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晶面双应变硅基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18658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0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混合晶面双应变硅基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其过程为:制备一片SOI衬底,上层基体材料为(110)晶面,下层基体材料为(100)晶面;在600~800℃,在NMOS区域刻蚀出深槽,选择性生长晶面为(100)的应变Si外延层,在该外延层上制备应变Si沟道NMOS;在除NMOS有源区外的区域,选择性生长晶面为(110)的应变SiGe外延层,在该外延层上制备沟道的压应变SiGe沟道PMOS;光刻引线,构成导电沟道为22~45nm的混合晶面CMOS集成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了利用张应变Si材料电子迁移率高于体Si材料和压应变SiGe材料电子迁移率高于体Si材料以及迁移率各向异性的特点,基于SOI衬底,制备出了性能增强的混合晶面双应变Si基CMOS集成器件及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集成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混合晶面双应变硅基CMOS集成器件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代,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关键。集成电路作为人类历史上发展最快、影响最大、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其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综合国力和国防力量的重要标志。对微电子产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摩尔定律”指出集成电路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约每18个月增加I倍,性能也提升I倍。40多年来,世界微电子产业始终按照这条定律不断地向前发展,电路规模已由最初的小规模发展到现在的超大规模。Si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在微电子产业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以Si材料为基础的CMOS集成电路以低功耗、低噪声、高输入阻抗、高集成度、可靠性好等优点在集成电路领域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器件特征尺寸的逐步减小,尤其是进入纳米尺度以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逼近材料、技术、器件的极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当器件特征尺寸缩小到65纳米以后,MOS器件中的短沟效应、强场效应、量子效应、寄生参量的影响、工艺参数涨落等问题对器件泄漏电流、亚阈特性、开态/关态电流等性能的影响越来越突出;而且随着无线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对器件和集成电路的性能,如频率特性、噪声特性、封装面积、功耗和成本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硅基工艺制备的器件和集成电路越来越无法满足新型、高速电子系统的需求。CMOS集成电路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是NMOS与PMOS的驱动能力,而电子和空穴的迁移率分别是决定其驱动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提高NMOS和PMOS器件的性能进而提高CMOS集成电路的性能,两种载流子的迁移率都应当尽可能地高。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研究发现在硅材料上施加应力,会改变电子和空穴的迁移率,从而改变半导体材料上所制备的NMOS与PMOS的性能。但电子和空穴并不总是对同种应力做出相同的反应。同时,在相同的晶面上制备NMOS和PM0S,它们的迁移率并不能同时达到最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晶面双应变硅基CMOS集成器件,克服以上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缺陷,在不降低一种类型器件的载流子的迁移率的情况下,提高另一种类型器件的载流子的迁移率,提供一种混合晶面双应变硅基CMOS集成器件及电路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晶面双应变硅基CMOS集成器件,所述器件衬底为SOI材料。进一步、NMOS和PMOS器件的晶面不同,其中NMOS的晶面为(100),PMOS的晶面为(110)。进一步、NMOS和PMOS的沟道均为应变材料,其中NMOS的导电沟道是张应变Si,PMOS的导电沟道是压应变SiGe。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混合晶面双应变硅基CMOS集成器件的及电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选取两片Si片,一块是N型掺杂浓度为I 5X IO15CnT3的Si (110)衬底片,作为上层基体材料,另一块是P型掺杂浓度为I 5X IO15CnT3的Si (100)衬底片,作为下层基体材料,对两片Si片表面进行氧化,氧化层厚度为0. 5^1 u m,采用化学机械抛光(CMP)工艺对两个氧化层表面进行抛光;第二步、对上层基体材料中注入氢,并将两片Si片氧化层相对置于超高真空环境中在350 480°C的温度下实现键合;将键合后的Si片温度升高100 200°C,使上层基体材料在注入的氢处断裂,对上层基体材料多余的部分进行剥离,保留IOOlOOnm的Si材料, 并在其断裂表面进行化学机械抛光(CMP),形成SOI衬底;第三步、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 800°C,在衬底表面淀积一层SiO2,光刻NMOS有源区,利用干法刻蚀工艺,在NMOS有源区,刻蚀出深度为I. 5 2. 5 的深槽,将中间的氧化层刻透;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 750°C,在(100)晶面衬底的NMOS有源区上选择性外延生长四层材料第一层是厚度为200 400nm的P型Si缓冲层,掺杂浓度为I 5X IO15CnT3 ;第二层是厚度为I. 3 2. Inm的P型SiGe渐变层,该层底部Ge组分是0%,顶部Ge组分是15 25%,掺杂浓度为I 5X IO15CnT3 ;第三层是Ge组分为15 25%,厚度为200 400nm的P型SiGe层,掺杂浓度为0. 5 5X1017cnT3,第四层是厚度为8 20nm的P型应变Si层,掺杂浓度为0. 5 5 X 1017cm_3,作为NMOS的沟道;利用湿法腐蚀,刻蚀掉表面的层SiO2 ;第四步、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 800°C,在衬底表面淀积一层SiO2,光刻NMOS以外区域,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 750°C,在PMOS有源区上选择性外延生长三层材料第一层是厚度为200 400nm的N型Si缓冲层,掺杂浓度为0. 5 5 X 1017cnT3,第二层是厚度为8 20nm的N型SiGe应变层,Ge组分是15 25%,掺杂浓度为0. 5 5X 1017cm_3,作为PMOS的沟道;第三层是厚度为3 5nm的本征弛豫Si帽层,形成PMOS有源区;利用湿法腐蚀,刻蚀掉表面的层SiO2 ;第五步、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 800°C,在衬底表面淀积一层SiO2,光刻隔离区,利用干法刻蚀工艺,在隔离区刻蚀出深度为2. 5 3. 5iim的深槽,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 800°C,在衬底表面淀积一层SiO2和一层SiN,将深槽内表面全部覆盖,最后淀积SiO2将深槽内填满,形成深槽隔离;第六步、光刻场氧区,利用干法刻蚀工艺,在场氧区刻蚀出深度为0. 3 0. 5iim的浅槽;再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 800°C,在浅槽内填充SiO2 ;最后,用化学机械抛光(CMP)方法,除去多余的氧化层,形成浅槽隔离;第七步、在300 400°C,在有源区上用原子层化学汽相淀积(ALCVD)的方法淀积HfO2层,厚度为6 10nm,作为WOS和PMOS的栅介质,再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 750°C,在栅介质层上淀积一层厚度为100 500nm的本征Poly-SiGe作为栅电极,Ge组分为10 30% ;光刻NMOS与PMOS栅介质与栅多晶,形成栅极;第八步、光刻NMOS有源区,对NMOS有源区进行N型离子注入,形成掺杂浓度为I 5 X IO18CnT3的N型轻掺杂源漏结构(N-LDD)区域;光刻PMOS有源区,对PMOS有源区进行P型离子注入,形成掺杂浓度为I 5 X IO18CnT3的P型轻掺杂源漏结构(P-LDD)区域;第九步、利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 800°C,在整个衬底上淀积一厚度为3 5nm的SiO2层,用干法刻蚀掉这层SiO2,形成NMOS和PMOS栅极侧墙;第十步、光刻NMOS有源区,在NMOS有源区进行N型离子注入,自对准生成NMOS的源区、漏区和栅极;光刻PMOS有源区,在PMOS有源区进行N型离子注入,自对准生成PMOS的源区、漏区和栅极;第^^一步、在整个衬底上用化学汽相淀积(CVD)方法,在600 800°C,淀积300 500nm厚的51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晶面双应变硅基CMOS集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衬底为SOI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鹤鸣李妤晨宋建军胡辉勇宣荣喜王斌王海栋郝跃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