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螺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86051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6 0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定螺栓结构,包括连接套管、旋转杆、弹性元件及卡掣件,其中该连接套管在固定第一板体的第一孔洞后,利用弹性元件的弹性抵持,使固定头可对正伸入第二板体的卡掣孔中,再通过按压盖体使弹性体呈压缩变形状态及将旋转杆的凸块旋转挡止限位于限位槽后,使原本固定头的纵切面对正于窄部,而止挡块则对正于宽部,进而改变成固定头的纵切面对正于宽部,而止挡块则对正窄部形成锁定状态,而当按压盖体使弹性体呈压缩变形状态及将旋转杆旋转后,可使固定头释放第二板体的孔洞外呈脱离状态,以达到固定头确实对正定位形成锁定及脱离状态,并以此避免该第二板体在该第一板体处不致因误拉而产生过大的剪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螺栓,尤其涉及一种固定螺栓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1、12,现有的固定螺栓结构包括连接套管A、定位杆B、弹性元件C及锁固组件D,其中该定位杆B的盖体BI位于连接套管A上方,而盖体BI底面延伸的定位组件B2则向下穿过该连接套管的穿孔All及贯穿槽Al,且该定位组件B2下方设有杆体B21及较大外径的固定头B22,而弹性元件B4 二端则分别抵持在穿孔All内侧周围壁面及该杆体B21上,该锁固组件D为可穿过第一板体E而螺合在该连接套管A形成定位,当第二板体F的孔洞Fl对正于第一板体E的孔洞El位置后,其固定头B22即穿置在第二板体F的孔洞 Fl中形成定位,在释放第二板体F时,先向上拉动盖体BI,即可使固定头B22释放在第二板体F的孔洞Fl外呈脱离状态,当使用者在未将固定头B22释放第二板体F的孔洞Fl外时,如用力拉动第二板体F有时会产生过大的剪力,进而造成固定头B22跳脱第二板体F的孔洞Fl外形成误动作产生,此时,使用者如果正在进行配线作业、设备移动或设备搬运,若不小心使固定头B22跳脱第二板体F的孔洞Fl外形成误动作,轻则会使固定螺栓结构、滑轨或滑槽损坏,严重时便会产生设备或上方装置损坏,而发生重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在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定位牢靠、结构稳定的固定螺栓结构。—种固定螺栓结构,包括连接套管、旋转杆、弹性元件及卡掣件,该连接套管为套体顶部设有限位槽并在套体底部设有可定位于预设第一板体的定位部,该定位部设有缩小外径的连接套管及相邻连接套管的垂直内侧边设有接合面,而该套体内部设有贯穿槽,且该贯穿槽远离该定位部另侧设有穿孔;该旋转杆包括有位于该连接套管上方的盖体及向下容置在套体顶部限位槽内的凸块,该盖体底面穿过该连接套管穿孔向下延伸的定位组件,而该定位组件为具有杆体及该设立在杆体下方的固定头,且该杆体相邻该固定头处形成有段差状的抵持面,该固定头的外表面位置设有纵切面,且在不具有该纵切面位置的侧边下方设有凸出的止挡块;该弹性元件设在该连接套管的贯穿槽内,且该弹性元件一端为抵持在该穿孔内侧周围壁面,而另外一端则抵持在该定位组件的抵持面上,而另一可压缩变形的弹性体设置在该盖体下方及该连接套管的穿孔周缘上方;及该卡掣件为定位于预设第二板体处,而中央形成有卡掣孔,并在该卡掣孔周缘内壁面设有宽部及窄部。优选的,该连接套管的表面环设有一卡制沟槽。优选的,该盖体的底面中央凹设有固定孔,而该定位组件的外螺牙上方设有压花状的铆接部,而该铆接部为铆入该固定孔中形成定位。优选的,该盖体的外周缘表面设直立状齿槽。优选的,该盖体的底面中央凹设有固定孔,该固定孔周围设有凹陷的容置槽。优选的,该固定头的外表面位置为侧边设有二相对位置的纵切面,且在不具有该纵切面位置的侧边下方设有凸出的止挡块。优选的,该止挡块上方形成有弧面,而该卡掣件中央卡掣孔的二窄部处设有与该弧面顶点部位迫入的定位凹槽。优选的,该弹性体设置在该盖体的容置槽及该连接套管的穿孔周缘上方。优选的,该卡掣件上表面设有可供定位于预设第二板体的第二孔洞中的压花状的卡掣部。优选的,该卡掣件位于窄部的底面为凹设有卡槽。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针对固定螺栓结构在固定在第一板体的第一孔洞后,利用弹性元件的弹性抵持,使固定头可对正伸入卡掣件的卡掣孔中,再通过按压盖体使弹性体呈压缩变形状态及将旋转杆的凸块由第一挡止部旋转九十度至第二挡止部后,使固定头的纵切面对正于窄部,而止挡块则对正于宽部,进而改变成固定头的纵切面对正于宽部,而止挡块则对正窄部形成锁定状态,以达到固定头确实对正定位形成锁定及脱离状态,并以此避免该第二板体在该第一板体处不致在因误拉而产生过大的剪力,进而造成该旋转杆的该固定头跳脱该第二板体外形成滑移的误动作产生,即本技术所提供的固定螺栓结构具有定位牢靠、结构稳定的优点。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提供的固定螺栓结构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固定螺栓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固定螺栓结构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固定螺栓结构的侧视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固定螺栓结构组合前的侧视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固定螺栓结构组合后的侧视剖面图。图7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固定螺栓结构组合后卡固的侧视剖面图。图8是本技术定位于第一板体的较佳实施例的固定螺栓结构的侧视剖面图。图9是本技术定位于第一板体的再一实施例的固定螺栓结构的侧视剖面图。图10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固定螺栓结构的侧视剖面图。图11是现有的固定螺栓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12是现有的固定螺栓结构的侧视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2、3,本技术提供的固定螺栓结构包括连接套管I、旋转杆2、弹性元件3及卡掣件4,其中,该连接套管I为套体11顶部设有限位槽111,限位槽111内一侧设有第一挡止部1111另侧设有第二挡止部1112,外表面二相对位置设有可供定位于预设第一板体5时以辨识定位方向的切面112,底部设有定位部12,则定位部12设有缩小外径的连接套管121、相邻连接套管121的垂直内侧边设有接合面122该套体11内部设有贯穿槽13,而该贯穿槽13远离定位部12另侧设有较小宽度的穿孔131。该旋转杆2包括有位于连接套管I上方的盖体21及盖体21底面穿过该连接套管I穿孔131向下延伸的定位组件22,而该盖体21的底面接近外周缘向下凸设有一凸块210,该凸块210容置在套体11顶部的限位槽111内,该盖体21的外周缘表面设有直立状齿槽211,并在该盖体21的底面中央凹设有固定孔212,该定位组件22上方设有压花状的铆接部223,而该铆接部223为铆入该固定孔212中形成定位,该固定孔212周围设有凹陷的容置槽213,其中该定位组件22为具有杆体221及设立在杆体221下方较大外径的固定头222,且该杆体221相邻该固定头222处形成有段差状的抵持面2211,该固定头222的外表面位置为侧边设有二相对位置的纵切面2221,且在不具有该纵切面2221的相对位置的侧边则向下依序形成有弧面2222及凸出的止挡块2223。该弹性元件3设在该连接套管I的该贯穿槽13内,且该弹性元件3 —端为抵持在穿孔131内侧周围壁面,而另外一端则抵持在该定位组件22的该抵持面2211上,而另一可压缩变形的弹性体31设置在盖体21的容置槽213及连接套管I的穿孔131周缘上方。该卡掣件4中央形成有卡掣孔40,而上表面设有可供定位于第二板体6的第二孔洞61中的压花状卡掣部41,其中该卡掣孔40为周缘内壁面形成有二相对位置的宽部42及窄部43,并在该二窄部43处设有定位凹槽431,且在该二定位凹槽431位置的卡掣件4底面分别凹设有卡槽432。·请参阅图2-9所示,本技术的固定螺栓结构在组装使用时,是先将旋转杆2中定位组件22的铆接部223朝弹性元件3穿过,再依序由下向上朝该连接套管I的贯穿槽13、穿孔131、弹性体31置入,续将压花状的铆接部223铆入在固定孔212中形成定位,此时该弹性元件3为位于贯穿槽13内,而该弹性元件3—端为抵持在穿孔131内侧周围壁面,另外一端则抵持在该定位组件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定螺栓结构,包括连接套管、旋转杆、弹性元件及卡掣件,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套管为套体顶部设有限位槽并在套体底部设有可定位于预设第一板体的定位部,该定位部设有缩小外径的连接套管及相邻连接套管的垂直内侧边设有接合面,而该套体内部设有贯穿槽,且该贯穿槽远离该定位部另侧设有穿孔;该旋转杆包括有位于该连接套管上方的盖体及向下容置在套体顶部限位槽内的凸块,该盖体底面穿过该连接套管穿孔向下延伸的定位组件,而该定位组件为具有杆体及该设立在杆体下方的固定头,且该杆体相邻该固定头处形成有段差状的抵持面,该固定头的外表面位置设有纵切面,且在不具有该纵切面位置的侧边下方设有凸出的止挡块;该弹性元件设在该连接套管的贯穿槽内,且该弹性元件一端为抵持在该穿孔内侧周围壁面,而另外一端则抵持在该定位组件的抵持面上,而另一可压缩变形的弹性体设置在该盖体下方及该连接套管的穿孔周缘上方;及该卡掣件为定位于预设第二板体处,而中央形成有卡掣孔,并在该卡掣孔周缘内壁面设有宽部及窄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秧群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吴兴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