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源功率检测装置。控制模块分别与计时存储模块、保护模块、显示模块和检测调节模块连接,计时存储模块与检测调节模块连接;控制模块中单片机采用C8051F340芯片,计时存储模块中累计时间存储器采用24C256芯片,计时芯片采用DS1302芯片,保护模块包括继电器驱动三极管、保护二极管、继电器、蜂鸣器驱动三极管;显示模块包括液晶;检测调节模块中A/D转换芯片采用PCF8591芯片。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按键少,操作简便;能实时检测光源电压、电流、功率大小,并显示累计消耗电能、最大消耗功率和最小消耗功率;能简便控制光源功率,精确控制光源发光功率;有助于进行精确控制光源功率的研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检测装置,尤其是涉及ー种光源功率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在各种光谱技术应用中,光源功率的控制一直是ー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光源能否得到精确有效的控制会给后续结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能否精确地控制光源功率就显得十分有意义。光源在实际使用中的消耗功率往往不等于其额定功率,可在实际实验以及各种应用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对光源功率的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光源功率检测装 置。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专利技术包括控制模块、计时存储模块、保护模块、显示模块和检测调节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计时存储模块、保护模块、显示模块和检测调节模块相连接,计时存储模块与检测调节模块连接。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U9、晶振Y2、USB接ロ U8、复位按钮U13、显示切换按钮U12、电压减小按钮Ull和电压增加按钮UlO ;单片机U9采用C8051F340芯片,单片机U9分别与USB接ロ U8、晶振Y2连接,单片机U9分别与复位按钮U13、显示切换按钮U12、电压减小按钮Ull和电压增加按钮UlO连接。所述的计时存储模块包括实时时钟电路和累计时间存储器U2 ;累计时间存储器U2采用24C256芯片,累计时间存储器U2的5脚 7脚与控制模块中的单片机U9的连接;实时时钟电路包括计时芯片Ul、晶振Yl、发光二极管Dl、电阻Rl和电池BI ;计时芯片Ul采用DS1302芯片,计时芯片Ul与晶振Yl连接,I脚经电阻Rl后接地,I脚与发光二极管Dl阴极连接后再与第一工作电压VCC连接,5脚 7脚与控制模块中的单片机U9连接,8脚与电池BI连接后接地。所述的保护模块包括继电器驱动三极管Q1、保护ニ极管D2、继电器U14、蜂鸣器驱动三极管Q2、绿发光二极管D4、电阻R11、红发光二极管D3、电阻R12和电阻RlO ;继电器驱动三极管Ql集电极分别与继电器U14负极、保护ニ极管D2阳极连接后与第一工作电压VCC连接,基极与控制模块中的单片机U9连接;蜂鸣器驱动三极管Q2集电极与蜂鸣器B2连接后与绿发光二极管D4阳极连接,蜂鸣器驱动三极管Q2集电极依次经电阻R11、红发光ニ极管D3阴极连接后与绿发光二极管D4阳极连接,绿发光二极管D4阳极与第一工作电压VCC连接,基极经电阻RlO与控制模块中的单片机U9连接,绿发光二极管D4阴极经电阻R12与控制模块中的单片机U9连接。所述的显示模块包括液晶U15和电阻R13 ;液晶U15的3脚经电阻R13后接地,液晶U15的Γ14脚分别与控制模块中的U9连接。所述的检测调节模块包括A/D转换芯片U4、放大器U5、放大器U6、放大器U7、开关电源U3、光源LI、电阻R8、电阻R4、电阻R6、电阻R3、电阻R5和外置精密电位器R2 ;A/D转换芯片U4采用PCF8591芯片,A/D转换芯片U4的3脚与所述计时芯片Ul的8脚连接,9脚、10脚分别与控制模块中的单片机U9连接,I脚、2脚分别与放大器U5输出端、放大器U6输出端连接,放大器U5反相输入端与放大器U5输出端连接,放大器U6反相输入端与放大器U6输出端连接,放大器U6同相输入端与放大器U7输出端连接,放大器U7输出端经电阻R5与放大器U7反相输入端连接,放大器U7反相输入端经电阻R7接地,放大器U5同相输入端经电阻R3后与开关电源U3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放大器U5同相输入端、放大器U7同相输入端分别经电阻R4、电阻R6连接后再分别经光源LI、电阻R8与开关电源U3的负极输出端、正极输出端连接,开关电源U3的电压输入端与第二工作电压V相连接。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专利技术利用开关电源与外置精密电位器对电压进行精确控制,结构简単,按键少,操作简便。能实时检测光源电压、电流、功率大小,并且显示累计消耗电能、最大消耗功率和最小消耗功率。通过以上专利技术可以非常简便地控制光源功率,从而精确地控制光源发光功率。本专利技术有助于进行精确控制光源功率的研究。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模块组成结构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图。图中1、控制模块,2、计时存储模块,3、保护模块,4、显示模块,5、检测调节模块。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说明。如图I、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控制模块I、计时存储模块2、保护模块3、显示模块4和检测调节模块5 ;控制模块I分别与计时存储模块2、保护模块3、显示模块4和检测调节模块5相连接,计时存储模块2与检测调节模块5连接。如图2所示,控制模块I包括单片机U9、晶振Y2、电容C4、电容C3、USB接ロ U8、复位按钮U13、显示切换按钮U12、电压减小按钮Ull和电压增加按钮UlO ;单片机U9采用C8051F340芯片,单片机U9的47脚、48脚之间并联晶振Y2后分别通过电容C4、电容C3接地,10脚、12脚与第一工作电压VCC相连接,7脚接地,8脚、9脚分别与USB接ロ U8数据通讯端的正扱、负极,13脚、23脚、24脚和25脚分别与复位按钮U13、显示切换按钮U12、电压减小按钮Ull和电压增加按钮UlO连接后再与第一工作电压VCC连接。如图2所示,计时存储模块2包括实时时钟电路和累计时间存储器U2 ;实时时钟电路包括计时芯片U1、晶振Y1、电容Cl、电容C2、发光二极管Dl和电池BI ;计时芯片Ul采用DS1302芯片,计时芯片Ul的2脚、3脚之间并联晶振Yl后分别通过电容Cl、电容C2接地,4脚接地,I脚经电阻Rl后接地,I脚与发光二极管Dl阴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l阳极与第一工作电压VCC连接,5脚、6脚、7脚分别与单片机U9的31脚、32脚、33脚连接,8脚与电池BI连接后接地;累计时间存储器U2采用24C256芯片,累计时间存储器U2的f 4脚接地,8脚与第一工作电压VCC连接,5脚、6脚、7脚分别与单片机U9的28脚、29脚、30脚连接。如图2所示,保护模块3包括继电器驱动三极管Q1、保护ニ极管D2、继电器U14、蜂鸣器驱动三极管Q2、蜂鸣器B2、绿发光二极管D4、电阻R11、红发光二极管D3、电阻R12和电阻RlO ;继电器驱动三极管Ql集电极分别与继电器U14负极、保护ニ极管D2阳极连接后与第一工作电压VCC连接,发射极接地,基极与单片机U9的4脚连接;蜂鸣器驱动三极管Q2集电极与蜂鸣器B2连接后与绿发光二极管D4阳极连接,蜂鸣器驱动三极管Q2集电极依次经电阻R11、红发光二极管D3阴极连接后与绿发光二极管D4阳极连接,绿发光二极管D4阳极与第一工作电压VCC连接,发射极接地,基极经电阻RlO与单片机U9的3脚连接,绿发光ニ极管D4阴极经电阻R12与单片机U9的2脚连接。如图2所示,显示模块4包括液晶U15和电阻R13 ;液晶U15的I脚和16脚接地,3脚经电阻R13后接地,2脚和15脚均与第一工作电压VCC连接,4 14脚分别与单片机U9的41脚、40脚、39脚、22 15脚连接。 如图2所示,检测调节模块5包括A/D转换芯片U4、放大器U5、放大器U6、放大器U7、开关电源U3、光源LI、电阻R8、电阻R4、电阻R6、电阻R3、电阻R5和外置精密电位器R2 ;A/D转换芯片U4采用PCF8591芯片,放大器U5、放大器U6、放大器U7均为四通道运算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源功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1)、计时存储模块(2)、保护模块(3)、显示模块(4)和检测调节模块(5);控制模块(1)分别与计时存储模块(2)、保护模块(3)、显示模块(4)和检测调节模块(5)相连接,计时存储模块(2)与检测调节模块(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尊忠,徐文道,应义斌,王剑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