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单元和图像形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97596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0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感光单元和图像形成设备。感光单元用于沿规定方向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的主框体。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压力单元、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感光单元包括:多个感光鼓,一对金属板,以及树脂框。多个感光鼓沿规定方向相互并排布置。每个感光鼓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轴。一对金属板沿每个感光鼓的轴向相互间隔,并且支撑多个感光鼓。一对金属板用于定位在第二定位部上。树脂框用于支撑一对金属板,并且用于支撑多个显影剂盒。树脂框用于定位在第一定位部上。当树脂框被压力单元沿规定方向施压时,一对金属板被朝着第二定位部施压,以相对于主框体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支撑多个感光鼓的感光単元和设有该感光単元的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已知的串列型(tandem type)彩色打印机包括主框体和感光単元。感光单元一体地支撑多个感光鼓,并且能相对于主框体滑动移动。更具体地,该技术的感光单元包括ー对金属板,定位轴,以及ー对树脂框。ー对金属板用于在感光鼓的轴端部支撑多个感光鼓,使得多个感光鼓位于ー对金属板之间。ー对金属板中的姆个具有形成有切ロ部的前端部(沿安装方向位于另一端部下游的端部)。定位轴沿左右方向延伸,桥接在ー对金属板的后端部之间。一对树脂框用于支撑ー对金属板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主框体设置有压カ构件和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參照轴。设置在主框体中的压カ构件对定位轴向后施压,使得形成在ー对金属板的前端部中的切ロ部抵接设置在主框体中的參照轴。这样,相对于主框体来定位感光単元。然而,对于上述构造,定位轴需要设置在感光単元中,以将感光単元定位在主框体中。这导致成本增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感光単元和具有该感光単元的图像形成设备,该感光単元具有能使制造成本最小化、且能相对于图像形成単元的主框体准确定位用于支撑感光鼓的金属板的结构。为了实现上述和其它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ー种感光単元,用于沿规定方向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的主框体。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压カ单元、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感光单兀包括多个感光鼓,ー对金属板,以及树脂框。所述多个感光鼓沿所述规定方向相互并排布置。每个所述感光鼓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轴。所述ー对金属板沿所述轴向相互间隔,并且支撑所述多个感光鼓。所述ー对金属板用于定位在所述第二定位部上。所述树脂框用于支撑所述ー对金属板,并且用于支撑多个显影剂盒。所述树脂框用于定位在所述第一定位部上。当所述树脂框被所述压カ単元沿所述规定方向施压时,所述ー对金属板被朝着所述第二定位部施压,以相对于所述主框体定位。根据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主框体;上述感光単元;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以及压力単元。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位于所述主框体处。所述感光単元沿所述规定方向的两个端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所述压カ単元用于沿所述规定方向对所述感光単元施压。附图说明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目的将变得明显,其中图I是根据本专利技术ー个实施方式的彩色打印机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是根据实施方式的感光单元的立体图;图3是卸下了显影盒的感光単元的立体图;图4是根据实施方式的树脂框的立体图;图5是根据实施方式的支撑多个感光鼓的ー对金属板的立体图;图6是根据实施方式的一对侧板和定位轴的立体图;图7是安装有感光单元的一对侧板的立体图;图8是根据实施方式的压カ构件的剖视图;图9A是感光単元安装到彩色打印机的主框体之前,树脂框和金属板的内部侧视图;图9B是树脂框和金属板沿图9A的线X-X的剖视图;图10是感光単元安装到主框体且关闭了设置在主框体中的前盖之后,树脂框和金属板的内部侧视图;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变形例的ー对树脂框的立体图;图12是可相对于图11中所示的一对树脂框沿前后方向移动的组合件的立体图;图1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变形例的压カ构件的左侧视图,其中前盖是打开的;图1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变形例的压カ构件的左侧视图,其中前盖是关闭的;以及图1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变形例的树脂框和金属板的内部侧视图,其中金属板形成有压カ孔。具体实施例方式參照附图来说明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彩色打印机,在附图中,对相似的部件或组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以避免重复说明。如图I所示,彩色打印机I包括主框体10。在主框体10中,设有供纸单元20、图像形成単元30和排纸单元90。在整个说明书中,假设沿使用彩色打印机I的朝向来放置彩色打印机1,使用词语“向上”、“向下”、“上”、“下”、“之上”、“之下”、“下方”、“右”、“左”、“前”、“后”等。在下面的说明中,彩色打印机I的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以从前侧观察彩色打印机I的用户參照点为基准。更具体地,图I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为后侧和前侧,远侧和近侧分别为右侧和左側。主框体10形成有开ロ 10A。在开ロ IOA上,前盖11设置在主框体10的前壁上。前盖11能绕其底部边缘在覆盖开ロ IOA的关闭位置和露出开ロ IOA的打开位置之间枢转。供纸单元20用来向图像形成単元30提供片材P。供纸单元20包括供纸盘21和片材输送装置22。供纸盘21在其中容纳片材P。片材输送装置22用来将片材P从供纸盘21输送到图像形成単元30。图像形成単元30用来在从供纸単元20供给的片材P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単元30包括扫描单元40、感光单元50、转印单元70和定影单元80。扫描单元40位于主框体10的上部。扫描单元40包括激光发射单元,多棱镜,多个透镜,以及反射镜(未示出)。如图I中的双点划线所示,激光发射单元向构成感光单元50的各感光鼓51发射激光束。感光鼓51的表面被激光束高速扫描。、当前盖11打开时,感光単元50可通过开ロ IOA相对于主框体10沿前后方向移动。即,感光単元50通过开ロ IOA沿前后方向(规定方向)装入主框体10或从主框体10拉出。如图2和3所示,感光单元50包括抽屉60,可旋转地支撑在抽屉60的四个感光鼓51,以及可卸下地安装到抽屉60的四个显影剂盒52。每个显影剂盒52对应于相应感光鼓51。感光鼓51沿感光单元50安装到主框体10中时的前后方向相互并排布置。抽屉60设置有已知的带电器(未示出)。每个显影剂盒52包括用于向相应感光鼓51提供调色剂(显影剂)的显影辊53。显影辊53可旋转地设置在显影剂盒52上。显影剂盒52还包括已知的调色剂容纳室和已知的供给親。抽屉60内及其周围的结构将在后面详细说明。转印单元70位于供纸単元20和感光単元50之间。转印单元70包括驱动辊71, 从动辊72,输送带73,以及转印辊74。驱动辊71和从动辊72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平行且沿前后方向相间隔。作为环状带的输送带73绕着驱动辊71和从动辊72张紧。输送带73具有与各感光鼓51相接触的外表面。在输送带73内,四个转印辊74分别面对四个感光鼓51,并且与四个感光鼓51 —起夹着输送带73。当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P时,通过恒定电流控制将转印偏压施加到转印辊74。定影单元80位于感光単元50和转印单元70的后方。定影单元80包括加热辊81和压カ辊82。压カ辊82面对加热辊81以对加热辊81施压。在具有上述构造的图像形成单元30中,每个感光鼓51的表面在被带电器均匀带电后,由扫描单元40基于图像数据曝光。因此,被扫描单元40曝光的表面的电势降低,由此在感光鼓51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显影辊53将容纳在显影剂盒52中的调色剂提供给形成在感光鼓51上的静电潜像。其结果,能够在感光鼓51上形成与静电潜像相对应的可视调色剂图像。接下来,在输送到输送带73的片材P经过每个感光鼓51和每个转印辊74之间时,形成在感光鼓5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P上。然后,在片材P经过加热辊81和压カ辊82时,转印到片材P上的调色剂图像被热定影在片材P上。排纸单元90用来将形成有图像的片材P排出。排纸单元90包括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感光单元,用于沿规定方向安装到包括压力单元、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主框体,所述感光单元包括:多个感光鼓,所述多个感光鼓沿所述规定方向相互并排布置,每个所述感光鼓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轴;一对金属板,所述一对金属板沿所述轴向相互间隔,并且支撑所述多个感光鼓,所述一对金属板用于定位在所述第二定位部;以及树脂框,所述树脂框用于支撑所述一对金属板,并且用于支撑多个显影剂盒,所述树脂框用于定位在所述第一定位部,当所述树脂框被所述压力单元沿所述规定方向施压时,所述一对金属板被朝着所述第二定位部施压,以相对于所述主框体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31 JP 2011-0784341.一种感光单元,用于沿规定方向安装到包括压力单元、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主框体,所述感光单元包括 多个感光鼓,所述多个感光鼓沿所述规定方向相互并排布置,每个所述感光鼓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轴; 一对金属板,所述一对金属板沿所述轴向相互间隔,并且支撑所述多个感光鼓,所述一对金属板用于定位在所述第二定位部;以及 树脂框,所述树脂框用于支撑所述一对金属板,并且用于支撑多个显影剂盒,所述树脂框用于定位在所述第一定位部, 当所述树脂框被所述压力单元沿所述规定方向施压时,所述一对金属板被朝着所述第二定位部施压,以相对于所述主框体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感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框包括第一凸起,其朝着所述一对金属板的所在侧凸出;受压部,用于被所述压力单元施压;以及被支撑部,其设置在所述树脂框沿所述规定方向的上游端部,所述被支撑部用于被所述第一定位部支撑,以相对于所述主框体沿竖直方向定位所述树脂框, 所述一对金属板中的每个包括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凸起相配合以被所述第一凸起施压的、沿所述规定方向的下游部,所述第二配合部形成在所述一对金属板沿所述规定方向的下游端部,所述第二配合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配合,从而限制所述一对金属板沿所述规定方向和所述竖直方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光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感光单元相对于所述主框体被定位之前的状态下,所述一对金属板能沿所述规定方向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是被所述第一凸起穿透的穿透部,并且包括朝着所述一对金属板中的每个的所述下游端部逐渐变窄的锥部,所述锥部用于保持所述第一凸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本淳一宗田真户松义也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