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动力均衡传递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与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63285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牵引动力均衡传递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装置包括杆状部件、封闭环形的牵引装置以及在杆状部件的作业空间的四角设置的第一至第四转动支撑装置;至少一个转动支撑装置为主动转动装置,其他转动支撑装置作为从动转动装置;所述杆状部件连接在所述牵引装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上或者连接在所述牵引装置的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上。由于牵引装置各部分的运动速度必然是相同的,因此杆状部件两端部所受到的牵引作用是完全一致的,这就保证了杆状部件不会前后倾斜,保证了作业(如大棚喷水)效果。同时,仅需控制主动转动装置正反旋转,即可带动杆状部件前后往复运动,无须增设动力装置,成本较低,易于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传递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对杆状部件进行牵引,使其沿预定的运动方向沿直线方向在长方形作业空间内移动,以便在作业空间内工作。现有对杆状部件的牵引方式一般是在杆状部件的中部连接牵引绳进行单点牵引。如在大棚种植中,需要对作物进行喷水或喷药。目前一般采用的喷水装置包括喷水杆体,杆体沿长度方向均匀布设有喷水孔。杆体滑动架设在滑轨上,也可以悬吊在滑轨上;杆体中部连接有一根牵引绳,牵引绳在动力装置(如电动机)或人工的驱动下带动杆体移动,使杆体能够在大棚内各处进行喷水。上述对杆状部件进行单点牵引的方法的不足之处有1.在牵引过程中杆状部件 容易在牵引方向上前后倾斜,影响作业(如喷水)效果;2.不容易实现牵引杆体作往复运动,需要复杂的结构或者增加动力装置才能实现牵引杆体作往复运动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比较容易想到在杆体的不同位置(如两端和中部)连接多条牵引绳同时牵引,以使杆体不易前后倾斜。但采用多点同时牵引的方法又会产生如下的技术问题1.多条牵引绳的线速度难以绝对相同,因此仍然难以避免杆体前后倾斜的问题。2.多点同时牵引同样不容易实现牵引杆体作往复运动,需要复杂的结构或者在杆体的前后两个方向上都设置动力装置才能够实现。如果采用增设动力装置的方法,又会大大增加成本。在大棚种植中,为保证能够向棚内各处喷水,出现了在棚顶均布喷水系统的技术方案(如中国专利201020688590. 9所公开的“大棚自动喷药喷水机构”)。但在大棚顶部均布喷水系统,一方面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当大棚内一部分的作物需要浇水或喷药、另一部分作物不需要浇水或喷药时,这种喷水系统难以完成向棚内部分面积喷水(药)的任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牵引动力均衡传递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牵引动力均衡传递装置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牵引动力均衡传递装置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牵引动力均衡传递装置包括杆状部件、封闭环形的牵引装置以及在杆状部件的作业空间的四角设置的第一转动支撑装置、第二转动支撑装置、第三转动支撑装置和第四转动支撑装置;第一转动支撑装置和第二转动支撑装置的连线平行于杆状部件的运动方向,第三转动支撑装置和第四转动支撑装置的连线平行于杆状部件的运动方向;至少一个转动支撑装置为主动转动装置,其他转动支撑装置作为从动转动装置;所述牵引装置的两端分别套在第一和第四转动支撑装置上,所述牵引装置的中部套在第二转动支撑装置和第三转动支撑装置上,各转动支撑装置皆与牵引装置传动连接;以远离杆状部件作业空间的一侧为外侧,第一和第二转动支撑装置之间的外侧牵引装置为牵引装置的第一部分,第一和第二转动支撑装置之间的内侧牵引装置为牵引装置的第二部分,第三和第四转动支撑装置之间的内侧牵引装置为牵引装置的第三部分,第三和第四转动支撑装置之间的外侧牵引装置为牵引装置的第四部分;所述杆状部件连接在所述牵引装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上或者连接在所述牵引装置的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上。工作时,主动转动装置带动牵引装置移动时,由于牵引装置是循环缠绕(套)在各转动支撑装置上的,因此牵引装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运动方向相同,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的运动方向相同。由于第一转动支撑装置和第二转动支撑装置的连线平行于杆状部件的运动方向,因此牵引装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运动方向也平行于杆状部件的运动方向,同理牵引装置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的运动方向也平行于杆状部件的运动方向。这样就保证了杆状部件在牵引装置的驱动下必然在其预设的运动方向上移动。由于牵引装置各部分的运动速度必然是相同的,因此杆状部件两端部所受到的牵引作用是完全一致的,这就保证了杆状部件不会前后倾斜,保证了作业(如大棚喷水喷药)效果。同时,仅需控制主动转动装置正反旋转,即可带动杆状部件前后往复运动,无须增设动力装置,成本较低,易于实现。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无须在作业空间(大棚)顶部均布喷淋系统,成本较低,同时可以根据需要仅对作业空间(大棚)内一部分面积进行喷淋(水、药等)作业。除所述第一转动支撑装置和第四转动支撑装置外,每个转动支撑装置的内侧分别 设有压紧轮,压紧轮与牵引装置转动压接在一起并将牵引装置紧压在转动支撑装置上。压紧轮的设置能够将牵弓I装置牢靠地紧压在转动支撑装置上,保证工作时牵引装置不会从转动支撑装置上脱离。所述从动转动装置为链轮,所述牵引装置为链条;所述主动转动装置采用动力装置的输出轴或者与动力装置传动连接的链轮。采用链轮链条的好处是传动可靠,也便于制造本专利技术的牵引动力均衡传递装置。所述转动支撑装置为皮带轮,所述牵引装置为皮带;所述主动转动装置采用动力装置的输出轴或者与动力装置传动连接的皮带轮。采用采用皮带轮和皮带的好处是便于安装和拆卸,成本较低。所述四个转动支撑装置围成矩形结构。四个转动支撑装置围成矩形结构,适于多数作业场合,尤其适于大棚移动喷淋的场合。同时矩形结构也便于安装、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牵引动力均衡传递装置的制造方法依次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骤是在杆状部件的作业空间的四角处设置所述的第一至第四转动支撑装置,并将其中至少一个转动支撑装置作为主动转动装置,其他转动支撑装置作为从动转动装置;第二步骤是将所述牵引装置的一端套在第一转动支撑装置上,将牵引装置的中部套在第二转动支撑装置和第三转动支撑装置上,将牵引装置的另一端套在第四转动支撑装置上,使牵引装置与所述各转动支撑装置传动连接;第三步骤是在所述牵引装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上连接杆状部件,或者在所述牵引装置的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上连接杆状部件;连接时使杆状部件的方向适应其工作需要。本制造方法步骤简便,便于迅速在杆状部件的作业空间布置本专利技术的牵引动力均衡传递装置。上述牵引动力均衡传递装置的在大棚种植或育苗中的应用。在大棚种植或育苗中,使用喷水杆(管)向棚内喷水或喷药时,现有的移动式喷淋单点牵引的方式常常引起杆体倾斜。在棚顶均布喷淋系统的方式又大大提高了成本。将上述牵引动力均衡传递装置用于大棚种植或育苗,解决了上述问题,既保证了棚内喷水的稳定性,又无须在棚顶均匀布置昂贵的喷淋系统,节省了后期维护喷淋系统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配件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I所示(图中箭头方向所示为主动旋转装置顺时针旋转时牵引装置各部分的移动方向),本专利技术的牵引动力均衡传递装置包括杆状部件I、封闭环形的牵引装置2以及在杆状部件I的作业空间的四角设置的第一转动支撑装置3、第二转动支撑装置4、第三转动支撑装置5和第四转动支撑装置6;所述四个转动支撑装置围成四边形结构,该四边形可以是平行四边行,也可以是梯形。第一转动支撑装置3和第二转动支撑装置4的连线平行于杆状部件I的运动方向,第三转动支撑装置5和第四转动支撑装置6的连线平行于杆状部件I的运动方向。其中,至少一个转动支撑装置为主动转动装置,最好将第一或第四转动支撑装置、即牵引装置2两端的转动支撑装置作为主动转动装置,其他转动支撑装置作为从动转动装置。本实施例将第一转动支撑装置3作为主动转动装置。所述牵引装置2的两端分别套在第一和第四转动支撑装置3、6上,所述牵引装置2的中部套在第二转动支撑装置4和第三转动支撑装置5上,各转动支撑装置皆与牵引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牵引动力均衡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杆状部件、封闭环形的牵引装置以及在杆状部件的作业空间的四角设置的第一转动支撑装置、第二转动支撑装置、第三转动支撑装置和第四转动支撑装置; 第一转动支撑装置和第二转动支撑装置的连线平行于杆状部件的运动方向,第三转动支撑装置和第四转动支撑装置的连线平行于杆状部件的运动方向; 至少一个转动支撑装置为主动转动装置,其他转动支撑装置作为从动转动装置; 所述牵引装置的两端分别套在第一和第四转动支撑装置上,所述牵引装置的中部套在第二转动支撑装置和第三转动支撑装置上,各转动支撑装置皆与牵引装置传动连接; 以远离杆状部件作业空间的一侧为外侧,第一和第二转动支撑装置之间的外侧牵引装置为牵引装置的第一部分,第一和第二转动支撑装置之间的内侧牵引装置为牵引装置的第二部分,第三和第四转动支撑装置之间的内侧牵引装置为牵引装置的第三部分,第三和第四转动支撑装置之间的外侧牵引装置为牵引装置的第四部分; 所述杆状部件连接在所述牵引装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上或者连接在所述牵引装置的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牵引动力均衡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除所述第一转动支撑装置和第四转动支撑装置外,每个转动支撑装置的内侧分别设有压紧轮,压紧轮与牵引装置转动压接在一起并将牵引装置紧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铁钢腊贵晓李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