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志平专利>正文

一种包含丁基羟基茴香醚增效剂的昆虫性诱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60155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昆虫性诱剂,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的二点委夜蛾性诱剂。该性诱剂含有活性组分A和增效剂B,其中活性组分A由顺7-十二碳烯醋酸酯和顺9-十四碳烯醋酸酯组成,二者的重量比为5:1~1:5;增效剂B为丁基羟基茴香醚。与已报道的二点委夜蛾性诱剂相比,诱蛾效果明显增强数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昆虫性诱剂,具体涉及 一种包含丁基羟基茴香醚增效剂的昆虫性诱剂
技术介绍
二点委夜蛾\_Athetis lepigone (Moschler, 1860)]是我国夏玉米产区新发生的一种农业害虫。据有关资料记载,国内最早于2005年7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发现二点委夜蛾危害夏玉米苗,钻蛀茎基部,导致幼苗枯心萎蔫死亡,或咬断玉米根,导致倒伏,造成严重的缺苗断垄,这在国内属于首次报道。据报道,2010年二点委夜蛾在河北省中南部夏玉米区普遍发生,2011年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等省暴发,发生面积达3000多万亩,占夏玉米播种面积的20%,少数地块补种或毁种,是近年玉米生产中少见的严重虫害。据报道,二点委夜蛾成虫喜欢在隐蔽潮湿处活动并产卵,幼虫也喜欢在隐蔽潮湿处活动并危害作物幼苗。近几年,黄淮海夏玉米产区普遍实现了小麦机械化收割、夏玉米贴茬播种等,小麦收割后的秸杆直接散落到田间,为二点委夜蛾的发生和危害提供了大面积有利的适生环境。该害虫群体大、对农作物危害重。I头雌虫能产卵300飞00粒,田间一株玉米苗周围有的可多达20头幼虫,该虫主要啃食玉米幼芽,钻蛀玉米心叶,破坏生长点,为害I株产量损失I株。该害虫隐蔽性强,低龄幼虫在麦秸覆盖下,很难被发现;另外,该害虫为害速度较快,高龄幼虫食量变大,开始暴食,且可群聚为害,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严重的死苗现象,且一般的喷药或撒毒土等很难穿过厚厚的麦秸触杀害虫。昆虫性信息素是一种在成虫及交配过程,向体外释放的能够吸引同种异性昆虫前去交配,起到通讯联络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或类似物防治害虫时,通常称为昆虫性引诱剂,简称性诱剂。用性诱剂来防治害虫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害虫防治新技术,因其具有高效、无毒、不伤害益虫、不污染等优点,国内外对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很重视,现已有数百种害虫的性诱剂得以应用。国内外对二点委夜蛾性诱剂的研究仅有少量报道,且所制性诱剂的诱蛾效果很差,月累计诱蛾量不足20头,亟需一种对二点委夜蛾高效的性诱剂。关于丁基羟基茴香醚作为性诱剂的增效剂目前没有报道,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采用丁基羟基茴香醚作为活性组分顺7-十二碳烯醋酸酯和顺9-十四碳烯醋酸酯的增效剂具有良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防治二点委夜蛾的方法单一,没有或零星报道的二点委夜蛾性诱剂效果不佳,未能形成主流防治措施的现状,提供一种用于二点委夜蛾的性诱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二点委夜蛾性诱剂,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组分9广97重量%的活性组分A; 3、重量%的增效剂B ; 所述活性组分A由顺7-十二碳烯醋酸酯和顺9-十四碳烯醋酸酯组成,二者的重量比为5 I 5 ;增效剂B为丁基羟基茴香醚。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性诱剂包含95重量%的活性组分A, 5重量%的增效剂; 优选地,活性组分A中顺7-十二碳烯醋酸酯和顺9-十四碳烯醋酸酯的重量比为I :1。丁基羟基茴香醚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油溶性抗氧化剂,在有效浓度范围内无毒,但其抗氧化能力较强,耐热及稳定性好。一般与其他脂溶性抗氧化剂混合使用,效果更好,多用于化妆品、食品等的抗氧化剂。在已报道的性诱剂中未见有添加。除非另有说明,本说明书中的“ %”均表示重量百分比。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二点委夜蛾性诱剂与已报道的二点委夜蛾性诱剂相比,诱蛾效果明显增强数倍(国外已研究报道的二点委夜蛾性诱剂的诱蛾效果很差,月累计诱蛾量不足20头,国内报道的效果较好些,但月平均累计诱蛾量也不足100头);二点委夜蛾是我国新暴发的重要害虫,用传统方法防治难度大,本专利技术具有重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意义。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二点委夜蛾性诱剂具有如下优点人工合成;结构简单;使用剂量极微;不污染环境;高度专属性;不产生抗性;无需用电;使用简单、安全、经济、高效,便于推广。与其他方法相比,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诱捕二点委夜蛾,可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节省能源,提高二点委夜蛾测报技术的准确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二点委夜蛾性诱剂与已报道的二点委夜蛾性诱剂相比,诱蛾效果明显增强数倍;二点委夜蛾是我国新暴发的重要害虫,用传统方法防治难度大,本专利技术具有重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意义。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I : 试验地点石家庄藁城县堤上试验站 试验田贴茬播种夏玉米田 试验时间2011年7月18日-7月24日 试验方法试验用水盆诱捕器,用绿色硬质再生塑料盆,口径25 cm左右,在盆沿下Icm处对称钻两个排水孔;将一细铁丝自孔中穿过性诱芯橡胶塞的小头,将橡胶塞固定在盆中间;盆内注清水至排水孔下沿,加一勺洗衣粉(浓度约0. 3%)或少量洗涤液,搅匀;调节铁丝高度,使诱芯底部高出水面0. 5^1. 0 cm ;诱捕器架置高度为高出玉米植株顶端20cm,田间布置诱捕器间隔20m。试验处理 A.单用顺7-十二碳烯醋酸酯 B.顺7-十二碳烯醋酸酯顺9-十四碳烯醋酸酯=1:5 C.顺7-十二碳烯醋酸酯顺9-十四碳烯醋酸酯=1:3 D.顺7-十二碳烯醋酸酯顺9-十四碳烯醋酸酯=1:1E.顺7-十二碳烯醋酸酯顺9-十四碳烯醋酸酯=3:1 F.顺7-十二碳烯醋酸酯顺9-十四碳烯醋酸酯=5:1 G.单用顺9-十四碳烯醋酸酯 H.空白对照 每个诱芯含两个有效成分总重量为lmg,每组诱芯重复3次。结果与分析 从表I可以看出,7种配方的性诱剂对二点委夜蛾均有一定的诱集效果,顺7-十二碳烯醋酸酯与顺9-十四碳烯醋酸酯复配的诱蛾效果均优于单独使用,其中配方D效果最好,7日诱蛾总量达115头,最高单日诱蛾量23头,日均诱蛾量16. 43头,未见对其他昆虫有诱杀效果。 表I不同配方性诱剂的诱蛾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点委夜蛾性诱剂,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组分 9广97重量%的活性组分A ; 3、重量%的增效剂B ; 所述活性组分A由顺7-十二碳烯醋酸酯和顺9-十四碳烯醋酸酯组成,二者的重量比为5 I 5 ;增效剂B为丁基羟基茴香醚。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立郭晓军温秀军李立涛马继芳赵志新刘磊甘耀进董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董志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