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炉余热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908321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炉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总排烟通道以及连接在总排烟通道上的由一次、二次换热装置构成的余热回收装置,一次换热装置为串联在总排烟通道上的带有进出水口的气/水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为带有一级进出水口和二级进出水口的水/水换热器;气/水换热器的出水口与水/水换热器的一级进水口相连通,水/水换热器的一级出水口与气/水换热器的进水口相连通;待加热冷水管路与水/水换热器的二级进水口相连通,水/水换热器的二级出水口经热水管路和与蓄热水池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余热利用率高,在有效的将工业炉烟气排放温度降至130℃左右的同时,还能得到60℃的热水来满足人们的供水和采暖需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业燃气(燃油)炉高温烟气的余热回收,尤其是涉及一种工业炉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中国90%的能源来自化工燃料,并且这种形式在短期内(15-20年)不会发生变化。由于中国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需要大量进口能源以支撑高速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能源又很大程度上由发达国家通过期货市场控制,为了减少在能源问题上对别国的过分 依赖,节能作为一项切实可行的策略受到政府的重视,并且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节能”也是一种重要能源。节约热能的突出方面就是回收和利用余热。工业燃气(燃油)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经过工业炉一次余热利用之后的排烟温度仍然较高(可达350-700°C),将温度达350-700°C的烟气直接排放在大气中,既浪费了能源,又污染环境。如果能将排烟温度降至180°C (甚至更低)以下,则既可以达到节能减排、降低生产运行成本,又可以起到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目的。目前国内大型的钢铁厂的焦炉可以做到利用余热进行发电。但同时我国还有大批规模不一的金属热处理炉,功率从数百到几千千瓦不等。由于热处理炉的热效率仅为50%左右,如何把这部分余热利用好有着非常重大的实际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炉余热回收系统,它可以将工业炉生产中排放的高温烟气进行充分回收,达到很好的节能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工业炉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与多个工业炉排烟道相连通的总排烟通道以及通过排烟风机连接在所述总排烟通道上的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由一次换热装置和二次换热装置构成;所述一次换热装置为通过控制阀串联在总排烟通道上的带有进出水口的气/水换热器,所述二次换热装置为带有一级进出水口和二级进出水口的水/水换热器;所述气/水换热器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水/水换热器的一级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水/水换热器的一级出水口通过管路及设置在所述管路上的循环泵与所述气/水换热器的进水口相连通;待加热冷水管路通过阀门与所述水/水换热器的二级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水/水换热器的二级出水口经热水管路和设置在该热水管路上的水泵与蓄热水池相连通。所述气/水换热器为热管换热器,所述水/水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所述排烟风机后的总排烟通道和气/水换热器排烟口后部的排烟通道之间设置有旁路排烟支路,所述旁路排烟支路上设置有控制阀门。所述待加热冷水管路包括并联在一起的自蓄水池引出的循环管路以及由自来水管网引入的补水管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余热利用率高,在有效的将工业炉烟气排放温度降至130°C左右的同时,还能得到60°C的热水来满足人们的供水和采暖需求。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系统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工业炉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与多个工业炉I排烟道相连通的总排烟通道2以及通过排烟风机3连接在总排烟通道2上的余热回收装置,所述 余热回收装置由一次换热装置和二次换热装置构成;一次换热装置为通过控制阀4串联在总排烟通道2上的带有进出水口的热管气/水换热器5,二次换热装置为带有一级进出水口和二级进出水口的板式水/水换热器6 ;热管气/水换热器5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板式水/水换热器6的一级进水口相连通,板式水/水换热器6的一级出水口通过管路及设置在管路上的循环泵7和安全阀14与热管气/水换热器5的进水口相连通;并联在一起的自蓄水池9引出的循环管路12以及由自来水管网引入的补水管路13通过阀门与热管水/水换热器6的二级进水口相连通,板式水/水换热器6的二级出水口经热水管路和设置在该热水管路上的水泵8与蓄热水池9相连通;在排烟风机3后的总排烟通道和热管气/水换热器5排烟口后部的排烟通道之间设置有旁路排烟支路10,在旁路排烟支路10上设置有控制阀门11。本技术工作时,将多台加热炉I的高温排烟汇流成一根总排烟通道2进行强制排烟,通过变频排烟风机3控制其排烟压力,把热管式换热器5串联到总排烟通道2上,换热器5的一对进出水口接软化水,用循环泵7使其通过换热器5循环进行换热,得到最高120°C的高温软化水;把高温软化水经板式换热器6进行二次换热,板式换热器6另外一对进出水口分别接自来水或蓄水池9,得到60°C左右的热水存入蓄水池9,供采暖或生活用。蓄水池9可以缓冲用水高峰期的压力。当蓄水池9中的热水已满,水温超过70°C时,可以关闭余热回收系统,通过旁路排烟支路10直接排走烟气。权利要求1.一种工业炉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与多个工业炉(I)排烟道相连通的总排烟通道(2)以及通过排烟风机(3 )连接在所述总排烟通道(2 )上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由一次换热装置和二次换热装置构成;所述一次换热装置为通过控制阀(4)串联在总排烟通道(2)上的带有进出水口的气/水换热器(5),所述二次换热装置为带有一级进出水口和二级进出水口的水/水换热器(6 );所述气/水换热器(5 )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水/水换热器(6)的一级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水/水换热器(6)的一级出水口通过管路及设置在所述管路上的循环泵(7)与所述气/水换热器(5)的进水口相连通;待加热冷水管路通过阀门与所述水/水换热器(6)的二级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水/水换热器(6)的二级出水口经热水管路和设置在该热水管路上的水泵(8)与蓄热水池(9)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工业炉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水换热器(5)为热管换热器,所述水/水换热器(6)为板式换热器。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工业炉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风机(3)后的总排烟通道和气/水换热器(5)排烟口后部的排烟通道之间设置有旁路排烟支路(10), 所述旁路排烟支路(10 )上设置有控制阀门(11)。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工业炉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加热冷水管路包括并联在一起的自蓄水池(9)引出的循环管路(12)以及由自来水管网引入的补水管路(13)。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炉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总排烟通道以及连接在总排烟通道上的由一次、二次换热装置构成的余热回收装置,一次换热装置为串联在总排烟通道上的带有进出水口的气/水换热器,二次换热装置为带有一级进出水口和二级进出水口的水/水换热器;气/水换热器的出水口与水/水换热器的一级进水口相连通,水/水换热器的一级出水口与气/水换热器的进水口相连通;待加热冷水管路与水/水换热器的二级进水口相连通,水/水换热器的二级出水口经热水管路和与蓄热水池相连通。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余热利用率高,在有效的将工业炉烟气排放温度降至130℃左右的同时,还能得到60℃的热水来满足人们的供水和采暖需求。文档编号F27D17/00GK202494345SQ20122009746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5日专利技术者侯爱民, 康新亚, 李宝强, 李旭斌, 杜百超, 柳海涛, 王幼辉, 申国强, 谷吨, 赵大为, 魏佳 申请人: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业炉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与多个工业炉(1)排烟道相连通的总排烟通道(2)以及通过排烟风机(3)连接在所述总排烟通道(2)上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装置由一次换热装置和二次换热装置构成;所述一次换热装置为通过控制阀(4)串联在总排烟通道(2)上的带有进出水口的气/水换热器(5),所述二次换热装置为带有一级进出水口和二级进出水口的水/水换热器(6);所述气/水换热器(5)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水/水换热器(6)的一级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水/水换热器(6)的一级出水口通过管路及设置在所述管路上的循环泵(7)与所述气/水换热器(5)的进水口相连通;待加热冷水管路通过阀门与所述水/水换热器(6)的二级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水/水换热器(6)的二级出水口经热水管路和设置在该热水管路上的水泵(8)与蓄热水池(9)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新亚柳海涛李旭斌李宝强谷吨魏佳申国强王幼辉侯爱民杜百超赵大为
申请(专利权)人: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