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多种管路的万向联管节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74627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5 0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多种管路的万向联管节接头,包含:第一容置部,具有第一开口,用以与第一管路相接;第二容置部,具有第二开口,用以与第二管路相接,其中该第一容置部与该第二容置部结合,并共同界定出容置空间;以及球体连接柱,具有球体部分与柱体部分,该球体连接柱内部设有通道,由该球体部分贯通至柱体部分,该通道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三开口与第四开口,其中该第三开口位于该球体部分上,该第四开口则位于该柱体部分上,该球体部分设置在该容置空间内,并可在其中转动,且该第三开口在该容置空间内连通至该第二开口,该柱体部分则由该第一容置部的第一开口伸出,并露出该第四开口。(*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联管节接头。更特别地,本技术涉及一种可适用多种管路的万向联管节接头
技术介绍
使用管路输送流体是最经济且快速的方式,但管路配装施工常无法一次完成,因此需要使用各式钢制的联管节接头来将管路分段 衔接。然而,由于衔接处最易发生流体外泄,因此无论使用何种型式的联管节接头,均须在配管时让接头两端调整成同心,让接合面完全密合,以防止流体从接合面泄漏出。而为达到这一目的,常需将管路预先组装好,然后再拆下焊接。但焊接容易造成接头两端的中心偏离,并在接头衔接锁紧时产生应力,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流体容易从衔接处泄漏出。参考图Ia与图lb,其分别显示一种已公知的联管节接头100的分解图与组合图。联管节接头100包含有锁紧螺帽110、外锥形岭环柱120、O型环130以及外螺纹接管140。联管节接头100的组装方式是将O型环130套入外锥形岭环柱120的O型环沟槽内,再装入外螺纹接管140,最后以锁紧螺帽110完成固定。参考图2a与图2b,其分别显示另一种已公知的联管节接头200的分解图与组合图。联管节接头200包含有锁紧螺帽210、平面接管220、O型环230以及外螺纹接管240。联管节接头200的组装方式是将O型环230套入外螺纹接管240的O型环沟槽内,再装入平面接管220,最后以锁紧螺帽210完成固定。参考图3及图4,其显示常用的管路配管方式。流体由输出端X输送到使用端Y。当输出端X与使用端Y有位差时,以弯头焊接或弯管方式,调整至接头310两端对准后再拆下焊接,并回装锁紧及测漏。其中图中标号320所示为焊接处,标号330所示则为弯管处。参考图5及图6,其分别显示已公知的联管节接头100、200使用后的剖面图。由图可知,在配管角度不良或产生焊接应力时,在接合面510容易产生间隙520,导致流体泄漏。如再勉强锁紧不漏。其使用寿命也将减短。因此,为防止泄漏,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人员来执行配管,才能使整个配管工程泄漏的机率降到最低。此外,由于现有技术联管节接头100、200须两结合面同心,因此不能做为短距离软管使用。鉴于此,便有需要提出一种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联管节接头,可调整其接管角度,使配管不受角度不良以及焊接变形应力影响,结合面均可完全密合不会泄漏。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联管节接头,包含第一容置部,具有第一开口,用以与第一管路相接;第二容置部,具有第二开口,用以与第二管路相接,其中该第一容置部与该第二容置部结合,并共同界定出容置空间;以及球体连接柱,具有球体部分与柱体部分,该球体连接柱内部设有通道,由该球体部分贯通至柱体部分,该通道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三开口与第四开口,其中该第三开口位于该球体部分上,该第四开口则位于该柱体部分上,该球体部分设置在该容置空间内,并可于其中转动,且该第三开口在该容置空间内连通至该第二开口,该柱体部分则由该第一容置部的第一开口伸出,并露出该第四开口。根据本技术的联管节接头,进一步包含O型环,设置在该容置空间内,该O型环的内圈与该球体部分接触,该O型环的外圈则与该第二容置部的内壁接触。根据本技术的联管节接头,其中该第一容置部为螺帽,螺合在该第二容置部上。 根据本技术的联管节接头,其中该第一容置部与第二容置部均包含有法兰,该两法兰相结合固定。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下文将配合所附图示,详细说明如下。此外,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相同的构件以相同的符号表示,在此声明。附图说明图Ia与图Ib分别显示一种已公知的联管节接头(现有技术)的分解图与组合图;图2a与图2b分别显示另一种已公知的联管节接头(现有技术)的分解图与组合图;图3及图4显示常用的管路配管方式(现有技术);图5及图6分别显示前述已公知的联管节接头(现有技术)使用后的剖面图;图7a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联管节接头的分解图;图7b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联管节接头的组合图;图8显示本技术的联管节接头的柱体部分在Θ角度内无象限偏斜;图9显示本技术的联管节接头的一种配管方式;图10显示已公知的利用软管来衔接的方式;图11显示利用本技术的联管节接头来衔接的方式;图12a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联管节接头的分解图;图12b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联管节接头的组合图。附图标记列表100 联管节接头110锁紧螺帽120 外锥形岭环柱130O型环140 外螺纹接管200联管节接头210 锁紧螺帽220平面接管230 O型环240外螺纹接管310 接头320焊接处330弯管处510接合面520 间隙700联管节接头710 锁紧螺帽712开口714 开口720球体连接柱721 球体部分722柱体部分723开口724开口728通道730O 型环740外螺纹接管741开口742开口748通道810软管820伸缩管900联管节接头910第一法兰部912开口915表面916表面920球体连接柱921球体部分922柱体部分923开口924开口928通道930O 型环940第二法兰部942开口945表面946表面X输出端Y使用端Θ角度。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7a及图7b,其显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联管节接头700的分解图与组合图。本技术的联管节接头700包含有锁紧螺帽710、球体连接柱720、O型环730以及外螺纹接管740。球体连接柱720具有球体部分721与柱体部分722,该球体连接柱720的内部有通道728,由球体部分721贯通至柱体部分722。通道728的两端各具有开口 723、724,其中开口 723位于球体部分721上,而开口 724则位于柱体部分722上,其中流体可从开口 723进入通道728并从开口 724流出,或从开口 724进入通道728而从开口 723流出。外螺纹接管740具有中空的结构,其内部设有信道748,该信道748的两端各具有开口 741、742,其中流体可从开口 741进入通道748而从开口 742流出,或从开口 742进入通道748而从开口 741流出。在组装本技术的联管节接头700时,将具有弹性的O型环730放置在外螺纹接管740的开口 742端的内壁上的沟槽内,而后将球体连接柱720的球体部分721上的开口 723置入开口 742端内,并调整柱体部分722至需求的角度。接着将柱体部分722从锁紧螺帽710的开口 714穿入锁紧螺帽710内,并从另一端的开口 712穿出,让锁紧螺帽710套在外螺纹接管740上,并与其螺合。由于锁紧螺帽710的开口 714的直径大于球体部分721的最大外径,但开口 712的直径则小于球体部分721的最大外径,因此可限制球体部分721只能在外螺纹接管740与锁紧螺帽710之间的空间内转动而无法从锁紧螺帽710的开口 712脱离。当锁紧螺帽710与螺纹接管740紧密螺合后,O型环730的内圈会紧贴在球体部分721的球形外壁上,而其外圈则会紧贴在外螺纹接管740开口 742端的内壁上,使得球体部分721的外壁与外螺纹接管740的内壁之间没有缝隙,让流体无法从其中泄漏出。根据本技术的联管节接头700,流体可从开口 741流入并依序经过通道748、728而从开口 724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联管节接头,包含:第一容置部,具有第一开口,用以与第一管路相接;第二容置部,具有第二开口,用以与第二管路相接,其中该第一容置部与该第二容置部结合,并共同界定出容置空间;以及球体连接柱,具有球体部分与柱体部分,该球体连接柱内部设有通道,由该球体部分贯通至该柱体部分,该通道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三开口与第四开口,其中该第三开口位于该球体部分上,该第四开口则位于该柱体部分上,该球体部分设置在该容置空间内,并可在其中转动,且该第三开口在该容置空间内连通至该第二开口,该柱体部分则由该第一容置部的第一开口伸出,并露出该第四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管节接头,包含 第一容置部,具有第一开口,用以与第一管路相接; 第二容置部,具有第二开口,用以与第二管路相接,其中该第一容置部与该第二容置部结合,并共同界定出容置空间;以及 球体连接柱,具有球体部分与柱体部分,该球体连接柱内部设有通道,由该球体部分贯通至该柱体部分,该通道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三开口与第四开口,其中该第三开口位于该球体部分上,该第四开口则位于该柱体部分上,该球体部分设置在该容置空间内,并可在其中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茂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