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续梁实验模型,所述实验模型包括连续梁、连续梁支座和加载支架,连续梁沿长度方向按照一定距离用紧固件安装在连续梁支座上,形成多跨连续梁,连续梁支座固定在加载支架上;连续梁的各跨间和连续梁支座处粘贴有应变片,连续梁的跨间设置荷载加载点。本实验模型的建立,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可以将连续梁在不同跨间荷载条件下的应力和变形很直观、客观地反映出来,使学生在此模型实验的基础上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促进理论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力学教学模型设计,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结构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设计中的连续梁实验模型。
技术介绍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是指在现场依照设计位置,进行支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经养护、拆模板而制作的楼板。其力学模型通常简化为连续梁模型。在横向荷载的作用下,连续梁的跨中产生正弯矩,支座处产生负弯矩,连续梁的弯矩包络图与荷载在不同跨间的组合方式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理论方法描述连续梁的内力和变形规律,并没有开设此 类结构相关的实验项目,学生难以理解连续梁的荷载组合方法,制约了对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跨连续梁实验模型,可以模拟不同荷载组合条件下连续梁的应力和变形规律。一种连续梁实验模型,所述实验模型包括连续梁、连续梁支座和加载支架,连续梁沿长度方向按照一定距离用紧固件安装在连续梁支座上,形成多跨连续梁,连续梁支座固定在加载支架上;连续梁的各跨间和连续梁支座处粘贴有应变片,连续梁的跨间设置荷载加载点。优选地,所述荷载加载点下方悬挂砝码。优选地,所述应变片粘贴在连续梁的各跨中间位置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用于测量连续梁在正、负弯矩作用下所产生的应力。优选地,所述连续梁支座处的紧固件下端的中央区域开有凹槽,凹槽的宽度小于连续梁的截面宽度,其中心位置与连续梁的中心位置对齐,所述应变片粘贴在连续梁的上表面并位于凹槽空腔内。用于测量连续梁在负弯矩作用下所产生的应力。优选地,所述加载支架底部安装有支架水平调节螺丝。用于调整加载支架的水平和稳定性。优选地,所述荷载加载点设置在连续梁各跨的中间位置。优选地,所述紧固件通过紧固螺栓将连续梁安装在连续梁支座上,紧固件和连续梁支座形成固定铰支座。可限制连续梁的水平和竖向位移,但不会限制连续梁支座截面的转动。优选地,所述连续梁支座用固定螺栓固定在加载支架上。通过支座的不同组合,可以模拟不同跨数及跨度的连续梁。优选地,所述连续梁为矩形截面的条形构件,其采用普通低碳钢或有机塑料制成。优选地,所述紧固件采用正方形截面的钢棒制成,加载支架采用空心方形截面的钢管制成。本专利技术采用施加砝码的方法对模型施加竖向荷载,通过应变片测量并换算出测点处的应力值,其有益效果是 1、该实验模型可以模拟在各种跨间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的应力和变形,能够完成不同荷载组合条件下的模型实验; 2、本实验模型的建立,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可以将连续梁在不同跨间荷载条件下的应力和变形很直观、客观地反映出来,使学生在此模型实验的基础上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促进理论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紧固件与连续梁支座组装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紧固件与连续梁支座组装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参照图f 4,一种连续梁实验模型,所述实验模型包括连续梁I、连续梁支座4、加载支架6和砝码10。连续梁I为横截面是矩形的条形构件,其材料为普通低碳钢,紧固件2采用正方形截面的钢棒制成,加载支架6采用空心方形截面的钢管制成。紧固件2通过紧固螺栓3将连续梁I安装在连续梁支座4上,紧固件2和连续梁支座4形成固定铰支座,可限制连续梁的水平和竖向位移,但不会限制连续梁支座截面的转动。连续梁支座4用固定螺栓5固定在加载支架6上。通过支座的不同组合,可以模拟不同跨数及跨度的连续梁。在连续梁I的各跨中间位置的下表面粘贴有应变片8,用于测量连续梁I在正弯矩作用下所产生的应力。连续梁支座4处的紧固件2下端的中央区域开有凹槽,凹槽的宽度小于连续梁I的截面宽度,其中心位置与连续梁I的中心位置对齐,应变片9粘贴在连续梁I的上表面并位于凹槽空腔内。应变片9用于测量连续梁I在负弯矩作用下所产生的应力。加载支架6底部安装有支架水平调节螺丝7,用于调整加载支架的水平和稳定性。连续梁的跨间设置荷载加载点,其下方悬挂砝码10。本专利技术采用在不同跨间施加砝码的方法对模型施加竖向荷载。采用在连续梁支座处连续梁的上表面和连续梁跨中位置的下表面粘贴应变片的方式测量应变值,并换算出测点处的应力值。权利要求1.一种连续梁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模型包括连续梁、连续梁支座和加载支架,连续梁沿长度方向按照一定距离用紧固件安装在连续梁支座上,形成多跨连续梁,连续梁支座固定在加载支架上;连续梁的各跨间和连续梁支座处粘贴有应变片,连续梁的跨间设置荷载加载点。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续梁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荷载加载点下方悬挂砝码。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续梁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片粘贴在连续梁的各跨中间位置的上表面或下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续梁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梁支座处的紧固件下端的中央区域开有凹槽,凹槽的宽度小于连续梁的截面宽度,其中心位置与连续梁的中心位置对齐,所述应变片粘贴在连续梁的上表面并位于凹槽空腔内。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续梁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支架底部安装有支架水平调节螺丝。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续梁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荷载加载点设置在连续梁各跨的中间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续梁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通过紧固螺栓将连续梁安装在连续梁支座上,紧固件和连续梁支座形成固定铰支座。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续梁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梁支座用固定螺栓固定在加载支架上。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续梁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梁为矩形截面的条形构件,其采用普通低碳钢或有机塑料制成。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续梁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采用正方形截面的钢棒制成,加载支架采用空心方形截面的钢管制成。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续梁实验模型,所述实验模型包括连续梁、连续梁支座和加载支架,连续梁沿长度方向按照一定距离用紧固件安装在连续梁支座上,形成多跨连续梁,连续梁支座固定在加载支架上;连续梁的各跨间和连续梁支座处粘贴有应变片,连续梁的跨间设置荷载加载点。本实验模型的建立,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可以将连续梁在不同跨间荷载条件下的应力和变形很直观、客观地反映出来,使学生在此模型实验的基础上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促进理论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文档编号G09B23/10GK102750856SQ20121017108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0日专利技术者刘大卫, 吕金炭, 张云莲, 文献民, 杨建辉, 程泽海 申请人:浙江科技学院, 福建荣盛钢结构实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梁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模型包括连续梁、连续梁支座和加载支架,连续梁沿长度方向按照一定距离用紧固件安装在连续梁支座上,形成多跨连续梁,连续梁支座固定在加载支架上;连续梁的各跨间和连续梁支座处粘贴有应变片,连续梁的跨间设置荷载加载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献民,吕金炭,刘大卫,张云莲,杨建辉,程泽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技学院,福建荣盛钢结构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