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膨胀箱形椎间融合器及其置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72100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5 03:45
可膨胀箱形椎间融合器,在融合主体的一端具有调节端头,另一端具有开口端呈圆弧形的上、下膨胀体,膨胀体外表面具有与人体终板曲度相吻合的承重面,承重面上设有防滑固定融合齿,承重面上开有上、下对应的植骨孔。置入器,由空心植入把手、空心固定内杆和膨胀杆调节螺杆组成。与传统的融合器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操作简便,性能可靠,恢复腰椎生理前凸理想,防滑固定融合齿固定在上下椎体的终板上,具有较高的界面稳定性和自稳性,不附加椎弓根螺钉固定,使椎间融合手术微创化,有利于椎体的融合,植入时对腰椎原有稳定结构和终板破坏较小,使用安全,有利于临床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骨科用椎间融合器结构的改进,具体说是一种可膨胀箱形椎间融合器及其置入器,属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腰椎椎间融合术能有效地治疗腰椎退变和不稳等病症,它可以恢复椎间高度,扩大椎间孔,支撑前柱以及增加融合节段稳定性。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椎间融合器的研究,后被用来治疗腰椎退行性改变和腰椎不稳等病症,这种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恢复椎间的高度,扩大了椎间孔,同时还加强了前柱的支撑,增加了融合节段的稳定性,其临床效果满意、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近年来,多种不同形状和材料的椎间融合器使用于临床,其中常用的有圆柱状螺纹融合器和箱形融合器两大类。随着临床应用的推广和理论研究的进步,逐渐发现这些融 合器尚存在一定不足圆柱状融合器植入时,对腰椎原有稳定结构和终板破坏较大;箱形融合器自稳性能较差,需要附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扩大手术创伤,增加手术费用;椎体融合术后腰椎生理前凸恢复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独特、临床操作简便、性能可靠、界面稳定性和自稳性高的可膨胀箱形椎间融合器及其置入器。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可膨胀箱形椎间融合器,由近长方体的可膨胀的空心融合主体构成,特点是融合主体的一端具有相互连接的调节端头,另一端具有呈开口状的上膨胀体和下膨胀体,上膨胀体和下膨胀体的开口端具有外形呈圆弧形的植入端头;上膨胀体和下膨胀体的上、下外表面分别具有与人体终板曲度相吻合的承重面,承重面上设有垂直于融合主体长度方向的防滑固定融合齿;在上膨胀体承重面和下膨胀体承重面的两侧,分别开有上、下对应的植骨孔;调节端头的内侧设有可与膨胀杆的调节螺纹相啮合的调节螺纹孔,调节端头的外侧设有十字形定位槽,十字形定位槽的中部开有锁定螺纹孔;所述的膨胀杆,由圆锥台形膨胀头、调节螺纹和六方体调节头组成;十字形定位槽中设有十字形锁定卡,十字形锁定卡的中部开有与六方体调节头相吻合的六方形锁定孔;锁定螺纹孔内设有锁定螺销。可膨胀箱形椎间融合器的置入器,由空心植入把手、空心固定内杆和膨胀杆调节螺杆组成,空心植入把手的空心杆的一端具有与十字形定位槽相吻合的十字形端头,空心杆另一端设有把手;空心固定内杆的空心内杆的一端具有与锁定螺纹孔相吻合的锁定螺纹端头,空心内杆另一端设有旋钮;膨胀杆调节螺杆的一端具有与膨胀杆六方体调节头相吻合的内六方调节头,另一端设有旋转手柄。本技术结构简单独特,临床使用时,先将置入器中的空心植入把手和空心固定内杆与融合主体调节端头固定,膨胀杆从植入端头进入上膨胀体和下膨胀体之间并送入调节螺纹孔中,植入腰椎之后用膨胀杆调节螺杆的内六方调节头套在膨胀杆六方体调节头上旋进膨胀杆,在调节端头通过操纵膨胀杆的位置,即可利用膨胀杆圆锥台形膨胀头的进入逐步将上膨胀体和下膨胀体膨胀,加压撑顶在上下椎体的终板之间。调节膨胀适合以后,退出空心植入把手和空心固定内杆,用十字形锁定卡和锁定螺销锁定膨胀杆,从而将膨胀开的融合器锁定。与传统的融合器相比,本技术使用操作简便,性能可靠,可使椎体前柱前端的间隙大于前柱后端的间隙,恢复腰椎生理前凸理想,同时将上下承重面上的防滑固定融合齿固定在上下椎体的终板上,起到牢固固定自稳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界面稳定性和自稳性,不附加椎弓根螺钉固定,使椎间融合手术微创化,有利于椎体的融合,植入时对腰椎原有稳定结构和终板破坏较小。具有植入时操作简便、性能可靠、椎间融合手术微创化、界面稳定性和自稳性高、有利于椎体的融合、恢复腰椎生理前凸理想、使用安全、有利于临床推广应用等优点。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融合主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2-4分别是实施例中膨胀杆、十字形锁定卡和锁定螺销的结构示意图。图5-7分别是实施例的置入器中空心植入把手、空心固定内杆和膨胀杆调节螺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照图1-4,这种可膨胀箱形椎间融合器,由近长方体的可膨胀的空心融合主体I构成,融合主体的一端具有相互连接的调节端头2,另一端具有呈开口状的上膨胀体3和下膨胀体4,上膨胀体和下膨胀体的开口端具有外形呈圆弧形的植入端头5。上膨胀体和下膨胀体的上、下外表面分别具有与人体终板曲度相吻合的承重面6,承重面上设有垂直于融合主体长度方向的防滑固定融合齿7。在上膨胀体承重面和下膨胀体承重面的两侧,分别开有上、下对应的呈⑴字形的植骨孔8。调节端头的内侧设有与膨胀杆12的调节螺纹12-2相啮合的调节螺纹孔9,调节端头的外侧设有十字形定位槽10,十字形定位槽的中部开有锁定螺纹孔11。膨胀杆12,由圆锥台形膨胀头12-1、调节螺纹12-2和六方体调节头12_3三部分组成。十字形定位槽中设有十字形锁定卡13,十字形锁定卡的中部开有与六方体调节头相吻合的六方形锁定孔13-1,锁定螺纹孔内设有锁定螺销14。参照图5-7,可膨胀箱形椎间融合器的置入器,由空心植入把手15、空心固定内杆16和膨胀杆调节螺杆17组成。空心植入把手的空心杆15-3的一端具有与十字形定位槽10相吻合的十字形端头15-1,空心杆另一端设有把手15-2。空心固定内杆的空心内杆16-3的一端具有与锁定螺纹孔11相吻合的锁定螺纹端头16-1,空心内杆另一端设有旋钮16-2。膨胀杆调节螺杆的一端具有与膨胀杆六方体调节头12-3相吻合的内六方调节头17-1,另一端设有旋转手柄17-2。 本技术申请人按上述实施例,实施这种可膨胀箱形椎间融合器及其置入器,经内部试验试用显示,这种融合器及其置入器,植入时操作简便,性能可靠,界面稳定性和自稳性高,有利于椎体的融合,恢复腰椎生理前凸理想,手术创伤小,使用安全,临床推广后,必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膨胀箱形椎间融合器,由近长方体的可膨胀的空心融合主体构成,其特征在于:融合主体的一端具有相互连接的调节端头,另一端具有呈开口状的上膨胀体和下膨胀体,上膨胀体和下膨胀体的开口端具有外形呈圆弧形的植入端头;上膨胀体和下膨胀体的上、下外表面分别具有与人体终板曲度相吻合的承重面,承重面上设有垂直于融合主体长度方向的防滑固定融合齿;在上膨胀体承重面和下膨胀体承重面的两侧,分别开有上、下对应的植骨孔;调节端头的内侧设有可与膨胀杆的调节螺纹相啮合的调节螺纹孔,调节端头的外侧设有十字形定位槽,十字形定位槽的中部开有锁定螺纹孔;所述的膨胀杆,由圆锥台形膨胀头、调节螺纹和六方体调节头组成;十字形定位槽中设有十字形锁定卡,十字形锁定卡的中部开有与六方体调节头相吻合的六方形锁定孔;锁定螺纹孔内设有锁定螺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膨胀箱形椎间融合器,由近长方体的可膨胀的空心融合主体构成,其特征在于: 融合主体的一端具有相互连接的调节端头,另一端具有呈开口状的上膨胀体和下膨胀体,上膨胀体和下膨胀体的开口端具有外形呈圆弧形的植入端头;上膨胀体和下膨胀体的上、下外表面分别具有与人体终板曲度相吻合的承重面,承重面上设有垂直于融合主体长度方向的防滑固定融合齿;在上膨胀体承重面和下膨胀体承重面的两侧,分别开有上、下对应的植骨孔;调节端头的内侧设有可与膨胀杆的调节螺纹相啮合的调节螺纹孔,调节端头的外侧设有十字形定位槽,十字形定位槽的中部开有锁定螺纹孔; 所述的膨胀杆,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尚强梅继文孙爽王宇王宏伟黄锐李坤高峰胡守力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医药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