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应现代城市乡村污水微纳米活能氧处理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a、物化:将污水进行沉淀除砂处理;b、分离:将污水进行微纳米气泡氧化分离,气泡直径小于50微米;c、生物处理:经微纳米气泡处理后的污水,流进具有仿生生物载体的反应池中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厌氧及好氧反应。d、排放:污水的COD的去除率达98%以上后再排放。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彻底消除污水的所有有机污染源,实现污水净化还原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可适用于城市或乡村镇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我国每年的城市污水排放总量已经达到了 735亿吨,有近60%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农村普遍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大量的城市及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无处理排放,造成纳污水系严重超饱和,被污水污染的河流、湖泊比比皆是,水环境污染已经到了危机状态。我国现行的污水处理技术严重落后,目前国内使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多数是国际上早已经淘汰的陈旧技术,在我国现有的城市乡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中只片面考虑了自身的技术和功能,而没有综合考虑后续的问题和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因此造成污水底泥问题、水·域污染频繁爆发问题等,国家大量资金投入始终收效甚微。根据城镇乡村的污水排放特点和治理要求,污水处理工艺研究创新必须考虑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现状,以经济、简易、可靠、微动力为目标,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因而,中国专利号“CN201010221198. 8”公开了一种基于膜生物反应技术的污水处理方法,公开日为2010年11月24日,包括以下步骤a.过滤将污水收集后注入格栅池,经格栅池中的格栅去除水中的固体杂物;b.调节污水从格栅池进入调节池,在调节池中均化水质、水量;c.加入絮凝剂均化水质、水量的污水进入气浮池的同时,向污水中加入污水絮凝剂,搅拌,然后混合有絮凝剂的污水进入气浮池;d.微纳米气浮位于气浮池底部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通过承压容器产生微纳米气泡,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微粒托起,浮至表面,然后用除渣装置收集上层浮渣;e.生化处理将微纳米气浮处理除去浮渣后的澄清液用提升泵入生化反应池中进行生化处理,然后由膜组件进行泥水分离;f.消毒将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所得的处理水进行臭氧氧化或紫外消毒处理;g.检测与排放或回用产生的出水经检测符合污水排放或回用标准后,可达标排放或供中水回用。但该技术还存在如下不足当进入水域中的污染物总量超过水中溶解氧含量的自净能力时,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在氧化分解部分污染物后被消耗光,剩余的污染物以溶解、悬浮两种形态与水分子结合成为庞大的胶体性质聚合分子团,在这种胶体聚合分子团中,所有的水分子都通过化学键连接和带电粒子电性吸附方式与污染物紧密结合,这种结合致使水分子对外连接化学键和电性吸附间隙被其他污染物分子占据而失去了所有的活性和与其他物质结合的能力,即使采用强制曝气、通入氧气也不能直接氧化分解。这种庞大的胶体聚合分子团弥漫在全部水域中,导致整个水域丧失全部的溶解氧能力,水域的自净能力彻底消失。使用化学药剂也只能临时解除部分污染物与水的连接,但是这些药剂又与水形成新的连接,同样没有给氧创造出溶解于水的空间,因此这样的水域只能是污染越来越严重、这也就是使用化学手段越治理越污染的结果。由于水中没有溶解氧,导致水中生长的各种好氧生物大量死亡而沉入水底,腐烂变质后沉积为水底淤泥,构成了水域中的内污染源,再加上垃圾、污水等其它污染物继续排入水中,导致水域的富营养化污染程度进一步恶化,从而爆发多种重度污染表象,如发臭、蓝藻、赤潮、水葫芦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污水处理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本专利技术可以彻底消除污水的所有有机污染源,实现污水净化还原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 a、物化将污水进行沉淀除砂处理; b、分离将污水进行微纳米气泡氧化分离,气泡直径小于50微米; C、生物处理经微纳米气泡处理后的污水,流进具有仿生生物载体的反应池中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厌氧及好氧反应; d、排放污水的COD的去除率达98%以上后再排放。所述a步骤中,修建简易格栅沉砂段,污水自然收集通过沉砂段进行自然沉淀处理。所述b步骤中,在沉砂段的溢流水中,加入微纳米气泡进行氧化分离反应。所述c步骤中,将仿生生物载体按IMVlOm3的量设置于反应池的载体生物反应水体中,然后通入污水,进行自然培养土著微生物,使微生物含量逐渐达到至少2. 5 X IO9个/g,经微纳米气泡处理后的污水,再通过该仿生生物载体自然处理。所述微纳米气泡由多磁场回旋微细小氧气泡发生器生成,多磁场回旋微细小氧气泡发生器包括高压气水混合室和旋转压缩腔,所述高压气水混合室呈圆筒状,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旋转压缩腔连通,沿高压气水混合室的切线设置有带压气水进口,旋转压缩腔内壁上设置有磁片层,旋转压缩腔一端与高压气水混合室连通,另一端设置有气泡水出口。所述旋转压缩腔呈圆台状,气泡水出口设置在圆台的小圆上。所述仿生生物载体采用孔穴比表面积达250M2/M2以上的生物惰性物质聚氨酯高弹性海绵加工而成,其仿生生物载体加工大小为l-2Xl-2cm见方的方块状。所述仿生生物载体对水体进行生物过滤,分解和转化其中的有害物质,同时在微米纳米气泡的作用下向水生动物提供食物。所述仿生生物载体形成过程采用微生物自行固定化技术,其自然繁殖固定后形成的仿生生物载体膜可使得好氧、兼氧、厌氧菌种共存于一体,使反应池中仿生生物载体膜的活性生物总量达到15g/L以上。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一、本专利技术可彻底解决城市乡村生活污水处理和环境综合治理的难题,能够克服多种现有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弊端,在环境综合治理角度对待所有的污水处理问题,实现消除污水治理的后续污染、打破药剂和生物助剂等制约瓶颈、达到污水净化还原的目的,与传统的高压溶解减压发生气泡的方法比较,在形成气泡的浓度、均匀性及节能耗电方面此技术是远远超出它的可比程度,在水中氧溶解效率可提高7倍,可以彻底消除污水的所有有机污染源,实现污水净化还原的目的。二、本专利技术所述b步骤中,在沉砂段的溢流水中,加入微纳米气泡进行氧化分离反应,与专利“201010221198. 8”相比,对比专利是在过滤、调节和加入絮凝剂后进行微纳米气浮,而本申请是在沉砂段的溢流水中加入微纳米气泡进行氧化分离反应,由于气泡直径是微米纳米级别,比传统气浮气泡小数十倍,不需要添加絮凝剂药品,完全能将很细小的污染物质吸附浮于水面而分离去除。三、本专利技术所述c步骤中,将仿生生物载体按IMVlOm3的量安装于反应池的载体生物反应水体中,然后通入污水,采用微生物自行固定化技术,其自然繁殖固定后形成的仿生生物载体膜可使得好氧、兼氧、厌氧菌种共存于一体,使反应池中仿生生物载体膜的活性生物总量可达到15g/L以上,与专利“201010221198. 8”的生化处理相比,本申请形成的仿生生物载体膜生物量是传统的数倍,而且在同一载体中能实现好氧、兼氧、厌氧菌种共存于一体,能同时完成生物硝化于反硝化反应,能快速降解CODCR,B0D5。四、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微纳米气泡由多磁场回旋微细小氧气泡发生器生成,多磁场回旋微细小氧气泡发生器包括高压气水混合室和旋转压缩腔,所述高压气水混合室呈圆筒状,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旋转压缩腔连通,沿高压气水混合室的切线设置有带压气水进口,旋转压缩腔内壁上设置有磁片层,旋转压缩腔一端与高压气水混合室连通,另一端设置有气泡水出口,采用此结构,可将气液混合液体中的气泡极限压缩,使输入气泡中95%以上的 气泡直径小于50微米,最小直径可以达到10纳米左右,并在气泡上附加上高密度的宏观能量,从而使输入液体中的气体绝大部分以溶解态和假溶解态进入液体中,溶解态氧气泡在水中停留时间很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微纳米活能氧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 a、物化将污水进行沉淀除砂处理; b、分离将污水进行微纳米气泡氧化分离,气泡直径小于50微米; C、生物处理经微纳米气泡处理后的污水,流进具有仿生生物载体的反应池中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厌氧及好氧反应; d、排放污水的COD的去除率达98%以上后再排放。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污水微纳米活能氧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步骤中,修建简易格栅沉砂段,污水自然收集通过沉砂段进行自然沉淀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污水微纳米活能氧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步骤中,在沉砂段的溢流水中,加入微纳米气泡进行氧化分离反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微纳米活能氧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步骤中,将仿生生物载体按IMVlOm3的量设置于反应池的载体生物反应水体中,然后通入污水,进行自然培养土著微生物,使微生物含量逐渐达到至少2. 5X IO9个/g,经微纳米气泡处理后的污水,再通过该仿生生物载体自然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污水微纳米活能氧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气泡由多磁场回旋微细小氧气泡发生器生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培君,幸川,
申请(专利权)人:西藏国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