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附着式车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59791 阅读:3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0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地下室附着式车道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车道底板、反粘防水卷材、砂浆防水基层和车道底板砼垫层;车道底板两侧分别设置地下室外墙和车道外侧墙,车道底板、地下室外墙和车道外侧墙为一体式结构,砂浆防水基层和反粘防水卷材分别为两侧弯折的整体式结构;其施工方法是按照防水保护层及车道底板砼垫层、砂浆防水基层、反粘防水卷材和地下室外墙、车道底板及车道外侧墙的顺序逐层施工。本地下室附着式车道结构,能够充分利用地下室外墙与车道的结构、车道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各层结构尽量保持为一体式结构并同时施工,可有效地缩短施工周期,其结构也稳定,可有效防止出现开裂和漏水的现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公共与民用建筑的车道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室附着式车道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通往地下室的车道口趋于合理艺术化,设计时在地下室车库的出口与市政道路的入口符合交通枢纽车流要求外,巧妙地将车道设置在高层建筑的裙楼平面的凹转角位置,它们大多附着地下室周边外墙的外侧,利用地下室外墙作为车道一边侧墙,以获得车道布置占地面积小,美观实用的效果。但地下室负一层越深,坡车道长度就越长,附着地下室外墙范围的水平长度尺寸就越大,施工难度也就越大。传统的施工方法是将地下室外墙与车道结构分开施工,即先施工完成地下室外墙及其外侧的防水层及保护层后,回填基坑周边土,再对车道底板及其垫层、车道外侧墙及其防水层和保护层进行施工。该方法原理简单,施工操作也较为简单,但其施工周期相当长,容易影响工程进度。另外,采用该施工方法形成的车道使用时,存在明显缺陷(I)地下室外墙与车道底板的连接处留有施工缝,车道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车道底板开裂的现象;(2)回填基坑时,基坑回填土的密实度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标准,所以在工程竣工使用后,由于基坑回填土的长时间沉实,车道底板下方的防水层及保护层会分离甚至拉裂,最终产生漏水等现象;(3)该施工方法过早回填基坑,会使地下室过早出现整体浮力,影响工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地下室附着式车道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下室附着式车道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车道底板、反粘防水卷材、砂浆防水基层和车道底板砼垫层;车道底板两侧分别设置地下室外墙和车道外侧墙,车道底板、地下室外墙和车道外侧墙为一体式结构,砂浆防水基层和反粘防水卷材分别为两侧弯折的整体式结构,反粘防水卷材的水平段贴紧于车道底板底面,位于两侧的反粘防水卷材的竖直段分别贴紧于地下室外墙和车道外侧墙,砂浆防水基层的水平段贴紧于反粘防水卷材的水平段底面,位于两侧的砂浆防水基层的竖直段对应贴紧于反粘防水卷材的竖直段;砂浆防水基层的水平段下方依次设置车道底板砼垫层和车道底板地基土,位于两侧的砂浆防水基层的竖直段外侧依次设置防水保护层、支护桩和止水帷幕。所述车道外侧墙的内侧设有内侧支模支撑板,内侧支模支撑板、车道外侧墙、反粘防水卷材、砂浆防水基层和防水保护层之间通过对拉螺丝固定连接;地下室外墙的内侧也设有内侧支模支撑板,内侧支模支撑板、地下室外墙、反粘防水卷材、砂浆防水基层和防水保护层之间通过对拉螺丝固定连接。所述防水保护层与支护桩之间通过拉结筋固定连接,支护桩和止水帷幕通过锚杆或锚索固定于基坑土内。所述反粘防水卷材为预铺反粘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层。所述防水保护层是厚度为180 240mm的砖墙。所述砂衆防水基层是厚度为15 25mm的水泥砂衆层。本技术一种用于上述地下室附着式车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在车道结构范围内的地下室外墙外侧和车道外侧墙外侧分别设置好支护桩和止水帷幕,并且在各支护桩上置入拉结筋;(2)在车道底板地基土上方采用混凝土铺设车道底板砼垫层,同时,在地下室外墙外侧和车道外侧墙外侧分别贴紧于支护桩铺设防水保护层,铺设的防水保护层为砖墙,并预埋对拉螺丝;(3)贴紧于防水保护层和车道底板砼垫层批荡砂浆防水基层,砂浆防水基层成型后为两侧弯折并贴紧于防水保护层的整体式结构;(4)待砂浆防水基层干燥并验收后,贴紧于砂浆防水基层铺设反粘防水卷材,反粘防水卷材成型后也为两侧弯折的整体式结构;(5)分别安装地下室外墙和车道外侧墙的钢筋和内侧支模支撑板,同时安装车道底板的钢筋,然后浇筑混凝土,使车道底板、地下室外墙和车道外侧墙形成一体式结构。所述步骤(5)中,安装地下室外墙和车道外侧墙的钢筋和内侧支模支撑板时,采用对拉螺丝将内侧支模支撑板与反粘防水卷材、砂浆防水基层和防水保护层固定连接,然后向支模支撑板与反粘防水卷材之间形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使地下室外墙和车道外侧墙形成。所述步骤(5)中,进行浇筑混凝土之前,车道底板与车道外侧墙的连接处预设有马蹬钢筋,用于支撑车道外侧墙内侧支模支撑板。所述步骤(I)中,位于地下室外墙外侧的支护桩和止水帷幕预埋深度为从基坑支护最底端至负一层入口处车道底板底部的高度;位于车道外侧墙外侧的支护桩和止水帷幕的预埋深度大于车道底板砼垫层所设位置的深度。所述步骤(2)中,防水保护层是直接在混凝土基坑内的支护桩面上进行施工,而车道底板砼垫层是采用混凝土在压实的车道底板地基土上施工。所述步骤(3)中,砂浆防水基层的批荡分别在防水保护层及车道底板砼垫层上同时进行。为了更好的铺设连续的预铺反粘防水卷材,所述步骤(3)中,砂浆防水基层在阴角和阳角处分别批成R = 50 80mm的圆弧角。所述步骤(4)中,反粘防水卷材的施工分别在砂浆防水基层的水平段和竖直段上同时进行,施工时注意搭接长度,在转角处连续铺设,不要出现空隙和空鼓现象。本地下室附着式车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原理是采用与传统相反的逆作法对车道结构进行施工,尽量保持车道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各层结构为一体式结构,减少缝隙的存在,从而使得车道的整体结构更为稳固。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地下室附着式车道结构,能够充分利用地下室外墙与车道的结构、车道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各层结构尽量保持为一体式结构并同时施工,可有效地缩短施工周期,节约了地下室外墙外侧的基坑土挖填的工料,消除了过早回填基坑土对地下室产生的浮力;另外,由于砂浆防水基层及反粘防水卷材等结构都是一体化的,节约了地下室外墙与车道结构施工缝设置的工料,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有效保证各层结构的施工质量,防止漏水现象的产生。2、本地下室附着式车道结构的施工方法采用了逆作法,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反,其基坑支护更合理,安全可靠,地下室外墙、车道底板和车道外侧墙同时进行施工,操作合理、施工便捷、经济合理。地下室外墙、车道 底板和车道外侧墙成型后为一体式结构,其结构更稳定,可有效防止出现开裂的现象;同时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可利用车道作为地下室施工通道,对工程的后续施工也更方便。附图说明图I为本地下室附着式车道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地下室附着式车道结构中内侧支模支撑板、车道外侧墙、反粘防水卷材、砂浆防水基层和防水保护层之间通过对拉螺丝固定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砂浆防水基层在阴角和阳角处设置圆弧角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本实施例一种地下室附着式车道结构,如图I所示,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车道底板I、反粘防水卷材2、砂浆防水基层3和车道底板砼垫层4 ;车道底板两侧分别设置地下室外墙5和车道外侧墙6,车道底板、地下室外墙和车道外侧墙为一体式结构,砂浆防水基层和反粘防水卷材分别为两侧弯折的整体式结构,反粘防水卷材的水平段贴紧于车道底板底面,位于两侧的反粘防水卷材的竖直段分别贴紧于地下室外墙和车道外侧墙,砂浆防水基层的水平段贴紧于反粘防水卷材的水平段底面,位于两侧的砂浆防水基层的竖直段对应贴紧于反粘防水卷材的竖直段;砂浆防水基层的水平段下方依次设置车道底板砼垫层4和车道底板地基土 15,位于两侧的砂浆防水基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地下室附着式车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车道底板、预铺反粘防水卷材、砂浆防水基层和车道底板砼垫层;车道底板两侧分别设置地下室外墙和车道外侧墙,车道底板、地下室外墙和车道外侧墙为一体式结构,砂浆防水基层和反粘防水卷材分别为两侧弯折的整体式结构,反粘防水卷材的水平段贴紧于车道底板底面,位于两侧的反粘防水卷材的竖直段分别贴紧于地下室外墙和车道外侧墙,砂浆防水基层的水平段贴紧于反粘防水卷材的水平段底面,位于两侧的砂浆防水基层的竖直段对应贴紧于反粘防水卷材的竖直段;砂浆防水基层的水平段下方依次设置车道底板砼垫层和车道底板地基土,位于两侧的砂浆防水基层的竖直段外侧依次设置防水保护层、支护桩和止水帷幕。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地下室附着式车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道外侧墙的内侧设有内侧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丙同陈庆军梁瑞华张增球梁永科李玉楠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