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16+16挡位的拖拉机变速装置,包括安装于变速箱箱体内的用于实现拖拉机前进或后退的换挡装置、用于实现高低挡转换的一级副变速装置、用于实现四个挡位转换的主变速装置以及用于实现高低挡转换的二级副变速装置,换挡装置的输出端与一级副变速装置的输入端连接,一级副变速装置的输出端与主变速装置的输入端连接,主变速装置的输出端与二级副变速装置的输入端连接,该变速装置能够为拖拉机提供16个前进挡位和16个后退挡位,能够满足拖拉机在各种特殊地况和特殊作业中的需要,保证了拖拉机的正常施工作业。(*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拖拉机
,尤其涉及一种16+16挡位的拖拉机变速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拖拉机变速箱为了实现拖拉机的变速和变向功能,不得不在变速箱箱体内设置许多挡位的变速和变向齿轮,通过这些变速和变向齿轮的组合来实现拖拉机的变速和变向功能,这样就导致了变速箱内的齿轮过多,使变速箱箱体过于庞大,而且普通的变速箱所提供的挡位也不能够完全满足拖拉机在各种特殊地况和特殊作业中的需要,限制了拖拉机的使用,影响了拖拉机的正常的施工作业,尤其是目前的拖拉机变速功能中多以前进挡位为主,而后退挡位不是非常的完善,这对拖拉机在一些特殊状况下的作业有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16+16挡位的拖拉机变速装置,该变速装置能够为拖拉机提供较多的挡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16+16挡位的拖拉机变速装置,包括安装于变速箱箱体内的用于实现拖拉机前进或后退的换挡装置、用于实现高低挡转换的一级副变速装置、用于实现四个挡位转换的主变速装置以及用于实现高低挡转换的二级副变速装置,所述换挡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一级副变速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一级副变速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变速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变速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二级副变速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换挡装置可通过下述具体结构实现包括同轴设置的输入轴和中心轴,所述输入轴上设有前进挡主动齿轮,所述中心轴上套设有后退挡从动齿轮,所述中心轴上位于前进挡主动齿轮和后退挡从动齿轮之间固定有可分别与其接合或脱开的第一同步器;还包括换挡双联齿轮,所述前进挡主动齿轮通过倒挡惰轮与所述换挡双联齿轮的一个齿轮啮合,所述后退挡从动齿轮与所述换挡双联齿轮的另一个齿轮啮合。所述一级副变速装置可通过下述具体结构实现包括一级输出轴、一级高挡齿轮和一级双联齿轮,所述一级输出轴与所述中心轴同轴设置,所述一级输出轴上设有一级低挡齿轮,所述一级高挡齿轮套设于所述中心轴上,所述中心轴上位于一级低挡齿轮和一级高挡齿轮之间固定有可分别与其接合或脱开的第二同步器,所述一级双联齿轮的两个齿轮分别与所述一级低挡齿轮和一级高挡齿轮啮合。所述主变速装置可通过下述具体结构实现包括依次安装于所述一级输出轴上的三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和一挡主动齿轮;主变速输出轴,所述主变速输出轴上依次套设有三挡从动齿轮、二挡从动齿轮和一挡从动齿轮,所述一级双联齿轮套设于所述主变速输出轴上,所述主变速输出轴上位于所述三挡从动齿轮与一级双联齿轮之间固定有可分别与其接合或脱开的第三同步器,所述主变速输出轴上位于所述二挡从动齿轮和一挡从动齿轮之间固定有可分别与其接合或脱开的第四同步器;所述三挡主动齿轮与三挡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二挡主动齿轮和二挡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一挡主动齿轮与一挡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二级副变速装置可通过下述具体结构实现包括设置于所述主变速输出轴上的外啮合套和外齿轮;行星轮系,所述行星轮系包括内齿圈、行星齿轮和行星架,所述内齿圈与主变速输出轴同轴设置,所述行星齿轮同时与所述外齿轮和内齿圈啮合,所述行星架上固定有内啮合套;副变速啮合套,所述副变速啮合套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外啮合套啮合的内齿,以及用于与所述内哨合套 哨合的外齿。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换挡装置能够实现拖拉机的前进或后退两种状态,一级副变速装置能够实现高低挡两种挡位的转换,主变速装置能够实现四个挡位的转换,二级副变速装置也能够实现两种挡位的转换,通过将这四种装置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依次连接起来,便能够实现拖拉机的16个前进挡和16个后退挡,大大提高了拖拉机的挡位个数,满足了拖拉机在各种特殊地况和特殊作业中的需要。对于换挡装置来说,当第一同步器与前进挡主动齿轮接合时,输入轴上的动力可经前进挡主动齿轮、第一同步器传至中心轴上;当第一同步器与后退挡从动齿轮接合时,输入轴上的动力可经前进挡主动齿轮、倒挡惰轮、换挡双联齿轮、后退挡从动齿轮、第一同步器传至中心轴上,而且方向也与前种情况相反,这样便使中心轴能够输出一种前进速度和一种后退速度。对于一级副变速装置来说,当第二同步器与一级高挡齿轮接合时,中心轴上的动力可经第二同步器、一级高挡齿轮、一级双联齿轮、一级低挡齿轮传至一级输出轴上;当第二同步器与一级低挡齿轮接合时,中心轴上的动力可经第二同步器、一级低挡齿轮传至一级输出轴上,这样便使一级输出轴能够输出高挡和低挡两种不同的速度。对于主变速装置来说,当第四同步器与一挡从动齿轮接合时,一级输出轴上的动力可经一挡主动齿轮、一挡从动齿轮、第四同步器传至主变速输出轴上;当第四同步器与二挡从动齿轮接合时,一级输出轴上的动力可经二挡主动齿轮、二挡从动齿轮、第四同步器传至主变速输出轴上;当第三同步器与三挡从动齿轮接合时,一级输出轴上的动力可经三挡主动齿轮、三挡从动齿轮、第三同步器传至主变速输出轴上;当第三同步器与一级双联齿轮接合时,一级输出轴上的动力可经一级低挡齿轮、一级双联齿轮、第三同步器传至主变速输出轴上,这样便使主变速输出轴能够输出一挡、二挡、三挡和四挡四种不同的速度。对于二级副变速装置来说,当副变速啮合套通过内齿与外啮合套啮合时,主变速输出轴上的动力可经外啮合套直接传至副变速啮合套上;当副变速啮合套通过外齿与内啮合套接合时,主变速输出轴上的动力可经行星轮系的行星架、内啮合套传至副变速啮合套上,这样便使副变速啮合套能够输出高挡和低挡两种不同的速度。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中1.输入轴;2.前进挡主动齿轮;3.中心轴;4.第一同步器;5.后退挡从动齿轮;6. —级高挡齿轮;7.第二同步器;8. —级低挡齿轮;9. 一级输出轴;10.三挡主动齿轮;11. 二挡主动齿轮;12. —挡主动齿轮;13.内齿圈;14.行星齿轮;15.行星齿轮轴;16.行星架;17.内啮合套;18.副变速啮合套;19.外啮合套;20.外齿轮;21.主变速输出轴;22. —挡从动齿轮;23.第四同步器;24. 二挡从动齿轮;25.三挡从动齿轮;26.第三同步器;27. —级双联齿轮;28.换挡双联齿轮;29.倒挡惰轮。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为一种16+16挡位的拖拉机变速装置的结构剖视示意图,该变速装置包括安装于变速箱箱体内的用于实现拖拉机前进或后退的换挡装置、用于实现高低挡转换的一级副变速装置、用于实现四个挡位转换的主变速装置以及用于实现高低挡转换的二级副变速装置,其中,所述换挡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一级副变速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一级副变速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变速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变速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二级副变速装置的输入端连接,这样,由换挡装置输入的动力在经过该变速装置后,可由所述二级副变速装置的输出端输出16个前进挡位或16个后退挡位,能够满足拖拉机在各种特殊地况和特殊作业中的需要。所述换挡装置包括用于输入动力的输入轴I和用于输出动力的中心轴3,所述输入轴I与中心轴3同轴设置,在所述输入轴I上设有前进挡主动齿轮2,所述前进挡主动齿轮2可直接加工于所述输入轴I上,也可通过键连接等方式固定于所述输入轴I上;在所述中心轴3上套设有后退挡从动齿轮5,同时在所述中心轴3上位于所述前进挡主动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16+16挡位的拖拉机变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变速箱箱体内的用于实现拖拉机前进或后退的换挡装置、用于实现高低挡转换的一级副变速装置、用于实现四个挡位转换的主变速装置以及用于实现高低挡转换的二级副变速装置,所述换挡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一级副变速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一级副变速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变速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变速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二级副变速装置的输入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金光,亓文正,王宾,张继勋,王志全,李建启,朱晓岩,王伟,崔玉新,李国平,彭恩波,
申请(专利权)人: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