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舒适中空大底鞋,包括鞋主体,所述鞋主体由鞋面、鞋垫和鞋底组成,鞋底包括鞋大底,鞋大底为中空大底,主要特点在于,不包括传统的中底硬质插中和中底腰铁。本发明专利技术申请中的一种舒适大底鞋,不含有中底腰铁和中底硬质插中,更进一步的通过在内增高垫上或鞋大底上或稳固体上的多处位置开有凹槽,并放入防震片,此种结构可让脚底不用接触到中底硬质插中及中底腰铁,又因为防震片的使用让脚底不用接触硬质差中和中底腰铁,因此生产的鞋让脚感更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鞋,尤其是一种不含中底腰铁和中底硬质插中的舒适中空大底鞋。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男鞋、女鞋、童鞋及运动鞋的所有中空大底鞋,其共同点在于均由鞋面、鞋中底、鞋垫、鞋大底组成,鞋中底内均设置有中底硬质插中和中底腰铁(即钢条),其插中包括上插中和下插中,腰铁被包裹在上下插中及中底板之间,腰铁能提高中底的硬度和强度,起到防止鞋子过度弯曲易折断或在穿着时发生变形的情况,同时起到支撑人体重量的作用。如图I到图7所示,为传统的中空大底鞋结构;本申请人于2010年I月21日申请 的申请号为20100019544. 4,专利名称为一种在大底和中底含双腰铁的舒适鞋的专利技术专利,已经详细介绍了上述现有技术鞋存在的技术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本申请人经过不断的改良,认为上述专利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因而针对20100019544. 4号专利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案对于20100019544. 4号专利由于中底腰铁与大底腰铁即使是在生产时使用相同的弧度,但是因腰铁放置在大底与中底两个不同部位,故而生产时两个腰铁中间有中底及面皮与后套港宝(专业名称定型物)的影响生产时较难密合,故需要在生产时每一款式因为材料厚度的不相同,影响到腰铁弧度的密合,显然增加生产的难度且增加成本。传统技术的鞋主体100均由鞋面20、鞋垫30、鞋中底(主要是中底硬质插中和中底腰铁与中底板组成)和鞋大底I组成,在鞋中底内包含有中底腰铁和中底硬质插中与中底板;请参阅图I到图7所示,其为由中空材料制成的各种成型底或组合型鞋底,其结构包括鞋大底1,以及鞋大底I的前脚掌位置902和跟位901,如果是跟型组合鞋包括鞋跟4,成型底鞋为跟位901,中空大底的材料可为TPR、TR、PVC、TPU、RUBBER材料制成,因为这种中空大底重量重因此后跟位处需要开中空,而因为后跟中空,为了保证有重心和平衡,因此中底必须有中底硬质插中及中底腰铁,故穿着时,脚底与硬质插中及中底腰铁接触,穿着极不舒月艮.图7上标出了中底硬质插中和中底腰铁构成的中底70。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图I到图7,均是传统技术比较典型的几类中空鞋大底,它们中底均含有中底硬质插中和中底腰铁,由于鞋种类很多,因此针对传统的典型鞋大底,举出了一些实例图,实际上所有传统的中空大底鞋均含有中底硬质插中以及中底腰铁,因此必然存在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原有中空大底鞋的中底,因中底有腰铁和上下插中与脚接触的部分硬度大,又具有较高的厚度,使得穿着者不舒适的技术问题,除去硬质上下插中及腰铁,让鞋内部具有比原来做法20100019544. 4更大的放置鞋垫之空间,无需改变鞋帮的外观和尺寸的鞋结构,使其能放置较厚的脚床型脚垫,让穿着更稳固及舒适的一种没有中底腰铁与硬质插中的舒适中空大底鞋。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舒适中空大底鞋,包括鞋主体,所述鞋主体由鞋面、鞋垫和鞋底组成,鞋底包括鞋大底,鞋大底为中空大底,所述鞋大底其主要特点在于,不包括传统的中底硬质插中和中底腰铁。其具体有如下多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所述鞋大底内或上设有与鞋大底形状相匹配的稳固体。在所述稳固体的跟位或跟位至前脚掌位置处或跟位和前脚掌位置的上侧或底侧开有若干导料孔,在导料孔的上方或反方向位置处开设有凹槽,在所述凹槽内设有防震片,防震片使用硅胶(分子式为mSi02 nH20)pu发泡、橡胶发泡、乳胶发泡等弹性材料。所述鞋主体为中空组合底跟型鞋,鞋底还具有鞋钉和鞋跟,所述凹槽开设在稳固体的跟位和/或前脚掌掌位置处,所述鞋大底内设有一端设置在凹槽下方,另一端靠近鞋大底的着地点位置处的大底腰铁,所述鞋钉穿过凹槽、大底腰铁、鞋大底固定在鞋跟上,所述防震片设置在凹槽内的鞋钉顶部上方。传统的中空组合底跟型鞋的鞋钉是将中底、鞋大 底、鞋跟钉在一起,这样,当穿鞋时,脚跟部容易碰触到鞋钉,虽然有垫脚垫,但由于有硬质中底的存在(传统的跟型鞋均有中底腰铁和中底插中),一方面,中底比较厚比较硬,所以限于空间的局限,脚垫不可能很厚,故使得穿鞋时仍不可避免的感觉到脚跟处硬物的梗塞;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改进后,因为中底没有腰铁,中底就不必用钉子固定于鞋跟或鞋底,脚垫可以做到更具弹性,不怕中底钉子伤脚,通过设置防震片,将钉子和脚后跟阻隔开来,消除了不适。第二种情况所述鞋主体的内增高垫上或鞋大底上开有凹槽或镂空部,在所述凹槽或镂空部内设有防震片。之所以分成并列的内增高垫、鞋大底,是由于传统的中空大底鞋,因鞋大底是中空,因此改进之处就在于在鞋大底的中空位置进行设置;有单独将一个内增高垫放置在鞋大底内或上方,这样改进的地方就会涉及在不同的位置处,以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述鞋主体为中空坡跟内增高鞋或中空坡跟鞋,所述内增高垫设置在鞋大底内或鞋大底上,所述内增高垫的跟位内上侧或底侧开设有若干导料孔,所述凹槽开设在导料孔的上方或导料孔的反方向位置处。所述内增高垫设在鞋大底上,在所述内增高垫上方、鞋垫之间还设有与脚底形状相匹配的PU脚床层;在所述脚床层上、与内增高垫上开设的凹槽相对应的位置处开有镂空部,在镂空部内嵌入有第二防震片,该第二防震片与防震片相互贴合一起形成一片较厚的防震片,也可使用两防震片相加厚度的较厚型防震片。进一步的,在所述稳固体内设置有大底腰铁。一通过在稳固体中设置有大底腰铁,能更好的稳固人体重心,防止扭伤,穿着更舒适。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舒适中空大底鞋,其是在本专利技术人的已公告专利201010019544. 4的改进专利技术,其与传统的鞋最大的区别在于,本专利技术申请中的一种舒适大底鞋,不含有中底腰铁和中底硬质插中,更进一步的通过在内增高垫上或鞋大底上或稳固体上的多处位置开有凹槽,并放入防震片,此种结构可让脚底不用接触到中底硬质插中及中底腰铁,因此生产的鞋使脚感更舒适(包括各种类型的如凉鞋、加州鞋、包子鞋、套楦鞋、传统猛鞋、缝线鞋、硫化鞋、拉帮注塑鞋、拉帮鞋、大底打钉鞋);现在经过不段测试及研发改变生产方式,去除中底腰铁及插中,使用更为简便牢固节省人力,并让脚底直接透过软质层与防震片直接接触后再与大底或是鞋跟接触,并且在于鞋跟或鞋底跟位处加上防震片,更可达到操作简便,在鞋垫与鞋跟或是鞋底之间加上防震片,又因为防震片的使用让脚底不用接触硬质差中或牙钉达到更舒适的脚感。附图说明图I为传统技术中空成型大底结构示意图;图2为传统技术跟型中空组合底鞋大底结构示意图;图3为传统技术低底台中空成型大底结构示意图;图4为传统技术中空跟型成型底鞋大底结构示意图; 图5为传统技术中空坡型成型底鞋大底结构示意图;图6为传统技术内增高型鞋中空内增高垫结构示意图;图7为针对图2的鞋跟部分传统结构剖视图;图8为图7的改进后本专利技术跟型组合底鞋中空大底结构剖视图;图9为图I的改进后本专利技术中空成型大底结构示意图(只加稳固体,无防震片);图10为图2的改进后本专利技术中空跟型组合底鞋大底结构示意图(只加稳固体,无防震片);图11为图3的改进后本专利技术中空成型大底结构示意图(只加稳固体,无防震片);图12为图4的改进后本专利技术中空成型大底结构示意图(只加稳固体,无防震片);图13为图5的改进后本专利技术中空成型大底结构示意图(只加稳固体,无防震片);图14为图6的改进后本专利技术内增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舒适中空大底鞋,包括鞋主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鞋主体(100)的内增高垫(40)上或鞋大底(1)上开有凹槽(2)或镂空部(501),在所述凹槽(2)或镂空部(501)内设有防震片(3)。所述内增高垫(40)设置在鞋大底(1)内或上,所述内增高垫(40)的跟位(901)内的上侧或底侧开设有若干导料孔(904),所述凹槽(2)开设在导料孔(904)的上方或导料孔(904)的反方向位置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舒适中空大底鞋,包括鞋主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鞋主体(100)的内增高垫(40)上或鞋大底(I)上开有凹槽(2)或镂空部(501),在所述凹槽(2)或镂空部(501)内设有防震片(3)。所述内增高垫(40)设置在鞋大底(I)内或上,所述内增高垫(40)的跟位(901)内的上侧或底侧开设有若干导料孔(904),所述凹槽(2)开设在导料孔(904)的上方或导料孔(904)的反方向位置处。2.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科钟,
申请(专利权)人:黎田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