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扩散膜及其制造方法、用于其的涂敷液、以及使用其的偏振片、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97272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0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扩散膜及其制造方法、用于制造该光扩散膜的涂敷液、以及使用该光扩散膜的偏振片、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涂敷液,含有紫外线固化树脂、溶剂和重均粒径1μm以上的透光性微粒,其中,所述透光性微粒的含水率为0.1~0.8质量%。所述光扩散膜通过将该涂敷液涂敷在基材膜上、照射紫外线使涂敷液固化、形成光扩散层而得到。所述偏振片通过使该光扩散膜与偏振膜贴合而得到,另外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具备该光扩散膜。采用以模涂方式对基材膜进行涂敷的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可提供表面不发生凹陷、颜色不均等的光扩散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于制造该光扩散膜的涂敷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基材膜上具备光扩散层的光扩散膜及其制造方法、用于制造该光扩散膜的涂敷液。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该光扩散膜的偏振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迅速地应用于手机、个人电脑用监视器、电视、液晶放映机等的用途。通常,液晶显示装置以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模式、VA (VerticalAlignment,垂直取向)模式、IPS (In-Plane Switching,面内切換)模式等的显示模式使液晶工作,电控制通过该液晶的光,在画面上表现明暗的差异,显示文字、图像。 以往,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存在在从斜向方向观看显示画面时,无法得到高对比度,进而因图像的明暗发生颠倒的灰度反转现象等而无法得到良好的显示特性等问题,即视角窄的问题。作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以往已知有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可见侧表面设置光扩散膜的技术。例如,已熟知具有通过在基材上涂敷含有微粒的涂敷液而形成的高雾度的光扩散层的光扩散膜(光扩散片)。通过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可见侧表面配置这种光扩散膜,从而能够通过改善从斜向观察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时的图像对比度降低、灰度反转现象来扩展视角。但是,在以往的光扩散膜中,存在下述问题如果为了得到广的视角而赋予充分的光扩散性,则显示图像的透射清晰度降低,与此相伴,显示图像的正面对比度降低,并且,因光扩散层的表面漫反射而感到画面整体发白、即发生所谓的白化(白ちゃけ)。另外,相反地如果赋予充分的透射清晰度,则光扩散性不充分、无法得到广的视角。另ー方面,作为以往的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已知有在基材膜上涂敷含有紫外线固化树脂、溶剂和透光性微粒的涂敷液、使其干燥、固化的方法。但是,如果在上述涂敷液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则在得到的光扩散膜的表面产生凹陷、顔色不均的不良状況。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286581号公报(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ー种防反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透明基材的至少一面层叠低折射率层而得的防反射膜,其中,制作上述低折射率层时的低折射率层形成用涂液中使用分子筛作为脱水剂。但是,即使使用分子筛,在抑制得到的光扩散膜中的凹陷、顔色不均的不良状况的方面也未必充分。另外,如果使用分子筛,则在使用模涂方式在基材膜上涂布涂敷液来制造光扩散膜吋,需要另外进行用于除去分子筛的过滤等エ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在表面不发生凹陷、颜色不均的光扩散膜及其制造方法,用于制造该光扩散膜的涂敷液。本专利技术的涂敷液是含有紫外线固化树脂、溶剂和重均粒径Ium以上的透光性微粒的涂敷液,其中,上述透光性微粒的含水率为0. I 0. 8质量%。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兼顾高正面对比度与广视角特性、能够有效防止白化、且在表面不发生凹陷、顔色不均等的光扩散膜及其制造方法,用于制造该光扩散膜的涂敷液。使用具备这种优异的光学特性的光扩散膜或者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出高正面对比度和广视角特性,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因表面漫反射而导致的白化,可见性优异。优选本专利技术的涂敷液中的上述透光性微粒的重均粒径为3 20 i! m。 优选相对于上述紫外线固化树脂100重量份,本专利技术的涂敷液中的上述透光性微粒的含量为10 60重量份。在本专利技术的涂敷液中,优选构成上述透光性微粒的树脂材料的吸水率为0. 01 0. 5% /24 小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通过将上述的本专利技术的涂敷液涂敷在基材上、照射紫外线使涂敷液固化、形成光扩散层而得的光扩散膜。优选本专利技术的光扩散膜中的光扩散层的厚度为5 20i!m。优选本专利技术的光扩散膜中的内部雾度为40 7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将上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光扩散膜与偏振膜贴合而得的偏振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以模涂方式将涂敷液涂敷于基材膜的、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还进ー步提供具备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光扩散膜的液晶显示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涂敷液>本专利技术的涂敷液含有紫外线固化树脂、溶剂和重均粒径I U m以上的透光性微粒。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涂敷液中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可举出多元醇的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这样的多官能丙烯酸酷;由ニ异氰酸酷、与多元醇和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羟基酯等合成的多官能的聚氨酯丙烯酸酯等。另外,除此以外,还可使用具有丙烯酸酯系官能团的聚醚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醇酸树脂、螺缩醛树脂、聚丁ニ烯树脂、聚硫醇多烯树脂(ポリチオールポリェン樹月旨)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涂敷液中的溶剂,可以考虑粘度等而从己烷、环己烷、辛烷等的脂肪烃;甲苯、ニ甲苯等的芳香烃;こ醇、I-丙醇、异丙醇、I-丁醇、环己醇等的醇类;甲基こ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的酮类;こ酸こ酷、こ酸丁酷、こ酸异丁酯等的酯类;こニ醇单甲醚、こニ醇单こ醚、ニこニ醇单こ醚、丙ニ醇单甲醚、丙ニ醇单こ醚等的ニ元醇醚类 ’乙ニ醇单甲醚こ酸酷、丙ニ醇单甲醚こ酸酯等的酯化ニ元醇醚类;2_甲氧基こ醇、2-こ氧基こ醇、2_ 丁氧基こ醇等的溶纤剂类;2-(2-甲氧基こ氧基)こ醇、2-(2-こ氧基こ氧基)こ醇、2-(2-丁氧基こ氧基)こ醇等卡必醇类等中选择使用。这些溶剂可以単独使用,也可以根据需要混合数种使用。这些溶剂通常使用不含有水分的溶剤。在此,本专利技术中的透光性微粒的重均粒径为I U m以上。如果透光性微粒的重均粒径不足I Pm,则有可能因表面积增加而导致容易吸水,含水率的管理变难。另外,从在可见光区域的散射性的方面看,本专利技术中的透光性微粒的重均粒径优选为3 20iim,更优选为5 10 u m0就本专利技术中的透光性微粒而言,其粒径的标准偏差与重均粒径之比(标准偏差/重均粒径)优选为0. 5以下,更优选为0. 4以下。在该比超过0. 5吋,则有时作为透光性微粒含有粒径极大的粒子,在光扩散层的表面较多产生突起状缺陷,光扩散膜的表面雾度和/或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脱离上述规定的范围。应予说明,透光性微粒的重均粒径和粒径的标准偏差使用采用库尔特原理(细孔电阻法)的库尔特粒度分析计数仪(Bechman Coulter公司制)进行測定。本专利技术的涂敷液的透光性微粒的含水率为0. I 0. 8质量%。即,本专利技术的一大特征是,不是将涂敷液中的水分量而是将涂敷液中的透光性微粒的含水率设在特定范围内。由此,与使用分子筛这种以往的情况不同,能够防止涂敷液中的透光微粒的凝聚,能够得到在表面不发生凹陷、顔色不均的光扩散膜。如果透光性微粒的含水率不足0. I质量%,则制备涂敷液时的产生粉尘等处理特性明显变差,另外,如果透光性微粒的含水率超过0. 8质量%,则与溶剂、紫外线固化树脂的相适性(なじみ)变差的粒子彼此的凝聚成为在得到的光扩散膜中在表面产生凹陷、颜色不均等的原因。另ー方面,透光性微粒的含水率优选为0.4 0.7质量%,特别优选为0. 6 0. 7质量%。透光性微粒的含水率例如可利用加热减重法进行測定。具体而言,在MS-70(A&D(株)公司制)中放置透光性微粒5g,在105°C、3小时的条件下进行測定。将读取测定结束后显示的数值(将干燥前的质量设为100%,计算干燥前后的质量減少部分而得的值)的值作为含水率。在使用前,通过在30 50°C干燥环境下干燥24小吋,从而能够得到具有如上所述的含水率的透光性微粒。另外,为了保持含水率,透光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涂敷液,其特征在于,含有紫外线固化树脂、溶剂和重均粒径1μm以上的透光性微粒,其中,所述透光性微粒的含水率为0.1~0.8质量%。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31 JP 2011-0794441.一种涂敷液,其特征在于,含有紫外线固化树脂、溶剂和重均粒径Ium以上的透光性微粒,其中,所述透光性微粒的含水率为0. I 0. 8质量%。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涂敷液,其中,所述透光性微粒的重均粒径为3 20ii m。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涂敷液,其中,相对于所述紫外线固化树脂100重量份,所述透光性微粒的含量为10 60重量份。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涂敷液,其中,构成所述透光性微粒的树脂材料的吸水率为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阪上高嗣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