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锁边型肋骨接骨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03639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侧锁边型肋骨接骨板,它包括主筋,主筋的上端连接有至少两个上缘环抱臂,主筋的下端对称地连接有弹性锁臂,主筋上设置有若干稳定臂,该稳定臂与上缘环抱臂成上下交错排列结构,主筋的中部设置有弹性膨胀环,所述的上缘环抱臂、主筋和弹性锁臂的横截面共同构成近似阿拉伯数字“9”的形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在手术过程中无需剥离骨膜和分离肋间神经,从而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小,符合当今内固定器具发展的潮流,即为骨修复创造了有利的生物力学环境,也使医生的手术强度大大降低,更为重要的是使患者的骨修复质量得到了提高,以及休养期大大缩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肋骨骨折外科手术中用于接骨的内固定器具,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单侧锁边型肋骨接骨板
技术介绍
目前,在大面积脏器损伤合并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治疗中,胸肋的重建已经成为前期急救的一个关键环节。传统急救办法是行气管内插管借助呼吸机支持的治疗,此方法时间较长,患者痛苦且费用高,而且肺和其它脏器并发症多,不能矫正胸廓畸形,亦不能完全恢复呼吸功能,其根本原因是多条肋骨骨折造成的浮动胸壁(连枷胸),引起反常呼吸、纵隔摆动导致患者呼吸循环衰竭。肋骨的生理解剖结构为扁平弧型,前后依托胸骨和脊柱构成椭圆框架结构,保护着胸腹腔内的脏器,由于肋骨窄、薄,骨折后不能进钉,不能像四肢那样 行钉板类器械固定。现有技术多采用可吸收插钉或钢丝捆扎技术对骨折断端进行固定,缺点是对粉碎型骨折无效,并且手术难度大而时间长,术后力学稳定性差,容易产生骨不连和假愈合现象。另一种较为先进的固定方式是钛或钛合金薄板制造的爪形钢板,其固定肋骨的原理是依靠压力钳钳住板两边的爪部,靠外力挤压变形,使爪部包裹住肋骨的上下缘,这种固定方法优点是手术过程简单,不会出现浮动胸壁,对粉碎性骨折也有一定疗效,缺点是强制变形后的回弹容易造成固定物松动,产生内固定失效造成的骨不连和假体愈合现象,另外受压力钳前部结构所限,在同一切口下的操作空间极为有限,不能做高位和远离手术切口部位骨折的固定,更为重要的是若钳口施压不当易伤及肋间神经,造成术后顽固性疼痛。目前,最为先进的肋骨固定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钛镍形状记忆合金肋骨接骨板,它不但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而且其形状记忆效应所赋予的感知和执行一体的功能,为机构尺寸的缩减提供了支持,同时其持续加压的性能产生的应力刺激为成骨的形成建立了生物力学环境,这已被骨医学界称之为“记忆固定术”。钛合金爪形钢板和记忆合金肋骨接骨板,都是通过上下臂卡抱住肋骨,即外侧张力侧环抱贴伏固定,术中需拨离骨膜,分离肋间神经,但在实际临床条件下,受操作视野影响和肋间神经的所在位置比较隐蔽(肋骨内侧下缘沟槽内),所以往往容易忽略肋间神经的分离,造成术后肋间神经受压而产生顽固性疼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在手术过程中无需剥离骨膜和分离肋间神经、对患者创伤小的单侧锁边型肋骨接骨板。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侧锁边型肋骨接骨板,它包括主筋,主筋的上端连接有至少两个上缘环抱臂,主筋的下端对称地连接有弹性锁臂,主筋上设置有若干稳定臂,该稳定臂与上缘环抱臂成上下交错排列结构,主筋的中部设置有弹性膨胀环,所述的上缘环抱臂、主筋和弹性锁臂的横截面共同构成近似阿拉伯数字“9”的形状。进一步,所述的上缘环抱臂为2飞个。进一步,所述的弹性锁臂为2 4个。进一步,所述的上缘环抱臂的首端设置有防滑尖齿。更进一步,所述的单侧锁边型肋骨接骨板由医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上缘环抱臂的主要作用是卡抱肋骨上缘,弹性锁臂的作用是卡抱肋骨下缘,防滑尖齿依靠其上缘环抱臂的形状回复力,扎入肋骨内侧,防止上缘环抱臂打滑,主筋和稳定臂为单侧锁边型肋骨接骨板提供刚性和结构强度,使其能承受肋骨张力和防止碎骨从器械内分离。本技术的上缘环抱臂、主筋和弹性锁臂的横截面共同构成近似阿拉伯数字“9”的形状,主要是避开肋骨下缘内侧的血管和肋间神经,利用分布在主筋上的上下交错排列的上缘环抱臂和稳定臂构成“U”卡,卡入肋骨上缘,再依靠弹性锁臂闭锁肋骨下缘,完成对肋骨骨折区的固定。本技术结构简单,在手术过程中无需剥离骨膜和分离肋间神经,从而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小,符合当今内固定器具发展的潮流,即为骨修复创造了有利的生物力学环境,也使医生的手术强度大大降低,更为重要的是使患者的骨修复质量得到了提高,以及休养期大大缩短。本技术非常适合多根肋骨骨折的固定,尤 其是在单一手术切口下,借助扒开器扩大的可视空间,在非常狭小的空间内,均可完成高位置和远离切口位置的肋骨骨折的固定。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单侧锁边型肋骨接骨板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单侧锁边型肋骨接骨板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f 3所示,一种单侧锁边型肋骨接骨板,它包括主筋1,主筋I的上端连接有四个上缘环抱臂2,主筋I的下端对称地连接有弹性锁臂3,主筋I上设置有两个稳定臂4,该稳定臂4与上缘环抱臂2成上下交错排列结构,主筋I的中部设置有弹性膨胀环1-1,所述的上缘环抱臂2、主筋I和弹性锁臂3的横截面共同构成近似阿拉伯数字“9”的形状。所述的上缘环抱臂2的首端设置有防滑尖齿2-1。相邻的上缘环抱臂2之间的距离为等距或非等距。所述的上缘环抱臂2可以为2飞个。所述的弹性锁臂3可以为2 4个。所述的单侧锁边型肋骨接骨板由医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上缘环抱臂2的主要作用是卡抱肋骨上缘,弹性锁臂3的作用是卡抱肋骨下缘,防滑尖齿2-1依靠其上缘环抱臂2的形状回复力,扎入肋骨内侧,防止上缘环抱臂2打滑,主筋I和稳定臂4为单侧锁边型肋骨接骨板提供刚性和结构强度,使其能承受肋骨张力和防止碎骨从器械内分离,主筋I上设置的弹性膨胀环1-1具有纵向加压作用,为骨折区提供应力刺激,使骨修复期大大缩短。本技术的上缘环抱臂2、主筋I和弹性锁臂3的横截面共同构成近似阿拉伯数字“9”的形状,主要是避开肋骨下缘内侧的血管和肋间神经,利用分布在主筋I上的上下交错排列的上缘环抱臂2和稳定臂4构成“U”卡,卡入肋骨上缘,再依靠弹性锁臂3闭锁肋骨下缘,完成对肋骨骨折区的固定。本技术结构简单,在手术过程中无需剥离骨膜和分离肋间神经,对患者的创伤小,符合当今内固定器具发展的潮流,即为骨修复创造了有利的生物力学环境,也使医生的手术强度大大降低,更为重要的是使患者的骨修复质量得到了提高,以及休养期大大缩短。本技术非常适合多根肋骨骨折的固定,尤其是在单一手术切口下,借助扒开器扩大的可视空间,在非常狭小的空间内,均可完成高位置和远离切口位置的肋骨骨折的固定。本技术的使用过程如下将经过消毒的本技术放入无菌冰盐水容器中降温,使其进入低温马氏体相,然后用撑开钳一一撑开各上缘环抱臂2、弹性锁臂3和稳定臂4,使之大于要固定肋骨的厚 度;用止血钳或手夹持中部主筋I快速移到整复好的肋骨上部,快速卡入肋骨上缘;用一到两把止血钳夹住上缘环抱臂2和肋骨上缘,使其紧密贴合,待本技术感受到人体温度(或热敷),弹性锁臂3将会把肋骨下缘夹牢,形成单侧稳定固定,手术即告完成。另外,本技术取出极为方便、简单,方法是在原手术切口区切口,暴露内固定物,冷敷降温使之变软易于外力变形,然后用“一”字形起子插入弹性锁臂3,轻微撬起,弹性锁臂3即可脱离肋骨下缘,然后用止血钳将其上提从肋骨上缘拉出,手术取出就算完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下的内固定器具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I、结构简单小巧,和肋骨的贴合度高。2、手术操作更加简便,由于不用分离肋间神经和剥离骨膜,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3、主筋I上设置的弹性膨胀环1-1具有纵向加压作用,为骨折区提供应力刺激,使骨修复期大大缩短。4、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侧锁边型肋骨接骨板,它包括主筋(1),主筋(1)的上端连接有至少两个上缘环抱臂(2),主筋(1)的下端对称地连接有弹性锁臂(3),其特征在于:主筋(1)上设置有若干稳定臂(4),该稳定臂(4)与上缘环抱臂(2)成上下交错排列结构,主筋(1)的中部设置有弹性膨胀环(1?1),所述的上缘环抱臂(2)、主筋(1)和弹性锁臂(3)的横截面共同构成近似阿拉伯数字“9”的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兰发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舣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