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索尼公司专利>正文

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17128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0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部,其包括显示像素;和液晶屏障部,其包括屏障区。每个所述屏障区以相对于所述显示像素的排列方向倾斜的第一方向而延伸,并且允许光透过屏障区和遮挡光。液晶屏障部包括液晶层和夹着所述液晶层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线状电极。所述线状电极以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以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并排布置,并且一个以上所述线状电极包括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所述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以不同于所述显示像素的排列方向的各自的方向延伸。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降低显示屏的视在亮度的周期性变化,从而有效地抑制在图像上出现波纹并实现改进的图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实现立体显示的视差屏障(parallax barrier)型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可实现立体显示的显示装置一直引人瞩目。通过为右眼和左眼单独地显示视差图像(或不同视点图像),从而进行立体显示。当以对应的眼睛观看这些图像时,观看者将所述图像识别为具有立体效果的立体图像。而且,正在开发其它类型的显示装置,其通过显示两个以上视差图像而为观看者提供更自然的三维图像。这些显示装置分为两类一类必须用专用眼镜,而另一类不需要。因为对于观看者而言佩戴专用眼镜可能会感到麻烦,故优选免戴眼镜型。用于实现免戴眼镜型显示装置的技术的例子包括双凸透镜技术和视差屏障技术。这些技术配置为同时显示多个视差图像(视点图像),从为观看者提供可根据显示装置和观看者的视点之间的相对距离(或角度)而变化的图像。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H03-119889号公报中公开了视差屏障型显示装置的例子。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采用上述双凸透镜或视差屏障技术的显示装置因其构造而容易显示含有波纹(moire)的图像。迄今为止,在降低波纹方面进行了很多改良。尽管如此,仍要求在图像质量上实现进一步的改进。因此,期望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改良图像的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部,其包括多个显示像素;以及液晶屏障部,其包括多个屏障区。每个所述屏障区以相对于所述显示像素的排列方向倾斜的第一方向而延伸,并允许光透过所述屏障区和遮挡所述光。所述液晶屏障部包括液晶层;以及夹着所述液晶层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线状电极。所述线状电极以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以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而并排布置,并且一个以上所述线状电极包括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所述第一狭缝和所述第二狭缝以不同于所述显示像素的排列方向的各自的方向而延伸。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液晶屏障部中的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以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线状电极,并且一个以上所述线状电极包括所述第一狭缝和所述第二狭缝,所述第一狭缝和所述第二狭缝以不同于所述显示像素的排列方向的各自的方向而延伸。这抑制了由显示部的各个显示像素间的区域造成的暗线与由液晶屏障部的狭缝造成的暗线之间的干涉,这种干涉可在显示部和液晶屏障部彼此重叠时而在视觉上识别出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部中的显示像素的排列方向与液晶屏障部中的第一狭缝的延伸方向和第二狭缝的延伸方向不一致。因此,可降低显示屏的视在亮度(apparent brightness)的周期性变化,从而有效地抑制在图像上出现波纹并实现改进的图像。应当理解,以上一般性说明和以下详细说明均 为示例性的,旨在对要求保护的本技术方案作出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将附图包括在内以供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将附图并入以构成本申请文件的一部分。附示了各实施方式,且与申请文件一起用于说明本技术方案的原理。图I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构造示例的框图。图2A和图2B为表示图I所示的显示装置的构造示例的图。图3为表示图I所示的显示驱动部和显示部的构造示例的图。图4A和图4B分别为表示图3所示的像素的电路图的例子和像素的横截面构造的例子的图。图5为表示图I所示的显示部中的像素阵列的例子的平面图。图6为表示图I所示的液晶屏障部的平面构造的例子的示意图。图7为表示图I所示的液晶屏障部的横截面构造的例子的图。图8为表示图I所示的液晶屏障部中的透明电极的构造示例的平面图。图9为表示图I所示的液晶屏障部的分组示例的图。图10A、图IOB和图IOC为表示图I所示的显示部和液晶屏障部的各自的操作的例子的示意图。图IlA和图IlB为表示图I所示的显示部和液晶屏障部的其它操作的各自的例子的示意图。图12为表示比较例的液晶屏障部的透明电极的构造示例的平面图。图13为表示变型例I的液晶屏障部的透明电极的构造示例的图。图14为表示变型例2的液晶屏障部的透明电极的构造示例的图。图15为表示变型例3的液晶屏障部中的开合部的构造示例的图。图16A和图16B为变型例4的显示部中的像素阵列的例子和变型例4的液晶屏障部中的开合部的构造示例的图。图17A和图17B为表示变型例5的显示装置的构造示例的图。图18A和图18B为表示图17A和图17B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各自的操作的例子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总体配置)图I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I的构造示例的图。该显示装置I既可实现立体显示(3D显示),又可实现正常显示(2D显示)。显示装置I包括控制部40、显示驱动部50、显示部20、背光驱动部29、背光源30、屏障驱动部9以及液晶屏障部10。控制部40为这样的电路,其基于从外源提供的图像信号Vdisp而对显示驱动部50、背光驱动部29和屏障驱动部9提供各自的控制信号,从而控制显示驱动部50、背光驱动部29和屏障驱动部9相互同步地工作。具体来说,控制部40将基于图像信号Vdisp的图像信号S、背光控制信号CBL、屏障控制信号CBR分别提供给显示驱动部50、背光驱动部29、屏障驱动部9。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信号S包括图像信号SA和图像信号SB,如后所述,在3D显示装置I显示立体图像时,图像信号SA和图像信号SB各包括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六个”)视点图像。显示驱动部50基于从控制部40提供的图像信号S而驱动显示部20。显示部20 通过驱动液晶元件而调制从背光源30发射的光线,以便显示图像。背光驱动部29基于从控制部40提供的背光控制信号CBL而驱动背光源30。背光源30具有从其整个表面向显示部20发射光线的功能。该背光源30例如可包括LED(发光二极管)、CCFL (冷阴极荧光灯)等。屏障驱动部9基于从控制部40提供的屏障控制指令而驱动液晶屏障部10。液晶屏障部10设有多个开合部11、12(后面描述),每个所述开合部用于允许或阻止光线从中透射。在本实施方式中,液晶屏障部10具有以预定方向划分从显示部20输出的光学图像的功能。图2A和图2B为表示显示装置I的主要部分的构造示例的图。具体来说,图2A为表示显示装置I的构造的立体图,而图2B为表示显示装置I的构造的侧面图。如图2A和图2B所示,在显示装置I中依次设有背光源30、显示部20和液晶屏障部10。在本构造中,从背光源30发射的光线依次穿过显示部20和液晶屏障部10,接着到达观看者。注意,显示部20和液晶屏障部10可彼此接合或不接合。(显示驱动部50和显示部20)图3为表示显示驱动部50和显示部20的框图的例子的图。在显示部20中,以矩阵的形式布置有像素Pix。显示驱动部50包括时序控制部51、栅极驱动器52和数据驱动器53。时序控制部51控制栅极驱动器52和数据驱动器53的驱动时序,并将从控制部40提供的图像信号S作为图像信号SI而提供给数据驱动器53。栅极驱动器52根据时序控制部51所实施的时序控制而依次选择液晶显示装置45中的各行像素Pix (后面描述),并逐行扫描选定的行。数据驱动器53将基于图像信号SI的像素信号提供给显示部20的每个像素Pix。具体来说,数据驱动器53基于图像信号SI而进行D/A(数字/模拟)转换,从而生成模拟像素信号,并且将所生成的像素信号提供给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部,其包括多个显示像素;和液晶屏障部,其包括多个屏障区,每个所述屏障区沿相对于所述显示像素的排列方向倾斜的第一方向延伸,并允许光透过所述屏障区和遮挡所述光,其中,所述液晶屏障部包括液晶层和夹着所述液晶层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线状电极,所述多个线状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并排布置,并且一个以上所述线状电极包括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所述第一狭缝和所述第二狭缝沿不同于所述显示像素的所述排列方向的各自的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雄一坂本祥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