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精过滤器及滤油机,包括壳体、支撑板、滤芯、输入管、排油管及排水管。支撑板固定于壳体内且与壳体底部形成储水腔,支撑板具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滤芯呈筒体位于支撑板上,采用高分子改性长纤维材料制成,且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间隙连通第一通孔,滤芯的顶部固定有顶板。输入管穿设于壳体并并通过第二通孔伸入滤芯内。排油管穿设于壳体并通过第三通孔伸入滤芯内排水管连通储水腔。滤油机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油阀、初滤器及供油泵与出油阀,包括高精过滤器,连接于供油泵与出油阀之间,且与供油泵之间连接有静电场。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延长油品的使用寿命,降低能耗,并可以将水从油中分离得更彻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精过滤器及滤油机,尤其涉及一种能更好地分离油与水的高精过滤器及滤油机。
技术介绍
水分在润滑油中的存在状态分为两种一种是游 离水,一种是乳化水。乳化水就是通常说的油包水及水保油的状态。目前,市场上对润滑油进水乳化的解决方式主要通过加热润滑油以真空挥发其中含有的水分,但是,此种方式存在以下缺陷1.长时间大功率加热油品,会导致油品氧化,从而会严重影响油品的使用寿命。2.加热功率比较大,消耗的能量就比较大。3.采用加热方式,水分挥发的速度非常慢。4.润滑油中的水分分离得不彻。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过滤器,使油内的水分离得更彻底,并且能避免通过加热真空挥发油内的水分,从而可以保证油品的寿命下降,并减少能量消耗,是业内人士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采用加热真空挥发润滑油中的水分,会导致油品的寿命下降、消耗的能量较大,并且润滑油中的水分离得不彻底这一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精过滤器及滤油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高精过滤器,其中,包括壳体;支撑板,固定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的底部形成一储水腔,所述支撑板具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滤芯,呈筒体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滤芯采用高分子改性长纤维材料制成,且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连通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滤芯的顶部固定有顶板;输入管,穿设于所述壳体并并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伸入所述滤芯内,以输入油水混合物;排油管,穿设于所述壳体并通过所述第三通孔伸入所述滤芯内;以及 排水管,连通所述储水腔。优选地,所述排油管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顶板上。优选地,所述输入管及所述排油管穿设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优选地,所述输入管及所述排油管穿设于所述储水腔的侧壁。优选地,更包括一出水阀,位于所述排水管上,以控制所述排水管的开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滤油机,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油阀、初滤器及供油泵与出油阀,其中,包括高精过滤器,连接于所述供油泵与所述出油阀之间,且所述高精过滤器与所述供油泵之间连接有静电场。优选地,更包括一调节阀,位于所述静电场与所述高精过滤器之间。优选地,更包括高精初滤器,位于所述调节阀与连接于所述高精过滤器之间。优选地,更包括高精过滤器,位于所述高精过滤器与所述出油阀之间。优选地,更包括连接管路,用来依次连接所述进油阀、所述初滤器、所述供油泵、所述静电场、所述高精初滤器、所述高精过滤器及所述出油阀;以及控制器,位于所述连接管路上,以控制压力。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采用高分子改性长纤维材料制作过滤器的滤芯,提高亲油疏水的功能,使水和油能更好地分离,避免了采用长时间大功率加热使油和水分离导致的油品寿命降低的问题,并且可以降低能耗,过滤的效率也得到较大提升。附图说明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其中,图I示出了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高精过滤器的剖面示意图。图2示出了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滤油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滤油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I示出了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高精过滤器的剖面示意图。值得说明的是,参照图1,高精过滤器I包括壳体10、支撑板11、滤芯12、输入管13、排油管14及排水管15。其中,支撑板11固定于壳体10内邻近壳体10底部的位置,并且支撑板11与壳体10的底部形成一储水腔101,支撑板1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112及第三通孔113。滤芯12呈筒体位于支撑板11上,且与壳体10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102,间隙102与第一通孔111相连通,滤芯12的顶部密封有顶板16,另外,滤芯12采用高分子改性长纤维材料制成。输入管13穿设于壳体10,并且通过第二通孔112伸入滤芯12围成的筒体内,以将待处理的油送进滤芯12的筒体内。输入管13可以从壳体10的底部穿过,当然,也可以从对应储水腔101的侧壁穿过。排油管14穿设于壳体10,并且通过第三通孔113伸入滤芯12内。本实施例中,排油管14通过螺丝固定于顶板16上。同样的,排油管14可以从壳体10的底部穿过,也可以从对应储水腔101的侧壁穿过。排水管15密封连接于储水腔101的底部,并与储水腔101相连通。本实施例中,排水管15上还设置有一出水阀17,用来控制排水管15的开闭。待处理的油从输入管13进入滤芯12围成的筒体内,其中的游离水会直接透过滤芯12至滤芯12与壳体10之间的间隙102,然后穿过第一通孔111到达储水腔101,而其中的乳化水则会经过滤芯12的破乳形成游离水,同样从间隙102穿过第一通孔111流入储水腔101。储水腔101的设计可以避免从油中过滤出来的水对油造成二次污染。因为滤芯12采用的是高分子改性长纤维材料制成的,有很强的亲油疏水的功能,所以经过滤芯12的破乳,待处理的油中的水会被分离得更彻底,并且没有太多的能量消耗。经滤芯12破乳后形成的油会进入排油管14,通过排油管14进入一空油罐(未绘示)进行收集。因为水比油重,因此当储水腔101内的游离水积累到一定量后,可以打开出水阀17从排水管15排出。图2示出了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的一个实施例中滤油机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滤油机2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油阀20、初滤器21、供油泵22、静电场23、高精过滤器I及出油阀24。进油阀20、初滤器21、供油泵22、静电场23、高精过滤器I及出油阀24之间通过连接管路27连接。在静电场23与高精过滤器I之间可以设置一调节阀25,来控制油是否进入高精初滤器I。本实施例中,在连接管路27上设置有控制器26,用来控制各个管路内的压力。打开进油阀20,待处理的油经过初滤器21将大颗粒杂质滤除,再经供油泵22进行供油。从供油泵22出来的油经过静电场23的作用,使其中乳化油的水形成一定的极性,增加油水界面的张力,使杂质由小颗粒变成大颗粒,然后经过高精过滤器I进行滤除。最后打 开出油阀24将经过滤除的油输入一空油罐。此过程无需通过加热真空挥发乳化油中的水分,避免了因高温加热导致的油氧化的问题,从而可以延长油的寿命。并且,也不需要消耗较大的功率,减少了能量消耗。图3示出了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的另一实施例中滤油机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滤油机3除了包括进油阀20、初滤器21、供油泵22、静电场23、高精过滤器I、出油阀24、连接管路27、调节阀25及控制器26外,还包括高精初滤器30。高精初滤器30位于静电场23与高精过滤器I之间,经过静电场23作用后的油可以先经过高精初滤器30进行粗过滤,然后再经过高精过滤器I的进一步细过滤。其中,有部分水分子聚结成水珠,水珠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而没能被滤除,还可以再另外设置另一高精过滤器1,作进一步过滤。以提高油中水分分离的精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采用高分子改性长纤维材料制作过滤器的滤芯,提高亲油疏水的功能,使水和油能更好地分离,避免了采用长时间大功率加热使油和水分离导致的油品寿命降低的问题,并且可以降低能耗,过滤的效率也得到较大提升。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精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支撑板,固定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的底部形成一储水腔,所述支撑板具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滤芯,呈筒体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滤芯采用高分子改性长纤维材料制成,且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连通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滤芯的顶部固定有顶板;输入管,穿设于所述壳体并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伸入所述滤芯内,以输入油水混合物;排油管,穿设于所述壳体并通过所述第三通孔伸入所述滤芯内;以及排水管,连通所述储水腔。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高精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支撑板,固定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的底部形成ー储水腔,所述支撑板具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 滤芯,呈筒体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滤芯采用高分子改性长纤维材料制成,且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连通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滤芯的顶部固定有顶板; 输入管,穿设于所述壳体并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伸入所述滤芯内,以输入油水混合物; 排油管,穿设于所述壳体并通过所述第三通孔伸入所述滤芯内;以及 排水管,连通所述储水腔。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精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管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顶板上。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精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及所述排油管穿设于所述壳体的底部。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精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及所述排油管穿设于所述储水腔的侧壁。5.如权利要求I至4任ー权利要求所述的高精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永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萨帕尔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