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电池正电极栅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79261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5 0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正电极栅线结构,包括主栅线及细栅线,所述主栅线上设有网孔。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减少遮光面积,提高电性能,节省原料,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效益。(*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正电极栅线结构
技术介绍
在太阳能电池的迎光面设蓝色的SiNx薄膜,在薄膜表面分布有银白色的金属栅线,这种金属栅线呈成正交网格状,材质是金属银。这种银栅线的目的是收集电子,并传导出来,从而让太阳能电池能够持续地发电。参见图1,银栅线分为2种,一种是主栅线,另一种是细栅线,主栅线的宽度较大,通常高于I毫米,作用是收集细栅线中的电子,并传导出去;细栅线的宽度较小,通常低于100微米,作用是收集电池片内部产生的电子。目前工业上使用的太阳能电池的正电极主栅线是直线型,且为实心,这种方案的 好处在于印刷简单,网版设计难度低,但是用银量较大。在主栅线内部由于电子的漂移速度很慢,且由于电动力学特性,电子通常在金属表面传播,所以内部很大一部分金属银并没有起到传导作用;而目前随着工业用银量的加大,银的价格越来越昂贵,所以成本也大大提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正电极栅线结构,该结构能够减少遮光面积,提高电性能,节省原料,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效益。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正电极栅线结构,包括主栅线及细栅线,所述主栅线上设有网孔。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网孔为圆形、椭圆形以及多边形中的任一种或组合。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网孔的几何图形的外接圆的直径为0. 18mnT0. 22mm。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网孔间的横向距离与纵向距离皆为0. 3mnT0. 4mm。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主栅线包括收缩部及直线部,所述收缩部设于所述直线部的两端。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收缩部的宽度沿轴线由所述直线部向远离所述直线部的方向逐渐减小。实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主栅线上设有网孔,而由于电子在主栅线内部的漂移速度很慢,且由于电动力学特性,电子通常在金属表面传播,所以在主栅线上设有网孔并不会影响主栅线的传导功能,但是在主栅线上设有网孔可以减少栅线的遮光面积,从而提高电池的电性能;同时,网孔部分不印刷银浆料,又主栅线的两端设有收缩部,收缩部可以节省一定量的浆料,从而减少生产成本,增加企业效益。因此,实施本技术能够减少遮光面积,提高电性能,节省原料,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效益。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技术的太阳能电池正电极栅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太阳能电池正电极栅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I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ー步地详细描述。如图2和3所示,本技术一种太阳能电池正电极栅线结构,包括主栅线I及细栅线2,所述主栅线I上设有网孔12。需要说明的是,主栅线I上设有网孔12,可以保证在不影响主栅线I的传导功能的前提下,減少主栅线I的遮光面积,从而提高电性能;同时网孔12部分不印刷银浆料,可以节省一定量的浆料,降低成本,増加企业的效益。 更佳地,所述网孔12为圆形、椭圆形以及多边形中的任一种或组合。这可以便于エ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更佳地,所述网孔12的几何图形的外接圆的直径为O. 18mnT0. 22mm。优选地,网孔12为圆形,圆形的直径最佳为O. 20mm。更佳地,所述网孔12间的横向距离与纵向距离皆为O. 3mnT0. 4mm。优选地,网孔I间的横向距离与纵向距离皆为O. 375mm,这样可以保证主栅线I传导的良好性。更佳地,所述主栅线I包括收缩部13及直线部14,所述收缩部13设于所述直线部14的两端。需要说明的是,收缩部13可以在不影响主栅线I的性能的前提下,減少主栅线I的遮光面积,提高电性能,同时还可以节省一定量的银浆料,从而降低成本,増加企业效益。更佳地,所述收缩部13的宽度沿轴线由所述直线部14向远离所述直线部14的方向逐渐减小。需要说明的是,收缩部13的短边长为O. 45mnT0. 55mm。优选地,收缩部13的短边为 O. 5mmο下面通过实施例来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參考例如图I所示,选用边长为153mm的正方形正电极板面3,并印刷有主栅线I及细栅线2,主栅线I与细栅线2呈正交网格状。主栅线I为实心直线形,宽度为I. 5mm,从距离正电极板面3边缘24. 5mm处起始印刷主栅线1,主栅线I之间的距离为52mm ;细栅线2为实心直线形,宽度为O. 09mm,从距离正电极板面3边缘2. 28mm处起始印刷细栅线2,细栅线2之间的距离为2. 28mm。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选用边长为153mm的正方形正电极板面3,并印刷有主栅线I及细栅线2,主栅线I与细栅线2呈正交网格状。主栅线I上设有网孔12,主栅线I包括收缩部13及直线部14,主栅线I从距离正电极板面3边缘24. 5mm处起始印刷主栅线I,主栅线I之间的距离为52mm ;网孔12为圆形,直径为0. 20mm,网孔12间的横向距离与纵向距离皆为0. 375mm,直线部14的宽度为I. 5mm,每个收缩部13的长度皆为4. 5mm,收缩部13的长边为I. 5mm,短边为0. 5mm ;细栅线2为实心直线形,宽度为0. 09mm,从距离正电极板面3边缘2. 28mm处起始印刷细栅线2,细栅线2之间的距离为2. 28mm。利用参考例中的太阳能电池正电极栅线结构与实施例中的太阳能电池正电极栅线结构进行对比测试。测试的数据如表I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电池正电极栅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栅线及细栅线,所述主栅线上设有网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正电极栅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栅线及细栅线,所述主栅线上设有网孔。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正电极栅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孔为圆形、椭圆形以及多边形中的任一种或组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正电极栅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孔的几何图形的外接圆的直径为O. 18mnT0· 22mm。4.如权利要求f3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凯班群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爱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