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01146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12:47
形成液体封入室(32)的隔板(34)呈以其中央部(34A)为顶部向分隔体(40)侧鼓起的弯曲面状并设有突起(44),该突起(44)是在中央部(34A)的分隔体(40)侧的膜面成形该分隔体(34)时的弹性材料的注入口痕迹。在与该突起(44)对置的分隔体(40)的中央部(56)设置用于收纳该突起(44)的凹部(62),在使隔板(34)的突起(44)进入该凹部(62)的状态下组装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以不会使汽车发动机等振动源的振动传达到车身侧的方式支撑的发动机架等的防振装置,如下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已被人们所知所述装置具备第一安装件;筒状的第二安装件;防振基体,其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用于连结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隔板,安装在第二安装件上,在与防振基体之间形成液体封入室;分隔体,将液体封入室分隔为防振基体侧的第一液室和隔板侧的第二液室;孔(orifice)流路,其连通两个液室。该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构成如下,通过孔流路中的液体流动而产生的液柱共振作用或防振基体的制振效果,实现振动裳减功能和振动绝缘功能。 例如,以下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如下发动机架,其中上述分隔体包括以下构件而构成环状孔形成构件,设置在第二安装件的周壁部内侧而形成孔流路;弹性隔膜,在该孔形成构件的内侧分隔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一对位移限制构件,从其膜面的两侧对该弹性隔膜的位移量进行限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国特开2008-20276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国特开2008-20276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通常在静弹簧常数较低的发动机架中,从无负载状态到发动机支撑状态的位移量较大,因此,大多情况是,将隔板的自由长度设定得较大,从而减小动弹簧常数。另夕卜,有时也会为了避免大振幅输入时向轴向外侧伸出的隔板干扰车身侧托架,而将隔板的自由长度设定得较大。然而,就隔板的自由长度而言,根据分隔体的高度差,能确保的尺寸受到限制。关于这一点,根据图7所示的比较例的隔板100和分隔体101的组装结构来进行说明。隔板100如下,将中央部作为顶部呈向分隔体101侧鼓起的弯曲面状,该鼓起部分容纳于分隔体101的阶梯部分(中央部相对于形成孔流路102的外周部的高度差)103内。因此,越减小隔板100的曲率半径R’并增大向分隔体101侧的伸出,则隔板100的自由长度就越大,但是受到分隔体101的阶梯部分103大小的限制。例如,如果将隔板100的曲率半径R’设定成小于根据分隔体101的外周部和中央部的阶梯部分103所规定的曲率半径R(参照图10) (R’ < R),则作为位于隔板100中央部的弹性材料的注入口痕迹的突起104干扰分隔体101。因此,存在组装于分隔体101的状态下的隔板100的姿态不稳定这一问题。从以上可知,为了在避免隔板100的突起104和分隔体101的不稳定的干扰的同时,将隔板100的自由长度设定得较大,如图8所示,需要在隔板100外周部和分隔体101外周部之间设置间隙105。然而,此时,防振装置的轴向尺寸会增大相当于间隙105的大小,增加防振装置的重量,进而关系到由汽车重量增加导致的费燃料的问题。另外,例如,将这种结构安装在上述专利文献1、2的防振装置时,车身侧托架的高度也会增大相当于防振装置的轴向尺寸增大的大小,从而存在强度效率变差的问题。同时,如图9所示,如果仅仅为了避免隔板100的突起104和分隔体101的干扰,而增大隔板100的曲率半径R’并将自由长度设定得较小,则隔板100的弹簧常数将变高。因此,存在防振装置的动弹簧常数增高,振动传递增大,从而增大车室音或振动这一问题。另夕卜,隔板100的自由长度较小,由此在起伏路等路面上大振幅输入时朝向隔板100的轴向外侧的伸出量增大,存在发生与车身侧托架的干扰的忧虑。因此,需要将在隔板100的上方的与车身侧托架的间隙设定得较大,从而导致有损于节省空间化的要求。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实现节省空间或轻量化的同时,确保隔板的自由长度而降低动弹簧常数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具备第一安装件;筒状的第二安装件;防振基体,由橡胶状弹性材料所构成,用于连结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隔板,由橡胶状弹性膜构成,其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件,并在与所述防振基体之间形成液体封入室;分隔体,将所述液体封入室分隔成所述防振基体侧的第一液室和所述隔板侧的第二液室;孔流路,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液室和所述第二液室,其中,所述隔板呈以中央部为顶部向所述分隔体侧鼓起的弯曲面状,并在所述中央部的分隔体侧的膜面设置突起,所述突起是在成形该隔板时产生的弹性材料的注入口痕迹,而且在对置于所述突起的所述分隔体的中央部设置用于收纳所述突起的凹部,并在所述分隔体的凹部放入所述隔板的突起的状态下进行组装。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将设置于隔板中央部的注入口痕迹的突起收纳的凹部,设置在分隔体的中央部,因此能够避免该突起和分隔体的不稳定的干扰。因此,相对于分隔体的高度差,能够使用具有更大自由长度的隔板,即,无需增大防振装置整体的轴向尺寸,便能将隔板的自由长度设定得更大。因此,能够兼顾节省空间化、轻量化和通过确保隔板的自由长度而产生的动弹簧常数的降低,从而可以减少车室音或振动。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案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上述防振装置的纵剖面图。图3是防振装置主体的纵剖面图。图4是表示隔板和分隔体的组装结构的纵剖面图。图5是隔板的俯视图。图6是分隔体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比较例的隔板和分隔体的组装结构的纵剖面图。图8是表示其他比较例的隔板和分隔体的组装结构的纵剖面图。图9是表示另一个其他比较例的隔板和分隔体的组装结构的纵剖面图。图10是表示隔板的曲率半径和根据分隔体的高度差所规定的曲率半径之间的关系的纵剖面图。具体实施方案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实施方案的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0是用于将汽车发动机支撑在车身的发动机架。如图1、2所示,该防振装置10具备第一安装件12,其安装在车身侧作为下侧安装件;第二安装件14,其呈筒状,安装在发动机侧作为上侧安装件;防振装置主体11,其具备用于连结这些安装件且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的防振基体16 ;车身侧托架18,用于在车身侧安装第一安装件12 ;发动机侧托架20,用于在作为振动源的发动机侧安装第二安装件14。如图3所示,第一安装件12是位于第二安装件14的轴芯部下方的凸台金属件,其 下端面设有向下开口的内螺纹部22。第二安装件14是阶梯筒状金属件,其具有下部侧的大径筒部24、上部侧的小径筒部26、以及连结两者的阶梯部28。在大径筒部24的下端延伸设置有用于挡住后述筒状保持部66的下端的向外的凸缘部30。防振基体16分别与第一安装件12的外周面和第二安装件14的大径筒部24的内周面硫化粘结,其形成为从该大径筒部24越向第一安装件12下方直径就越小的圆锥台形状。在第二安装件14的上端部安装有隔板34,该隔板34由橡胶状弹性膜构成并在与防振基体16之间形成液体封入室32,在液体封入室32封入有水、亚烷基二醇(alkyleneglycol),硅油等液体。隔板34的外周部具备加强金属件36,该加强金属件36嵌入安装在从设置于第二安装件14内周面的所述防振基体16连续的橡胶层38的内周面。液体封入室32通过分隔体40而分隔为防振基体16侧(S卩,下侧)的第一液室32A和隔板34侧(S卩,上侧)的第二液室32B,两液室32A、32B通过孔流路42连通。第一液室32A是由防振基体16构成室壁的一部分的主液室,第二液室32B是由隔板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洋德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