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缝纫机的伺服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859457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业缝纫机的伺服控制系统,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工业缝纫机整体体积较大、散热性能不好等问题。本工业缝纫机的伺服控制系统包括连接于缝纫机机头一侧的壳体以及均设置于壳体内的与缝纫机主轴连接的伺服电机和用于控制伺服电机工作的伺服控制电路,壳体上相对于操作人员的一侧设置有一操作面板,相对于操作人员的另一侧设置有一第一散热铝板。本工业缝纫机的伺服控制系统具有一体化程度高、散热效率高、系统更稳定等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缝纫机
,涉及ー种伺服控制系统,尤其涉及ー种エ业缝纫机的伺服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缝纫机设备的不断发展,一体化以及智能化等成为了决定缝纫机设备发展程度的重点。传统的エ业缝纫机用伺服驱动系统一般包括控制电路、按键模块、显示部分以及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的伺服电机,然而传统的エ业缝纫机用伺服驱动系统中的主要部件位置都较为分散,导致体积过大、散热性能低且系统控制不稳定,同时传统的エ业缝纫机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需要操作人员随时检查布料是否从工作台上滑落以及产生的碎布料使工作环境不整洁等问题。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有些还申请了专利。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ー种缝纫机全自动电脑切线装置[公开号CN201416091Y;申请号200920006352. 2],其包括皮带轮和安装在缝纫头ー侧的刀具,还包括控制箱,所述的控制箱内安装有以单片机为控制中心的电路板,所述的皮带轮上安装有传感器,所述的刀具通过转轴连接电磁阀,所述的刀具ー侧下方设有红外发射管,所述的红外发射管上方设有红外接受管;所述的刀具的下方设有吸线管和吸碎布接头,所述的吸线管和吸碎布机头通过管道连接碎布收集器,所述的管道上设有气阀继电器,所述的气阀继电器与进气管道相连。上述缝纫机全自动电脑切线装置利用红外传感器以及气阀继电器等电子设备实现了缝纫机的智能化改进,使操作人员的操作更加方便,然而该装置并未解决传统的エ业缝纫机由于伺服控制系统主要部件位置分散而导致的缝纫机整体体积较大、运输及安装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散热性能优良、一体化程度高的エ业缝纫机的伺服控制系统。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エ业缝纫机的伺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干,所述的伺服控制系统包括连接于缝纫机机头ー侧的壳体以及均设置于壳体内的与缝纫机主轴连接的伺服电机和用于控制伺服电机工作的伺服控制电路,所述的壳体上相对于操作人员的ー侧设置有一操作面板,相对于操作人员的另一侧设置有一第一散热铝板。通过将伺服电机以及伺服控制电路集成于缝纫机机头壳体内部減少了机头壳体所需的体积,使得系统整体较为紧凑,一体化程度高,且便于运输和安装。而缝纫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而部分热量可传递至设置于机头壳体侧部的第一散热铝板,通过第一散热铝板直接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得系统的散热性能得到加强,散热效率也得到提升。在上述的一种工业缝纫机的伺服控制系统中,所述的第一散热铝板上还具有能增强散热效果的散热结构。在上述的一种工业缝纫机的伺服控制系统中,所述的散热结构包括若干根设置于上述第一散热铝板外侧的散热筋。散热筋能够扩大散热铝板的散热面积,使得散热效果更加显著,散热效率也更加高。在上述的一种工业缝纫机的伺服控制系统中,所述的伺服控制电路包括电机驱动模块、主控模块以及机头功能模块,所述的电机驱动模块与主控模块共地连接。电机驱动模块与主控模块共地连接适用于缝纫机中的包缝机,如此设置使得包缝机中的电路更加简单,系统控制更稳定。在上述的一种工业缝纫机的伺服控制系统中,所述的伺服控制电路包括均纵向设置的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所述的第一线路板与第二线路板相互垂直设置且上述电机驱动模块、主控模块和机头功能模块均设置于第一线路板与第二线路板上。伺服控制电路中的各模块集成于两块相互垂直的线路板上减小了缝纫机机头所需壳体的体积,使得结构更为紧凑,外形较为美观,同时两块电路板相互垂直的位置设置也使得壳体内部的空气流通更加顺畅。在上述的一种工业缝纫机的伺服控制系统中,所述的壳体上与上述缝纫机机头连接处还设置有一第二散热铝板且该第二散热铝板的外侧设置有若干根散热筋,所述的第一线路板固连于上述第一散热铝板内侧,所述的第二线路板固连于上述第二散热铝板的内侧。第一线路板与第一散热铝板内侧固连以及第二线路板与第二散热铝板内侧固连能够使第一线路板与第二线路板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分别传递至第一散热铝板外侧以及第二散热铝板的外侧,使得缝纫机机头内部的温度保持在稳定的温度范围内。而由于第一散热铝板以及第二散热铝板外侧均设置有若干根散热筋,这样使得整体的散热效果更加明显,散热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在上述的一种工业缝纫机的伺服控制系统中,所述的伺服控制系统还包括能检测布料是否放上工作台的红外传感器以及用于为吸走碎布料的管路提供动力的气泵,所述的红外传感器和气泵均与上述伺服控制电路相连接。红外传感器检测布料是否放上工作台以及气泵驱动管路在工作过程中吸走碎布料使得本伺服控制系统在操作时更加智能化。在上述的一种工业缝纫机的伺服控制系统中,所述的操作面板处的壳体上沿壳体与机头的连接方向开设有一插槽,所述的操作面板能沿插槽来回运动而插入壳体中或自壳体中拆除。在上述的一种工业缝纫机的伺服控制系统中,所述的插槽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的操作面板侧面具有能与上述凹槽相配合的凸起。凸起与凹糟相互配合设置能够使得操作面板来回运动,安装时更加方便。在上述的一种工业缝纫机的伺服控制系统中,所述的伺服电机上相对于与缝纫机主轴连接的另一端伸出上述壳体且该端部固连有一手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工业缝纫机的伺服控制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将伺服电机与伺服控制电路集成于缝纫机机头壳体内,大大减少了缝纫机整体的体积,便于运输以及安装;2.通过设置第一散热铝板与第二散热铝板来增强系统整体的散热性能,提高散热效率,使系统的工作温度更加稳定;3.机头处的红外传感器与气泵使缝纫机在工作时更加智能化,操作人员在操作时更加方便;4.且通过对普通伺服控制电路中各模块连接方式的重新排布使电路更简单,系统的控制更稳定。附图说明图I是本エ业缝纫机的伺服控制系统的爆炸图。图中,I、壳体;2、伺服电机;3、操作面板;4、第一散热铝板;5、第一线路板;6、第二线路板;7、第二散热铝板;8、凹槽;9、凸起;10、手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ー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I所示,一种エ业缝纫机的伺服控制系统,包括连接于缝纫机机头ー侧的壳体I以及能检测布料是否放上工作台的红外传感器和用于为吸走碎布料的管路提供动カ的气泵。壳体I内设置有与缝纫机主轴连接的伺服电机2和用于控制伺服电机2工作的伺服控制电路。伺服电机2上相对于缝纫机主轴连接的另一端伸出壳体1,且该端部固连有ー手轮10。伺服控制电路包括电机驱动模块、主控模块以及机头功能模块,且电机驱动模块与主控模块共地连接。此外,伺服控制电路还包括均纵向设置的第一线路板5与第二线路板6,第一线路板5与第二线路板6相互垂直且电机驱动模块、主控模块以及机头功能模块均设置于第一线路板5与第二线路板6上。在本实施例中,红外传感器以及气泵均与伺服控制电路相连接。壳体I上相对于操作人员的一侧设置有一操作面板3,相对于操作人员的另ー侧设置有一第一散热铝板4。操作面板3处的壳体I上沿壳体I与机头的连接方向开设有一插槽,插槽侧壁开设有凹槽8且操作面板3侧面具有能与该凹槽8相配合的凸起9,操作面板3能沿插槽来回运动而插入壳体I中或自壳体I中拆除。第一散热铝板4上具有能增强散热效果的散热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该散热结构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缝纫机的伺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伺服控制系统包括连接于缝纫机机头一侧的壳体(I)以及均设置于壳体(I)内的与缝纫机主轴连接的伺服电机(2)和用于控制伺服电机(2)工作的伺服控制电路,所述的壳体(I)上相对于操作人员的一侧设置有一操作面板(3),相对于操作人员的另一侧设置有一第一散热铝板(4)。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工业缝纫机的伺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散热铝板(4)上还具有能增强散热效果的散热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业缝纫机的伺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结构包括若干根设置于上述第一散热铝板(4)外侧的散热筋。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一种工业缝纫机的伺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伺服控制电路包括电机驱动模块、主控模块以及机头功能模块,所述的电机驱动模块与主控模块共地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工业缝纫机的伺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伺服控制电路包括均纵向设置的第一线路板(5)和第二线路板¢),所述的第一线路板(5)与第二线路板(6)相互垂直设置且上述电机驱动模块、主控模块和机头功能模块均设置于第一线路板(5)与第二线路板(6)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工业缝纫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阿雨潘林勇林鹏程林高宏施世平李质彬卢方兴刘佳星黄世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琦星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