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电磁炉及其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08134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超薄电磁炉及其壳体,该壳体包括带进风口的底板、带出风口的第一侧板、以及与所述第一侧板相邻的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底板的中部设置一个向上的能够容纳线圈盘的风筒,于所述风筒上靠近所述进风口处设置过风缺口,所述进风口在所述风筒的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且靠近所述第二侧板或第三侧板,所述风筒和所述进风口的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设有挡风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风筒之间设置电路板安装槽,所述第二侧板或第三侧板与所述风筒之间设置散热器安装槽。该超薄电磁炉采用了上述壳体。本壳体构成的电磁炉散热效果好,成本低,噪声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磁炉,尤其涉及超薄电磁炉以及电磁炉的壳体。
技术介绍
电磁炉在使用过程中线圈和功率元件会产生大量热量,因此电磁炉壳体内散热风道的设计一直是电磁炉设计的难点之一。尤其是超薄电磁炉,由于炉壳内的空间较普通电磁炉更小,其散热设计更难。一些设计者为超薄电磁炉设计了两个散热风扇,分别给线圈盘和功率元件(如IGBT、桥堆、扼流圈、聚丙烯电容等)散热,这种方案不但增大了电磁炉的重量,而且也增加了成本,此外两个风扇的风道容易相互干涉而产生较大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炉壳体,该电磁炉壳体能用于制造超薄电磁炉,而且用该壳体制成的电磁炉散热效果好。本技术电磁炉壳体,包括带进风口的底板、带出风口的第一侧板、以及与所述第一侧板相邻的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底板的中部设置一个向上的能够容纳线圈盘的风筒,于所述风筒上靠近所述进风口处设置过风缺口,所述进风口在所述风筒的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且靠近所述第二侧板或第三侧板,所述风筒和所述进风口的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设有挡风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风筒之间设置电路板安装槽,所述第二侧板或第三侧板与所述风筒之间设置散热器安装槽。优选地,所述风筒的高度小于所述挡风板的高度。优选地,所述挡风板的高度与所述壳体的高度相等。优选地,所述风筒内设置复数个弹性块安装位。优选地,所述第二侧板和/或第三侧板设置出风口。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超薄电磁炉,该超薄电磁炉包括线圈盘、微晶玻璃板、控制电路板和一个散热风扇,该超薄电磁炉还包括上述任意一种电磁炉壳体,所述线圈盘和散热风扇分别安装于所述风筒内和所述壳体内的进风口处,所述控制电路板安装在所述电路板安装槽内且其功率元件的散热器嵌于所述散热器安装槽内,所述微晶玻璃板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口部。优选地,所述线圈盘采用无螺丝安装方式安装于所述风筒内,线圈盘下方和上方均设置复数个弹性块。 优选地,该超薄电磁炉包括三个风道,第一风道依次由所述进风口、所述散热风扇、所述散热器安装槽和所述出风口组成,第二风道依次由所述进风口、所述散热风扇、所述过风缺口、所述风筒、所述线圈盘下方的间隙、所述线圈盘的线匝之间的间隙、所述线圈盘上方的间隙和所述出风口组成,第三风道依次由所述进风口、所述散热风扇、所述风筒上方的间隙和所述出风口组成。优选地,所述线圈盘的底部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隔磁板。优选地,所述微晶玻璃板下面设置隔热板。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板上的功率元件反向固定于所述散热器的下表面,所述散热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剩余位置设有散热齿片,所述控制电路板上于所述功率元件的引脚处设置防护盖,以封闭所述功率元件的引脚。本技术电磁炉壳体在构成电磁炉时,通过风筒、挡风板和散热器安装槽可以形成三条散热风道,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而且只需一个散热风扇,能够有效降低超薄电磁炉的成本和重量,并且能够有效避免采用两个风扇时引起的干涉噪声。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电磁炉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采用图I所示电磁炉壳体的一个超薄电磁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采用图I所示电磁炉壳体的一个超薄电磁炉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本电磁炉壳体I包括底板101、第一侧板105、与第一侧板105相邻的第二侧板104和第三侧板109、以及与第一侧板105相对的第四侧板,底板101上设置进风口 102,第一侧板105上设置出风口 106,底板101的中部设置一个向上的能够容纳线圈盘的风筒108,于风筒108上靠近进风口 102处设置过风缺口 111,进风口 102在风筒108的远离第一侧板105的一侧、且靠近第二侧板104,风筒108和进风口 102的远离第一侧板105的一侧设有挡风板112,第一侧板105和风筒108之间设置电路板安装槽107,第二侧板104与风筒108之间设置散热器安装槽103。可以理解地,进风口 102也可以在风筒108的远离第一侧板105的一侧、且靠近第三侧板109,相应地,在第三侧板109与风筒108之间设置散热器安装槽。一些实施例中,风筒108的高度小于挡风板112的高度,以形成第三风道。一些实施例中,挡风板112的高度与壳体I的高度相等,或者说与上述各侧板的高度相等,以将风全部挡向出风口 106所在一侧。一些实施例中,风筒108内设置复数个弹性块安装位110,用于在风筒108底部和线圈盘之间放置弹性块,实现线圈盘的无螺丝安装。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侧板104和第三侧板109上也设置有出风口 106,以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图2为采用上述电磁炉壳体的一个超薄电磁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该超薄电磁炉的剖视图。如图2和3所示,本超薄电磁炉包括电磁炉壳体I、线圈盘3、微晶玻璃板6、控制电路板2和一个散热风扇5,电磁炉壳体I与图I所不壳体相同。参照图1-3,线圈盘3安装于风筒108内,散热风扇安装于壳体I内的进风口 102处,控制电路板2安装在电路板安装槽107内且其功率元件(包括IGBT和桥堆)的散热器4嵌于散热器安装槽103内,微晶玻璃板6安装于壳体I的口部。在微晶玻璃板6下面设置隔热板7,以避免锅具产生的热量传至电磁炉的壳体I内,隔热板7可选用云母板等。图中113为接口电路板。线圈盘3采用无螺丝安装方式安装于风筒108内。具体地说,利用风筒108的壁对线圈盘3横向定位,在线圈盘3下方和上方均设置复数个弹性块对线圈盘3竖向定位,依靠整机装配结构和弹性块将线圈盘3竖向的位移控制在0. 5mm左右,以精确控制线圈面到锅底的磁隙。本超薄电磁炉包括三个风道,如图2中带箭头的虚线a所示,第一风道依次由进风口 102、散热风扇5、散热器安装槽103和出风口 106组成;如图3中带箭头的线条c所示,第二风道依次由进风口 102、散热风扇5、过风缺口 111、风筒108、线圈盘3下方的间隙、线圈盘3的线匝之间的间隙、线圈盘3上方的间隙和出风口 106组成;如图2和3中带箭头的线条b所示,第三风道依次由进风口 102、散热风扇5、风筒108上方的间隙和出风口 106组成。散热风扇5采用电磁炉通用风扇,能够保证足够的风压和风量。工作时,散热风扇5的扇页按图2中顺时针方向旋转,一部分切线风流和一部分轴向风流流入散热器安装槽103,通过第一风道将散热器4和功率元件的热量带出壳体I外;另一部分切线风流从过风缺口 111流入风筒108,通过第二风道将线圈产生的热量带出壳体I外;另一部分轴向风流沿第三风道流出壳体I外,对线圈散热。为达到更佳的散热效果,一些实施例中,可将控制电路板2上的功率元件(如IGBT、桥堆)反向固定于散热器4的下表面,在散热器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剩余位置按照风流散热的最佳特性值设置散热齿片,并可进一步将散热齿片的表面设计为波纹面以增大散热器的有效面积。在第一风道中,最好使风流能同时通过散热器4上下表面和IGBT等元器件表面,而不是只吹过散热器4上表面,以此对控制电路板上的IGBT、桥堆等元件进行更好的散热。为避免蟑螂和异物触碰功率元件的引脚而导致短路炸机,还可以在控制电路板2上功率元件的引脚处设置防护盖,以封闭功率元件的引脚。进一步还可用该防护盖来保证功率元件引脚与散热器4之间的距离,在此情况下,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炉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带进风口的底板、带出风口的第一侧板、以及与所述第一侧板相邻的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底板的中部设置一个向上的能够容纳线圈盘的风筒,于所述风筒上靠近所述进风口处设置过风缺口,所述进风口在所述风筒的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且靠近所述第二侧板或第三侧板,所述风筒和所述进风口的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设有挡风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风筒之间设置电路板安装槽,所述第二侧板或第三侧板与所述风筒之间设置散热器安装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丘守庆许申生谢荣华陈劲锋赵克芝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汇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