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拉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63213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拉门装置,以致动器驱动两扇拉门之一,经方向变换机构使另一方拉门与一方拉门联动,其能提高拉门锁定机构的动作可靠性。该车辆用拉门装置在拉门关闭状态下,闩锁棒(24)插入齿条(11)的锁定孔(27),将拉门锁定为关闭状态,在打开拉门时,沿滑动件(19)的凸轮面(19a)上压辊(26)将闩锁棒(24)从锁定孔(27)拔出解除锁定,将形成于滑动件(19)的凸轮面(19a)的上段面(19c)形成为从起始端向终端为向下坡度的倾斜面,能阻止因在解锁状态下施加于滑动件的振动等导致辊(26)意外地越过上段面(19c)的起始端而落下,防止不能根据下次的关闭拉门指令进行锁定机构(13)的上锁。(*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开闭电车等车辆的侧面出入口的拉门装置。
技术介绍
上述拉门装置关系到乘客的生命安全,在关门状态下无论是在行驶中还是停车中均不能够随意打开,而且为了防止雨水或风的侵入,防止行驶中的振动等,不得不总是以一定的压力保持在关闭位置。但是,在发生停电等非常状况而停车,需要应急避至车外的情况下,必须能够通过手动操作容易地打开。据此,对车辆用拉门装置要求高动作可靠性。该申请的专利技术者依据该要求开发车辆用拉门装置,先前由该申请的申请人提出了专利申请(參 照专利文献I和专利文献2)。本技术对在先申请的车辆用拉门装置的一部分进行了改良。图4 图7表示上述专利文献I的车辆用拉门装置,对其简单地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车辆用拉门装置的整体的正面图,图5是其主要部分放大图。在图4和图5中,两扇拉门I和2经由可动体4移动自由地垂吊支承于沿车辆侧面水平安装的门轨3,它们沿相互相反的方向向图中的左右方向移动,开闭车辆出入口。图中左侧的拉门I由与该可动体4连接的作为致动器的线性电动机5驱动,但如图5所示,线性电动机5的可动子5a相对于可动体4以能够沿开闭方向(图中的左右方向)滑动规定距离X的方式卡合,在其间插入有压缩弹簧6。即,线性电动机5与拉门I以能够沿其打开方向相对移动规定距离X的方式连接。另ー方面,右侧的拉门2经由方向变换机构7与拉门I联动。如图5所示,方向变换机构7包括经由连接棒8与拉门I的可动体4连接的下齿条9 ;经由连接板10与拉门2的可动体4连接的上齿条11 ;和同时与这些齿条9、11啮合的小齿轮12。下齿条9和上齿条11在固定于车辆侧的单元盒7a内以能够沿开闭方向滑动的方式被引导,小齿轮12被固定轴支承。利用线性电动机5驱动的拉门I的开闭移动,通过方向变换机构7进行方向变换而传递至拉门2。图6和图7表示与方向变换机构7并设的拉门的上锁机构13,和对其进行上锁和解锁的按压金属部件14和拉拽金属部件15,图6表不上锁时的状态,图7表不解锁时的状态。在图6和图7中,在线性电动机5的可动子5a的前端安装有按压金属部件14和拉拽金属部件15。按压金属部件14为棒状,在一端水平固定,前端为钩钓状(hook shaped)的拉拽金属部件15重叠在按压金属部件14的上面,在基端部利用销以能够转动至上下方向位置的方式結合。拉拽金属部件15被插入其与按压金属部件14之间的压缩弹簧16向上方向施加作用力(拉拽金属部件15被插入其与按压金属部件14之间的压缩弹簧16向上方向驱使),另ー方面,利用松缓贯通按压金属部件14并螺旋转入拉拽金属部件15的带头销17限制向上方的转动。此外,在线性电动机5的固定部前端安装有与拉拽金属部件15的上表面接触,限制其向上方的转动的引导金属部件18。接着,上述上锁机构13包括沿拉门1、2的移动方向滑动自由地被引导和滑动件19 ;由对该滑动件19向拉门2的关闭方向(图6的左方向)施加作用力的压缩弹簧构成的后弹簧20 ;上下滑动自由地被引导的闩锁21 ;和由对该闩锁21向下施加作用力的拉拽弹簧构成的锁定弹簧22。在滑动件19的上表面,如图所示形成有由具有倾斜的台阶面构成的凸轮面19a,此外,在滑动件19的前端设置有卡合部1%。虽然没有详细表示,但闩锁21包括在固定支承于单元盒7a的引导筒23中上下移动自由地被引导的垂直的闩锁棒24 ;和与其一体的框体25,与形成于滑动件19的上述凸轮面19a接触的辊26转动自由地安装于框体25。对闩锁21向下施加作用力(将闩锁21向下驱使)的锁定弹簧22勾挂在框体25与单元盒7a之间。在这 样的拉门装置中,图6是拉门1、2关闭,且在关闭状态被上锁的状态。即,在该状态下,辊26落入台阶面状的凸轮面19a的下段面侧,与此联动地闩锁棒24的前端进入上齿条11的锁定孔27,锁定其滑动运动。结果,与上齿条11联动的拉门1、2不能够移动,锁定在关闭位置。此外,在该状态下按压金属部件14碰上滑动件19的卡合部1%,拉拽金属部件15的钩与卡合部19b卡合。如果从该状态被施加打开拉门指令,则线性电动机5的可动子5a向左移动,在该移动的初期,可动子5a在拉门I保持停留在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压缩压缩弹簧6而向左移动规定距离X,此时,利用拉拽金属部件15经由卡合部19b拉拽滑动件19。此时,拉拽金属部件15向上打开,但被引导金属部件18按压,因此不打开。此处,当滑动件19被拉拽而向左移动时,如图7所示,辊26沿着凹轮面19a的斜面上压至其上段面(大致水平的面)19c。由此,闩锁21被抬起,闩锁棒24从锁定孔27拔出,上齿条11的锁定被解除,拉门1、2也解锁。另ー方面,当可动子5a的移动距离大致达到X吋,由引导金属部件18进行的拉拽金属部件15的按压解除。结果,拉拽金属部件15由于压缩弹簧16的作用而向上转动,从滑动件19的卡合部19b脱离。即使拉拽金属部件15脱离,滑动件9也由于后弹簧20的作用停留在前进位置,保持将辊26上压至凸轮面19a的上段面19c的状态。之后,可动子5a当使拉门I向左方向移动至规定的打开位置吋,拉门2也利用上述齿条/小齿轮机构(參照图5)向右方向移动。由此,拉门1、2的打开动作完成。之后,当由于依据关闭指令的致动器的驱动,拉门I向右方向移动,并最終到达图6的关闭位置时,可动子5a经由按压金属部件14将滑动件19向右方压入。結果,辊26从凸轮面19a的上段面19c落下,随之闩锁棒24下降,进入上齿条11的锁定孔27。由此,进行利用闩锁21的拉门1、2的上锁。如上所述进行拉门1、2的开闭和锁定,但为了检测是否上锁完成,设置有上锁检测开关28。作为该上锁检测开关28使用磁接近开关,由永久磁体形成的磁元件28a安装于闩锁21的框体25,内置有簧片开关的接触元件28b安装在单元盒7a侧。该上锁检测开关28构成为,在图6的上锁状态下磁元件28a接近接触元件28b,发送上锁完成信号0N,在图7的解锁状态下,磁元件28a上升,从接触元件28b的基准位置脱离,发送上锁OFF信号。另外,在非常态开放时通过将图4所示的把手29旋转90度,以线30拉起闩锁21而解锁,省略其结构的图示。关于上述车辆用拉门装置的详细内容,可參照专利文献I。以上说明的现有的车辆用拉门装置以下述方面存在应改良的空间。(I)在拉门1、2解锁时,为了将闩锁21的辊26維持为上压在形成于滑动件19的凸轮面19a的上段面19c的状态,利用后弹簧20的弹簧カ将滑动件19保持为压出至前进位置,但如果由于车辆的振动等对滑动件19施加弹簧カ以上的外力,则滑动件19向上锁方向移动,由此辊26从凸轮面19a的上段面19c落下,因此存在上锁机构13不能够根据下次的拉门关闭指令正常地上锁的危险。(2)作为上锁检测开关,使用由磁元件28a和接触元件28b构成的磁接近开关28,但由于磁元件28a的磁滞的影响,在上锁时和解锁时动作位置有一定程度的不同,安装时的位置设定变得困难。于是,该技术的课题是应对这些问题,防止由振动等引起的误动作,进ー步提高车辆用拉门装置的动作可靠性。解决这样的课题的专利技术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该专利文献2的专利技术是,为了防止由振动等引起的误动作,在滑动件的凸轮面的上段面形成突起,阻止该滑动件的解锁位置下的闩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0.05.28 JP 2010-1228791.一种车辆用拉门装置,其包括 两扇拉门,其移动自由地垂吊支承于安装于车辆的水平的门轨; 致动器,其与这些拉门中的一方以能够沿其打开方向相对移动一个距离的方式连接;方向变换机构,其对所述一方的拉门的开闭移动进行方向变换,并将该开闭移动传递至另一方的所述拉门; 上锁机构,其设置于该方向变换机构;和 按压金属部件和拉拽金属部件,其设置于所述致动器, 所述上锁机构包括滑动件,其以能够沿所述拉门的移动方向自由滑动的方式被支承,在上表面具有由台阶面形成的凸轮面;后弹簧,其对该滑动件向所述另一方的拉门的关闭方向施加作用力;闩锁,其经由辊与所述滑动件的凸轮面接触,根据所述滑动件的滑动动作·而上下移动;和锁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崎富雄北端笃史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