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及控制空调冷媒流动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64728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5 0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及控制空调冷媒流动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对节流机构流出的冷媒进行气液分离;控制气液分离后的气态冷媒流向压缩机;判断蒸发器中冷媒相变程度,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气液分离后的液态冷媒全部或部分流向蒸发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节流机构流出的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并控制分离后的冷媒的流向和流量,有效提高了冷媒在蒸发器中的换热效率,且最大程度避免了压缩机液压缩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控制
,具体地说,是涉及空调及控制空调冷媒流动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空调制冷系统一般由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和节流机构构成,通过冷媒在制冷系统中循环实现空调的制冷功能。现有空调中,从冷凝器流出的液态冷媒经过节流机构节流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混合的状态,然后直接流入室内蒸发器。由于进入蒸发器管道中的冷媒为气液两相,气态冷媒会占据较大的换热空间,致使液态冷媒所占换热空间变小,而又因为气态冷媒比液态冷媒换热效果差,压カ损失大,因此,降低了蒸发器的换热效率,蒸发器整体制冷效果变差,影响了空调的制冷性能。此外,空调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运行制冷模式时所需要的冷媒循环量不同,如果进入蒸发器的液态冷媒过多,不能完全换热而变 为气态冷媒,则会导致过量的液态冷媒回流至压缩机,容易导致压缩机因液压缩而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ー是提供ー种控制空调冷媒流动的方法,通过对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并控制分离后的冷媒流向和流量,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ー种控制空调冷媒流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对节流机构流出的冷媒进行气液分离; b、控制气液分离后的气态冷媒流向压缩机; C、判断蒸发器中冷媒相变程度,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气液分离后的液态冷媒全部或部分流向蒸发器。如上所述的方法,在所述步骤c中,可以采用下述过程进行冷媒相变程度的判断检测蒸发器冷媒出口处的温度及蒸发器的盘管温度,根据两个温度值判断蒸发器中冷媒相变程度。如上所述的方法,若所述蒸发器冷媒出口处的温度与所述蒸发器的盘管温度之差大于设定温度值,判定蒸发器中冷媒相变完全,控制气液分离后的液态冷媒全部流向蒸发器;否则,判定蒸发器中冷媒相变不完全,控制气液分离后的液态冷媒部分流向蒸发器。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设定温度值优选为1_3°C。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ニ是提供ー种控制空调冷媒流动的装置,利用该装置对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并实现对冷媒的流向和流量的控制。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装置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ー种控制空调冷媒流动的装置,包括有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包括有壳体及设置在壳体上、与壳体所形成的腔体相连通的两相进管、气相出管及多路液相出管。如上所述的装置,为保证气相和液相分离彻底,所述气相出管及所述多路液相出管插入所述壳体形成的腔体内,且气相出管位于腔体内的管ロ的位置高于所有液相出管位于腔体内的管ロ的位置。如上所述的装置,为便于对液态冷媒进行流量控制,所述多路液相出管位于所述腔体内的管ロ的高度各不相同。如上所述的装置,为实现自动、方便地控制,所述多路液相出管中每路液相出管在位于所述壳体外的管路上均设置有电磁阀;且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器、设置在空调蒸发器盘管上的盘管温度传感器及设置在蒸发器冷媒出ロ处的出ロ温度传感器,控制器一方面通过信号输入端与盘管温度传感器及出ロ温度传感器相连接,另ー方面通过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每路液相出管上的电磁阀相连接。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及与压缩机相连接的节流机构,在节流机构与蒸发器之间还设置有上述所述的控制空调冷媒流动的装置,且装置中气 液分离器的两相进管还与节流机构相连接,气相出管还与压缩机相连接,多路液相出管还与蒸发器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气液两相混合冷媒进行气液分离,控制分离后的气态冷媒流向压缩机而不进入蒸发器,有效解决了气态冷媒进而蒸发器而占据蒸发器换热空间、影响换热效率的问题;而且,根据蒸发器中冷媒相变程度、也即蒸发程度控制进入蒸发器的液态冷媒流量,以防止过量液态冷媒从蒸发器回流至压缩机中造成压缩机液压缩而容易损坏的问题的发生。结合附图阅读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TL·, ο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控制空调冷媒流动的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2是本专利技术控制空调冷媒流动的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首先,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出发点从压缩机经节流机构流出的冷媒以气液两相的混合相态形式存在,混合相态的冷媒如果直接流入蒸发器进行热交換,如
技术介绍
所述,会造成蒸发器换热效率低、压缩机液压缩等问题的发生。而本专利技术从解决这两方面的缺陷入手,考虑对气液两相的冷媒进行气液分离,然后控制分离后的冷媒的流向及流量,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所述缺陷。具体实现方法、所用装置等可參考后续描述。请參考图1,该图I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控制空调冷媒流动的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表不冷媒的流向。如图I所示,该实施例的装置包括有气液分离器I和控制器2。气液分离器I作为整个装置进行冷媒气液分离的核心结构,包括有壳体11,在壳体11上设置有与壳体11所形成的腔体相连通的四个管路,分别为两相进管12、气相出管13、第一液相出管14和第二液相出管15。其中,两相进管12作为气液分离器I的冷媒进入管,用来输送气液两相混合相态的冷媒;气相出管13作为气液分离器I的气相冷媒流出管,用来输出气液分离器I中的气相冷媒;而第一液相出管14和第二液相出管15均可以用来输出气液分离器I中的液态冷媒。第一液相出管14和第二液相出管15可以分别通过单独的管路直接与待连接的空调蒸发器相连接。而在该实施例中,为简化管路结构,优选采用第一液相出管14与第二液相出管15分别连接至三通阀18的两个分支管上,进而经三通阀18连接至液态汇流管19。由于在气液分离器I中设置了多路液相出管,如该实施例中的两路,可以通过对多路液相出管进行控制,使得气液分离器I能够输出不同流量的液态冷媒,从而实现对冷媒流量的控制。在该实施例中,为实现两个液相出管能够输出不同流量的液态冷媒,第一液相出管14和第二液相出管15均插入到壳体11形成的腔体内,而第一液相出管14位于腔体内的管ロ 141的位置高于第二液相出管15位于腔体内的管ロ 151的位置。例如,第二液相管15的管ロ 151优选位于壳体11底部,那么,第一液相出管14的管ロ 141只要高于壳体11的底部即可。而且,为保证气液两相能够在气液分离器I中分离彻底,气相出管13也插入壳体11形成的腔体内,且气相出管13位于腔体内的管ロ 131的位置高于第一液相出管14位于腔体内的管ロ 141的位置,同时也高于第二液相出管15位于腔体内的管ロ 151的位置。而且,为便于气液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气液分离,两相进管12也插入至腔体内,且其位于腔体内的管ロ 121的高度位于气相出管13的管ロ与高度最高的液相出管的管ロ。具体来说,在该实施例中,管ロ 121的高度位于管ロ 131与管ロ 141之间。上述所述位于壳体11的腔体中的各管ロ的位置为相对位置,更具体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环境选择设定,只要满足上述相对位置关系即可。而且,为了实现对液态冷媒流量自动、方便地控制,在第一液相出管14与三通阀18之间的液相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6,在第二液相出管15与三通阀18之间的液相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7,电磁阀16与电磁阀17分别于控制器2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相连接。此外,在接收液态冷媒的空调蒸发器盘管上设置有盘管温度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空调冷媒流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对节流机构流出的冷媒进行气液分离; b、控制气液分离后的气态冷媒流向压缩机; C、判断蒸发器中冷媒相变程度,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气液分离后的液态冷媒全部或部分流向蒸发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c中,检测蒸发器冷媒出口处的温度及蒸发器的盘管温度,根据两个温度值判断蒸发器中冷媒相变程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蒸发器冷媒出口处的温度与所述蒸发器的盘管温度之差大于设定温度值,判定蒸发器中冷媒相变完全,控制气液分离后的液态冷媒全部流向蒸发器;否则,判定蒸发器中冷媒相变不完全,控制气液分离后的液态冷媒部分流向蒸发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温度值为1-3°C。5.一种控制空调冷媒流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有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包括有壳体及设置在壳体上、与壳体所形成的腔体相连通的两相进管、气相出管及多路液相出管。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智刘丙磊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