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08813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拆卸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处理盒,包括处理盒盒体、位于盒体上的感光鼓驱动组件、以及一个控制感光鼓驱动组件上动力接收头伸缩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一个可绕盒体上支点转动的控制杆和固定于所述控制杆上的弹性元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处理盒采取控制机构来控制感光鼓驱动组件上的动力接收头伸缩,解决了现有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时容易出现动力接收头卡死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中的技术缺陷。(*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用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处理盒
技术介绍
处理盒是ー种能可拆卸地装入图像形成装置主机中的盒,且该盒作为ー个整体单元包括有一个电子照相感光组件和至少诸如充电器,显影器,清洁器等等之类的处理器的ー个。由于处理盒相对于设备主机是可拆卸地安装的,因此便于设备的保养。采用电子照相成像方式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是这样工作的通过图像形成装置的光对充电器均匀充电的电子照相感光组件进行有选择的曝光来形成静电潜像,该潜像由显影器用调色剂显影成调色剂像,所形成的调色剂像由转印器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通常,处理盒的一端设置有感光鼓驱动组件用以接收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カ。在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ー种处理盒,其感光鼓端部的感光鼓驱动组件是采用万向节驱动头联接结构,当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时,万向节驱动头倾斜地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脱离。这种驱动联接结构存在如下不足当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时,很容易出现万向节驱动头卡死在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中,从而导致处理盒无法正常地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ー种性能可靠、工作稳定的处理盒,以解决现有处理盒上的动カ接收头容易卡死在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中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种可拆卸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处理盒,包括处理盒盒体、位于盒体上的感光鼓驱动组件、以及ー个控制感光鼓驱动组件上动カ接收头伸缩的控制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一个可绕盒体上支点转动的控制杆和固定于所述控制杆上的弾性元件。所述支点为设置于盒体侧壁的定位柱,所述控制杆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柱匹配的定位孔。所述支点为设置于盒体侧壁的定位孔,所述控制杆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匹配的定位柱。所述控制杆上设置有一个用于与所述动カ接收头结合的迫推部,一个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壁限制部结合的控制部。所述动カ接收头上设置有受迫斜面,所述迫推部上设置有用于压迫所述受迫斜面的迫推面。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套接于所述控制杆的限位柱和盒体限位柱上。所述弹性元件为压缩弹簧。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本技术处理盒上设置有控制机构,当处理盒装入和取出图像形成装置时,图像形成装置内壁的限制部件会压迫控制机构上的控制部,这样会使得位于控制杆迫推部上的迫推斜面会与动カ接收头上的受迫斜面结合,其两者之间的结合会产生ー个迫使动カ接收头回缩的轴向力,从而有效地完成了动カ接受部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之间的结合和分离工作,处理盒则可以顺利装入和取出图像形成装置。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处理盒装入图像形成装置中之前的立体式图;图2是图I中A的局部放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处理盒装入图像形成装置中之前感光鼓驱动组件的首1J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处理盒装入图像形成装置过程中处理盒控制机构与图像形成装置内壁限制部之间的结合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处理盒位于图像形成装置中时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处理盒在装入图像形成装置过程中,处理盒控制机构上的迫推部与动カ接收头上的受迫斜面之间的结合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处理盒在装入图像形成装置过程中,感光鼓驱动组件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之间的分离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处理盒装入图像形成装置到位时,处理盒控制机构与图像形成装置内壁之间的结合视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处理盒装入图像形成装置到位时,感光鼓驱动组件动力接收头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之间的结合视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处理盒将要取出图像形成装置过程时,处理盒控制机构与图像形成装置内壁之间的结合视图;图11是图10中B的局部放大视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装置取出的过程中感光鼓驱动组件动カ接收头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之间的分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ー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參见图I-图3所示,本技术处理盒包括一个盒体30,位于盒体侧壁的感光鼓驱动组件10以及ー个控制感光鼓驱动组件10上的动カ接收头2伸缩的控制机构20。如图I和图2所示,控制机构20包括ー个可绕处理盒盒体支点转动的控制杆15和第一弹性元件14,在本实施例中,盒体支点为设置于盒体侧壁的定位柱16。控制杆15上设置有一个与盒体侧壁定位柱16配合的定位孔17 ;—个用于与动カ接收头2结合的迫推部18 ;—个用于在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过程中与图像形成装置内壁限制部51结合的控制部11 ;控制杆15上还设置一个用于给弹性元件14限位的限位柱12,第一弾性元件14 一端套接于控制杆限位柱12上,另一端套接于盒体限位柱13上;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弾性元件14为采用压缩弹簧代替。如图3所示,感光鼓驱动组件10包括一个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上接受驱动カ的动カ接收头2 ;—个鼓齿轮I ;ー个位于动カ接收头2和鼓齿轮I之间的第二弾性元件3,动カ接收头2可以在第二弾性元件3的作用下沿鼓齿轮I的轴向往复移动;还包括ー个给动カ接收头2轴向限位的限位元件4。參见图4-图9所示,当本技术处理盒在装入图像形成装置过程中,位于处理盒控制机构20上的控制部11会受到图像形成装置内壁的限制部51的压迫(如图4所示),从而使控制机构20的控制杆15绕盒体侧壁的定位柱16旋转(如图5所示),此时,位于控制杆迫推部18上的迫推斜面18b会与动カ接收头2上的受迫斜面2b结合(如图6所示),其两者之间的结合会产生ー个迫使动カ接收头2回缩的轴向力F1,这样使处理盒沿着图像形成装置导轨52装入图像形成装置时就能避免与动カ接收头2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40之间的干渉(如图7所示),当处理盒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安装到位吋,处理盒导向柱19落入图像形成装置导向槽53中(如图8所示),而此时处理盒控制机构20上的控制部11则会脱离图像形成装置限制部51的压迫,使得动カ接收头2在第二弾性元件3和第一弾性元件14的弾性恢复力作用下沿鼓齿轮I轴向伸出,从而顺利完成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40之间的结合(如图9所示),当图像形成装置电机启动时,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40就会带动动力接收头2转动,从而将驱动力通过动カ接收头2传递给整个处理盒的动力系统,这样就完成了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カ传递。參见图10-图12所示,当本技术处理盒完成打印任务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时,用户将位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处理盒从处理盒把手处31沿F3方向向上提起(如图10所示),此时位于控制机构20上的控制部11又会受到图像形成装置内壁的限制部51的压迫力F2 (如图11所示),从而使控制机构20的控制杆15绕盒体侧壁的定位柱16旋转,此时,位于控制杆迫推部18上的迫推斜面18b又会与动カ接收头2上的受迫斜面2b结合,其两者之间的结合会产生ー个迫使动カ接收头2回缩的轴向力,从而有效地完成了动カ接收头2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头40之间的分离工作(如图12所示),这样本技术处理盒就可以沿着图像形成装置导轨52顺利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来。当本技术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时,控制机构20上的控制杆15会在第一弾性元件14的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拆卸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处理盒,包括处理盒盒体,位于盒体上的感光鼓驱动组件,以及一个控制感光鼓驱动组件上动力接收头伸缩的控制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一个可绕盒体上支点转动的控制杆和固定于所述控制杆上的弹性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