采用两组电阻组件(都包括一个光敏电阻)分别来控制开灯和关灯照度,两组电阻组件又通过与集成电路模块连接,用于实现两组电阻组件对电路控制的切换。虽然上述装置可将开关灯照度设定为不同数值,但是采用两个光敏电阻形成两套控制电路来分别控制开关灯照度,使用的电子元件较多、电路较为复杂,制作成本也较高,而且过多的电子元件也增加了电路的不稳定性,长期效果难以确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的光控开关采用两套控制电路来分别控制开关灯照度,电路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路简化,成本较低的光控开关。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光控开关,包括直流电源和与所述直流电源电连接的光照度控制电路及由所述光照度控制电路控制开/关的发光装置;所述光照度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RLl,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RLl通/断的触发电路模块,用于向所述触发电路模块提供电源、启动所述触发器电路模块的延时放电电路模块,与所述延时放电电路模块串联的光敏元件,以及用于设定开灯/关灯照度值的调整电路模块。在上述光控开关中,所述继电器RLl,其触头与所述发光装置串联,用于控制所述发光装置的开/关。在上述光控开关中,所述触发电路模块,其电流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RLl连接;所述触发电路模块包括NPN型三极管Ql和Q2,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和基极分别连接在所述延时放电电路模块的正负极,且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还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还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阻R4的电流输出端,所述电阻R4和电阻R5串联连接于所述直流电源正负极之间,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串联电阻R6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在上述光控开关中,还包括所述PNP型三极管Q3,其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RLl电流输入端。在上述光控开关中,所述调整电路模块,包括所述电阻R4和所述电阻R5,以及一端连接于所述电阻R4电流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RLl电流输入端的电阻R7;所述电阻R7和所述继电器RLl所处支路的电流小于所述继电器RLl的吸合电流或释放电流。在上述光控开关中,所述延时放电电路模块包括电容C3、电阻Rl和电阻R2 ;所述电容C3 —端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所述电阻Rl与所述光敏元件串联连接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之间;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l的电流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 在上述光控开关中,所述电容C3为电解电容,所述电容C3的阴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在上述光控开关中,所述电阻R7为可变电阻;所述继电器RLl的触头为常闭触头;所述光敏兀件是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或光敏三极管的一种。在上述光控开关中,还包括阴极与所述继电器RLl电流输入端连接、阳极与所述电源负极连接的二极管D2。在上述光控开关中,还包括供电电源及依次电连接的限流降压电路、整流滤波电路,所述供电电源依次经过所述限流降压电路和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处理后获得所述直流电源。在上述光控开关中,所述限流降压电路包括连接所述供电电源火线的电阻R9、与所述电阻R9串联的电容Cl以及与所述电容Cl并联的电阻R8。在上述光控开关中,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阳极与所述电容Cl的电流输出端连接、阴极与所述三极管Q3连接的二极管D1,阴极与所述电容Cl的电流输出端连接、阳极与所述供电电源零线连接的稳压二极管Zl以及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l的阴极、另一端与所述供电电源零线连接的电容C2。在上述光控开关中,所述二极管Dl可以替换为整流桥BRIGEl。在上述光控开关中,所述发光装置是白炽灯、LED灯或节能灯的一种。在上述光控开关中,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接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①本专利技术的光控开关,包括直流电源和与所述直流电源电连接的光照度控制电路及由所述光照度控制电路控制开/关的发光装置;所述光照度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RLl,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RLl通/断的触发电路模块,用于向所述触发电路模块提供电源、启动所述触发器电路模块的延时放电电路模块,与所述延时放电电路模块串联的光敏元件,以及用于设定开灯/关灯照度值的调整电路模块。本专利技术只利用一套控制电路即可设定开灯/关灯照度,与现有技术用两套控制电路来分别控制开关灯照度相比线路大大简化,电子元件相应减少,成本较低,电路的稳定性也较高。②本专利技术的光控开关,具有延时放电电路模块,当光照度发生变化时,由于电容C3充放电作用,使三极管Ql基极电压延时发生变化,由此可以消除汽车车灯或其他较短外来光的干扰,使得发光装置不会因瞬时光亮影响而关闭,同样也不会因为瞬时的光线变暗而开启,这样的技术处理不仅使本专利技术一直处于正常稳定的工作状态,而且可以延长发光装置的使用寿命。③本专利技术的光控开关,通过继电器RLl来控制开/关灯,且使控制电路与照明电路分离,这样的技术处理可以使照明电路电流保持恒定,因此可以用于控制LED灯、节能灯、白炽灯等,扩展了光控开关的使用范围。④本专利技术的光控开关,其中三极管Ql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电阻R3用于限流,降低三极管Ql发射极的电流,保护电气元件。 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I是本专利技术光控开关实施例一的电路 图2是本专利技术光控开关实施例二的电路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光敏元件。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一 如图I所示,是本专利技术光控开关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光控开关包括直流电源和与所述直流电源电连接的光照度控制电路及由所述光照度控制电路控制开/关的发光装置;所述光照度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RLl,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RLl通/断的触发电路模块,用于向所述触发电路模块提供电源、启动所述触发器电路模块的延时放电电路模块,与所述延时放电电路模块串联的光敏元件1,以及用于设定开灯/关灯照度值的调整电路模块。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电源为24V,是由IlOV交流电供电电源经限流降压电路和整流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控开关,包括直流电源和与所述直流电源电连接的光照度控制电路及由所述光照度控制电路控制开/关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度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RL1,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RL1通/断的触发电路模块,用于向所述触发电路模块提供电源、启动所述触发器电路模块的延时放电电路模块,与所述延时放电电路模块串联的光敏元件(1),以及用于设定开灯/关灯照度值的调整电路模块;????????????????所述继电器RL1,其触头与所述发光装置串联,用于控制所述发光装置的开/关;?????????????????所述触发电路模块,其电流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RL1连接;?????????????所述触发电路模块包括????????????????????NPN型三极管Q1和Q2,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基极分别连接在所述延时放电电路模块的正负极,且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还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阻R4的电流输出端,所述电阻R4和电阻R5串联连接于所述直流电源正负极之间,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串联电阻R6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PNP型三极管Q3,其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RL1电流输入端;?????????????????所述延时放电电路模块,其电流输出端与所述触发电路模块连接;??????????????????所述调整电路模块,包括所述电阻R4和所述电阻R5,以及一端连接于所述电阻R4电流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RL1电流输入端的电阻R7;?????????????所述电阻R7和所述继电器RL1所处支路的电流小于所述继电器RL1的吸合电流或释放电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选锋,
申请(专利权)人:叶选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