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行人保护头部碰撞的机动车空调进气槽结构,包括与机动车前挡风玻璃底部相连接的上板结构,与机动车舱内防火墙相连的下板结构,以及连接所述上板结构和所述下板结构的中间板结构,所述上板结构、中间板结构和下板结构相互固定连接为至少部分截面呈Z形的空调进气槽结构。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有“Z”截面形状结构的空调进气槽结构,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实现传统结构的动刚度和模态要求,还能有效的降低行人头部撞击加速度,从而减小对行人头部的伤害。即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优化传统的结构,使得行人头部撞击到汽车前风挡玻璃底部区域时,能够降低空调进气槽结构对行人头部的撞击加速度,有效地减少对行人头部伤害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空调进气槽结构,特别是涉及ー种适用于行人保护头部碰撞的机动车空调进 气槽结构。
技术介绍
在我国的公路交通中,行人相对较多,交通秩序相对混乱。随着高速公路里程和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増加,道路交通事故和事故中伤亡人数也在迅猛地增长。我国于2010年7月I日开始实施推荐性国标《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预计2013年成为强制性法規。在交通事故中,行人头部往往是最关键的受伤害部位,对于小型车来说,行人头部极易撞击到汽车前风挡玻璃的底部区域。当行人头部撞击到此区域时,风挡玻璃底部用于支撑塑料进水槽的金属板金件的结构和強度,对头部的伤害值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广泛应用在汽车上的空调进气槽结构,只考虑了如何满足整车动刚度和模态的要求。传统的空调进气槽由两片金属件组成,结构截面呈“7”字形状。当行人头部撞击到这个区域的时候,这种结构在垂直方向的強度很大且不易变形,这对于降低行人头部的伤害值非常不利。当行人头部撞击到汽车前风挡玻璃底部区域时,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行人与汽车碰撞后的头部伤害值,对传统的空调进气槽结构进行改进是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干,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在满足自身基本要求基础上,考虑行人保护头部碰撞要求的适用于行人保护头部碰撞的机动车空调进气槽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设计方案本专利技术的ー种适用于行人保护头部碰撞的机动车空调进气槽结构,包括与机动车前挡风玻璃底部相连接的上板结构,与机动车舱内防火墙相连的下板结构,以及连接所述上板结构和所述下板结构的中间板结构,所述上板结构、中间板结构和下板结构相互固定连接为至少部分截面呈Z形的空调进气槽结构。优选地,所述上板结构、中间板结构和下板结构均为至少部分截面呈Z形的结构,并且均至少包括前段、中段和后段三部分。优选地,所述上板结构的前段与所述机动车前挡风玻璃底部相连接,上板结构的后段与所述中间板结构的后段相连接,所述中间板结构的前段与所述下板结构的前段相连接,所述下板结构的后段与机动车舱内防火墙相连。优选地,所述上板结构的中段为水平角度。优选地,所述上板结构的中段截面长度为80 120mm。优选地,所述中间板结构与所述上板结构和下板结构的夹角相等。更优选地,所述夹角为40 60度。优选地,所述下板结构(30)的中段与下板结构(30)前段和后段各自的成角为钝角。更优选地,所述钝角为120 150度。优选地,所述上板结构的中段、中间板结构的前段、下板结构的前段以及下板结构的后段相互平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由于本专利技术设置有“ Z”截面形状结构的空调进气槽结构,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能实现传统结构的动刚度和模态要求,还能有效的降低行人头部撞击加速度,从而减小对行人头部的伤害。即本专利技术通过优化传统的结构,使得行人头部撞击到汽车前风挡玻璃底部区域时,能够降低空调进气槽结构对行人头部的撞击加速度,有效地减少对行人头部伤害值。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方便等优点,具有较好的推广性。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I所示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空调进气槽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空调进气槽结构与行人头部发生碰撞的最初时刻的整体结构截面图;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空调进气槽结构与行人头部发生碰撞时头部受伤最严重位置的整体结构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參见图I 图5,其中示出本专利技术ー种适用于行人保护头部碰撞的机动车空调进气槽结构的优选实施例,包括与机动车前挡风玻璃底部相连接的上板结构10,与机动车舱内防火墙相连的下板结构30,以及连接所述上板结构10和所述下板结构30的中间板结构20,优选地,所述上板结构10、中间板结构20和下板结构30三个部件均为金属构件,而传统的空调进气槽结构由两片金属件组成,其截面呈“V,字形;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上板结构10、中间板结构20和下板结构30相互固定连接为至少部分截面呈Z形的空调进气槽结构,如图3所示。进ー步,所述上板结构10、中间板结构20和下板结构30均为至少部分截面呈Z形的结构,并且均至少包括前段、中段和后段三部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Z形的空调进气槽结构可以为上板结构10、中间板结构20和下板结构30各自的Z形结构,也可以为上板结构10、中间板结构20和下板结构30三者的整体形成的近似于Z形的结构,如图4中的空调进气槽结构I所示。參见图3和图4,所述上板结构10的前段100与所述机动车前挡风玻璃2底部相连接,优选地,上板结构10的前段100通过密封件5与所述机动车前挡风玻璃2底部相连接,如图4所示;所述上板结构10的后段与所述中间板结构20的后段相连接,所述中间板结构20的前段与所述下板结构30的前段400相连接,所述下板结构30的后段600与机动车舱内防火墙3相连,如图4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前”和“后”是指附图中的方向,其中附图的左侧定义为“前”,附图的右侧定义为“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截面为平行于纸面方向的截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板结构10的中段200优选为水平角度。并且,所述上板结构10的中段200截面长度为80 120mm。更进一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板结构20与所述上板结构10和下板结构30的夹角Φ相等。并且,所述夹角Φ优选为为40 60度。此外,所述下板结构30的中段与下板结构30前段和后段各自的成角为钝角β。所述钝角β为120 150度。 更优选地,所述上板结构10的中段、中间板结构20的前段、下板结构30的前段以及下板结构30的后段相互平行,如图3和图4所示。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为本专利技术的ー种适用于行人保护头部碰撞的机动车空调进气槽结构,由三片金属件组成,包括所述的上板结构10、中间板结构20和下板结构30。三个金属板所组成结构的截面呈Z字形,如图4中的空调进气槽结构I所示。而传统的空调进气槽结构由两片金属件组成,截面呈“7”字形。本专利技术的三个金属件之间的夹角优选为35 55度。当机动车采用本专利技术空调进气槽结构吋,如果行人头部撞击到前风挡玻璃2底部附近,本专利技术三个金属件之间具有夹角的Z型截面结构能够迅速发生压溃,吸收行人头部撞击能量,从而減少行人头部的伤害值。通过模拟分析,可知本专利技术比传统的空调进气槽结构能够在行人头部伤害值上降低20%,效果显著。參见图3,在所述空调进气槽的上板结构10上,为了配合挡风玻璃,空调进气槽的上板结构10的前段100宽度为20 40mm,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30mm,并且,上板结构10的前段100与水平夹角α为20 30度,如图3所示。进ー步,所述空调进气槽上板结构10的中段200呈水平角度,为了能充分吸收行人头部撞击此处的能量,该中段200的截面长度为80 120mm,本实施例优选为100mm。同样參见图3,在所述空调进气槽的下板结构30上,下板结构30的前段400与中间板结构20的前段通过焊点连接。下板结构30的后段600与机动车前舱防火墙3通过焊点连接,在行人头部撞击过程中,此下板基本不发生变形。为了满足白车身动刚度和模态要求,下板结构30的后段600的截面长度为80 120mm,优选为100mm。在行人头部撞击过程中,此下板结构30基本不发生变形。同时为了让行人头部撞击后,上板结构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行人保护头部碰撞的机动车空调进气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机动车前挡风玻璃底部相连接的上板结构(10),与机动车舱内防火墙相连的下板结构(30),以及连接所述上板结构(10)和所述下板结构(30)的中间板结构(20),所述上板结构(10)、中间板结构(20)和下板结构(30)相互固定连接为至少部分截面呈Z形的空调进气槽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金霞,王海亮,朱大勇,沈海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