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结构简单、透镜支撑体能向光轴方向移动及晃动校正移动的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相机及带照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卷绕在透镜支撑体5外周上的第1线圈19从光轴方向的一侧看其平面呈四角形状;第2线圈16a~16d在透镜支撑体的外周上以周方向相隔90度间隔配置,且配置在第1线圈所构成的四角形的边上的同时,从透镜支撑体5的径方向外侧看呈环状。第1磁石17与四角形的第1线圈19的各边对向设置,内周面做成相同磁极同时,在第2线圈16a~16d设置着的位置上与第2线圈16a~16d对向。透镜支撑体向光轴方向移动时向第1线圈19通电。向X-Y方向移动时,向既定的第2线圈16a~16d上通上一定的电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相关一种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附带照相机的移动终端>J-U装直。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I (专利公开于JP2002-373435号公报上)揭示了一种有关于采光用执行器,在透镜支撑体的外周面周方向以90度间隔设有从外周侧看呈环状线圈,在透镜支撑体的径方向外侧配置有与各线圈处于对向位置的磁石,通过向线圈通电使透镜支撑体向光轴方向(聚焦方向)及运行方向(X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小型照相机中,透镜支撑体只向光轴方向移动,为对晃动校正,X-Y方向上使其移动时,通过向X方向驱动的马达和向Y方向驱动的马达使透镜驱动装置整体移动。用于小型照相机上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向透镜支撑体光轴方向(Z方向)移动及X-Y方向(晃动校正)的移动是仅移动透镜支撑体来进行这一点是以往所未曾有的。另外,向透镜支撑体光轴方向的移动即使可以采用专利文献I的技术来实现,但专利文献I的技术只能提供向X方向移动,晃动校正(X-Y方向,即光轴直交面的移动)则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透镜支撑体能向光轴方向移动及晃动校正移动的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带有照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为实现所述目的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在内周上支撑透镜的透镜支撑体;在内周侧上随意移动支撑透镜支撑体的固定体;卷绕在透镜支撑体外周上的第I线圈;在透镜支撑体的外周上以90度间隔配置至少2个的第2线圈;设置在固定体上的第I磁石。其特征为第I线圈从光轴方向的一侧看其平面呈四角形状;第2线圈配置在第I线圈所构成的四角形的边上的同时,从透镜支撑体的径方向外侧看呈环状。第I磁石于呈四角形的第I线圈的各边对向设置,且内周面做成相同磁极同时,在第2线圈设置着的位置上与第2线圈对向。透镜支撑体向光轴方向移动时向第I线圈通电。将透镜支撑体向与光轴正交的X-Y方向移动时,向既定的第2线圈上通上一定的电流。该透镜驱动装置的进一步特点是,固定体具有带外周侧壁的轭铁,轭铁的外周侧壁从光轴方向一侧来看其平面呈四角形状。第I磁石呈四角环状、嵌合进轭铁的外周侧壁的内侧中。该透镜驱动装置的进一步特点是,轭铁在其外周侧壁的各角部上具有位于第I线圈和第2线圈内周侧位置上的内侧壁及连接内侧壁和外侧壁的连接壁。该透镜驱动装置的进一步特点是,在第I磁石的各角部上,在其内周侧具有第2磁O该透镜驱动装置的进一步特点是,第I线圈和第2线圈构成线圈体,透镜支撑体呈圆筒形状,在其外周设置着的周面的切线方向的平整固定部上固定着线圈体。为实现所述目的的自动对焦照相机的特征为,具有前述任意记载的透镜驱动装置和设置于透镜支撑体的透镜成像侧上的传感器。为实现所述目的的附带照相机的移动终端装置的特征为搭载有前述记载的自动对焦照相机。所谓移动终端装置,说的是手机、信息携带终端(PDA)、笔记本电脑等。根据记载的透镜驱动装置,透镜支撑体向对焦方向(光轴方向)的移动,根据向第I线圈通电后与磁石之间所产生的透镜光轴方向的推力作用,透镜支撑体会向光轴方向移动。晃动校正则是通过向任意的第2线圈通电后与磁石之间所产生的透镜支撑体的半径方向的推力作用,透镜支撑体则会向X-Y方向进行移动。由此,透镜支撑体就能实现对焦移动 及晃动校正移动。磁石兼作光轴方向移动用和X-Y方向移动用。通过I个第I线圈和至少2个第2线圈,透镜支撑体就能实现向光轴方向及X-Y方向移动,用简易的构成且少量的部品点数,就能实现透镜支撑体的对焦移动及晃动校正。磁石与四角形状的第I线圈的边相对向配置,所以能采用板状物实现简单构造。第I线圈从光轴方向的一侧看呈四角形的环状,由于对应于第I线圈四角形的各边位置上设置有磁石,所以与将第I线圈做成圆形的场合相比较,第I线圈和磁石的间隔能够保持一定,且能够取得较宽范围的对向面积,能提高透镜驱动装置的光轴方向推力。同样,由于第2线圈配置于四角形状的第I线圈的边上,所以与其将第I线圈做成圆形的情况相比较,与磁石之间的间隔能够保持一定,且能够取得较宽范围的对向面积。根据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由于轭铁将其外周侧壁做成了四角形状,在其内周侧上将第I磁石能够嵌入组装,所以容易制造。另外,通过轭铁能够降低磁石的磁通量泄露,能够提高光轴方向及X-Y方向的推力。根据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在四角环状的第I磁石的角部上,由于通过轭铁的内侧壁和外周侧壁夹持住第I磁石、第I线圈及第2线圈。所以,可以提高角部磁通量密度,进一步提高作用于第I线圈及第2线圈的推力。另外,围绕第I线圈及第2线圈的整体,能够作用产生出略为均一的推力。根据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在第I磁石的各角部上,在其内周侧具有第2磁石,能提高作用于轭铁角部上的第I线圈及第2线圈的磁通量和提高光轴方向及X-Y方向的推力。附图说明图I相关第I实施形态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斜视图。图2是一种相关第I实施形态的透镜驱动装置,是图5所示的A-B截面图。图3是相关第I实施形态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主要部的水平截面图。图4模式化显示出图3中K部作用的示意图。图5相关第I实施形态的透镜驱动装置从前侧看的平面图。图6相关于第2实施形态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斜视图。图7在第I实施形态的图5中示意的A-C位置上,将第2实施形态相关的透镜驱动装置截断后的截面图。图8相关第3实施形态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斜视图。图9在第I实施形态的图5所显示的A-C位置上,将第3实施形态相关的透镜驱动装置截断后所显示的截面图。I 透镜驱动装置3 轭铁3a外轴侧壁3b内侧壁3d前侧壁·5 透镜支撑体16a 16d 第 2 线圈17第I磁石19第I线圈27第2线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件对本技术的实施形态加以说明。首先,参考附件图面中的图I 图5,对本技术的第I实施形态加以详细说明。相关本实施形态的透镜驱动装置I是被组装进手机中的自动对焦照相机的一种透镜驱动装置。此透镜驱动装置I中,如图I所示,在内周上将支撑透镜(无图示)的透镜支撑体5、在内周侧上将透镜支撑体5自由进行移动支撑的作为固定体一部分的轭铁3、在轭铁3内周上,将前侧垫片(绝缘材)7、前侧弹簧9、第I磁石17、后侧垫片15 (绝缘材)、后侧弹簧11、端子部材18依次进行堆积后,固定底座8。如图I及图2所示意,线圈体4被固定于透镜支撑体5的外周,分别将前侧弹簧9及后侧弹簧11固定于前侧部和后侧部上。如图I及图5所示,轭铁3的前侧壁3d从前侧看其轮廓略呈四角形状,沿着四角形状的轮廓,设置有周侧壁3a。配置透镜支撑体5的开口部2被设置于轭铁3的中心部上。如图I及图2所示,前侧垫片7抵接于前侧壁3d,收纳进轭铁3的内周侧。如前所述,在前侧垫片7的后侧上,前侧弹簧9、第I磁石17、后侧垫片15、后侧弹簧11、端子部材18及底座8依次被固定,形成固定体。第I磁石17从前侧看其平面呈四角环状,在本实施形态中,4个板状磁石14形成框架。各板状磁石14的内周侧的磁极做成相同。例如,将内周侧做成N极,将外周侧做成S极。各板状磁石14配置在轭铁3的内周侧壁3a的内面。如图I所示,透镜支撑体5略呈圆筒形状。在其外周的4个地方设置着的周平面的切线方向的平整固定部5a上,固定着线圈体4。透镜支撑体5的外周上被固定的线圈体4是由第I线圈19和第2线圈16a、16b、16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在内周上支撑透镜的透镜支撑体;在内周侧上随意移动支撑透镜支撑体的固定体;卷绕在透镜支撑体外周上的第1线圈;在透镜支撑体的外周上以90度间隔配置至少2个的第2线圈;设置在固定体上的第1磁石;其特征在于,第1线圈从光轴方向的一侧看其平面呈四角形状;第2线圈配置在第1线圈所构成的四角形的边上的同时,从透镜支撑体的径方向外侧看呈环状;第1磁石于呈四角形的第1线圈的各边对向设置,且内周面做成相同磁极同时,在第2线圈设置着的位置上与第2线圈对向;透镜支撑体向光轴方向移动时向第1线圈通电;将透镜支撑体向与光轴正交的X?Y方向移动时,向既定的第2线圈上通上一定的电流。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2.24 JP 2011-0386281.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在内周上支撑透镜的透镜支撑体;在内周侧上随意移动支撑透镜支撑体的固定体;卷绕在透镜支撑体外周上的第I线圈;在透镜支撑体的外周上以90度间隔配置至少2个的第2线圈;设置在固定体上的第I磁石;其特征在于,第I线圈从光轴方向的一侧看其平面呈四角形状;第2线圈配置在第I线圈所构成的四角形的边上的同时,从透镜支撑体的径方向外侧看呈环状;第I磁石于呈四角形的第I线圈的各边对向设置,且内周面做成相同磁极同时,在第2线圈设置着的位置上与第2线圈对向;透镜支撑体向光轴方向移动时向第I线圈通电;将透镜支撑体向与光轴正交的X-Y方向移动时,向既定的第2线圈上通上一定的电流。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木学,
申请(专利权)人: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