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管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59876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水管件,涉及水管连接件。所述排水管件包括:立管管体(1)、扩容管腔(2)和横支管接口(3);其中,所述立管管体(1)包括上立管接口(4)和下立管接口(5);所述扩容管腔(2)的一端与所述立管管体(1)的第一侧对接形成支管入水通道,所述扩容管腔(2)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支管接口(3)连接,且所述扩容管腔(2)的下壁与所述立管管体(1)的中心轴线成45°夹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使得排水系统排水量大,比同口径T形横支管接口管件排水能力提高40%,可消除在交汇处可能产生的“水舌”,避免在排水立管中形成水塞,系统压力波动小,水封不易被破坏,且比现有的排水管件节省原材料。(*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管连接件,特别涉及一种排水管件
技术介绍
在建筑室内排水系统中,排水立管与各住宅单元卫生间排水横支管是采用管件连接的。由于排水立管水流与横支管水流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整个排水系统的水流形态、内部压力波动及排水流量等流体特性,因此,选用合适的连接管件直接关乎整个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目前,排水立管与排水横支管的连接管件除了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专用的特殊配件外,主要为T形横支管接口管件。T形横支管接口管件的特点是横支管管体以90°与立管管体水平连接,形成横支管水流与立管水流的垂直汇合。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T形横支管接口管件由于横支管水流是水平流入排水立管的,容易在交汇处出现“水舌”现象,与排水立管下落水流相互作用在立管中形成水塞,影响排水立管中气流的对流,造成排水系统压力波动增大,使排水器具水封遭到破坏,引起卫生间返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排水管件容易出现“水舌”、水塞、使排水器具水封遭到破坏及引起卫生间返臭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水管件。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排水管件,所述排水管件包括立管管体(I)、第一扩容管腔(2)和第一横支管接口⑶;其中,所述立管管体(I)包括上立管接口(4)和下立管接口(5);所述第一扩容管腔(2)的一端与所述立管管体(I)的第一侧对接形成支管入水通道,所述第一扩容管腔(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支管接口(3)连接,且所述第一扩容管腔(2)的下壁与所述立管管体(I)的中心轴线形成45度夹角。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件还包括第二横支管接口 ¢),所述第二横支管接口(6)与所述立管管体(I)的第二侧对接形成支管入水通道。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件还包括第二扩容管腔(7)和第三横支管接口⑶;其中,所述第二扩容管腔(7)的一端与所述立管管体(I)的第一侧的对侧对接形成支管入水通道,所述第二扩容管腔(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横支管接口(8)连接,且所述第二扩容管腔(7)的下壁与所述立管管体(I)的中心轴线形成45度夹角。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件还包括第二横支管接口(6)、第二扩容管腔(7)和第三横支管接口⑶;其中,所述第二横支管接口(6)与所述立管管体(I)的第二侧对接形成支管入水通道;所述第二扩容管腔(7)的一端与所述立管管体(I)的第一侧的对侧对接形成支管、入水通道,所述第二扩容管腔(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横支管接口(8)连接,且所述第二扩容管腔(7)的下壁与所述立管管体(I)的中心轴线形成45度夹角。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使得排水系统排水量大,比同口径T形横支管接口管件排水能力提高40%,可消除在交汇处可能产生的“水舌”,避免在排水立管中形成水塞,系统压力波动小,水封不易被破坏,且比现有的排水管件节省原材料。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排水管件的第一种结构的竖切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排水管件的第一种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排水管件的第二种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排水管件的第三种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排水管件的第四种结构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排水管件的第五种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排水管件的第六种结构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排水管件的第七种结构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排水管件的第八种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I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水管件,该排水管件包括立管管体(I)、第一扩容管腔(2)和第一横支管接口(3);其中,立管管体(I)包括上立管接口(4)和下立管接口(5);第一扩容管腔(2)的一端与立管管体(I)的第一侧对接形成支管入水通道,第一扩容管腔(2)的另一端与第一横支管接口(3)连接,且第一扩容管腔(2)的下壁与立管管体(I)的中心轴线形成45度夹角。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图I和图2所示的排水管件的下立管接口(5)可进行加长,以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上述排水管件还包括第二横支管接口出),第二横支管接口(6)与立管管体(I)的第二侧对接形成支管入水通道。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图4所示的排水管件的下立管接口(5)可进行加长,以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上述排水管件还包括第二扩容管腔(7)和第三横支管接口⑶;其中,第二扩容管腔(7)的一端与立管管体(I)的第一侧的对侧对接形成支管入水通道,第二扩容管腔(7)的另一端与第三横支管接口(8)连接,且第二扩容管腔(7)的下壁与立管管体(I)的中心轴线形成45度夹角,也即第二扩容管腔(7)、第三横支管接口(8)的安装位置与第一扩容管腔(2)、第一横支管接口(3)相对于立管管体(I)的中心轴线对称。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所示,图6所示的排水管件的下立管接口(5)可进行加长,以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上述排水管件还包括第二横支管接口(6)、第二扩容管腔(7)和第三横支管接口 (8);其中,第二横支管接口(6)与立管管体(I)的第二侧对接形成支管入水通道;第二扩容管腔(7)的一端与立管管体(I)的第一侧的对侧对接形成支管入水通道,第二扩容管腔(7)的另一端与第三横支管接口(8)连接,且第二扩容管腔(7)的下壁与立管管体(I)的中心轴线形成45度夹角,也即第二扩容管腔(7)、第三横支管接口(8)的安装位置与第一扩容管腔(2)、第一横支管接口(3)相对于立管管体(I)的中心轴线对称。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所示,图8所示的排水管件的下立管接口(5)可进行加长,以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扩容管腔使得排水的立管管体与横支管的交汇处扩大管腔容积的结构。按照排水系统终限理论,当水流占排水立管管道横断面1/3 1/4时,会出现水塞现象,水塞的下方会形成正压,水塞的上方会形成负压,从而恶化排水管系的水力工况。而扩容可以消解水塞。生活废水尤其是洗涤废水会带有泡沫,在排放过程中,泡沫会堵塞气流通道,而扩容可以积留部份泡沫液,缓解排水恶化趋势。其原理是当立管水流流经管道扩容段时,水流将向扩容段管壁扩散转移,当扩容截面积等于大于1/3 1/4立管截面积时,就可有效地避免水塞的形成。本技术所提供的排水管件可进行扩容,包括立管管体(I)、第一扩容管腔(2)和第一横支管接口(3)。当从第一横支管接口(3)流入的水流排入立管管体(I)时,由于第一扩容管腔(2)的下壁与立管管体(I)成45度下斜流道结构,水流倾斜下流,消除在交汇处可能产生的“水舌”。当立管管体(I)中的水流与从第一横支管接口(3)流入的水流交汇时,由于第一扩容管腔⑵的扩容效应,且扩容管腔截面积F’远远大于F+(1/3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件包括立管管体(I)、第一扩容管腔(2)和第一横支管接口⑶; 其中,所述立管管体(I)包括上立管接口(4)和下立管接口(5); 所述第一扩容管腔(2)的一端与所述立管管体(I)的第一侧对接形成支管入水通道,所述第一扩容管腔(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支管接口(3)连接,且所述第一扩容管腔(2)的下壁与所述立管管体(I)的中心轴线形成45度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件还包括第二横支管接口(6),所述第二横支管接口(6)与所述立管管体(I)的第二侧对接形成支管入水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排水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件还包括第二扩容管腔(7)和第三横支管接口⑶; 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克建任少龙许进福
申请(专利权)人:徐水县兴华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