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国乐专利>正文

线性滑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54010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1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性滑块,其包含基座,组装于基座两端的循环器,及多个滚珠;所述基座包含座体及包覆体,包覆体包覆于座体,并形成有位于座体两端的端块,连接于两端块之间的连接部,形成于负荷轨道中的第一油道,及各端块对应循环器的一面形成有相通于各第一油道间的第二油道,第一油道的两端均连通于第二油道;所述循环器具有轨框及将负荷轨与无负荷轨连通的循环轨道;所述滚珠收纳于负荷轨、无负荷轨及循环轨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线性滑块,利用基座一体成型的包覆体结构达到简化工艺,并利用第一油道达到充分润滑滚珠及防止磨损等功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线性滑块,尤指一种用于负载一移动物体,使该移动物体沿着线性滑轨移动的线性滑块。
技术介绍
已知的线性滑轨及滑块为精密制造的机械构件,其中线性滑块由一基座、两个循环器及多个滚珠所组成;该基座的底面凹设有匹配线性滑轨的轨槽,轨槽的两侧壁分别凹设有负荷轨道,并在基座钻设有连通基座两端的无负荷轨道;循环器通常为塑料射出成型的结构体,用于组合在基座的两端,使负荷轨道与无负荷轨道可通过循环器而相互连通形成一封闭回路,多个滚珠则排列收纳于此一封闭回路中。由于滚珠滚动时会与负荷轨道及线性滑轨发生摩擦,通常会在上述的循环器内设有油槽,利用油槽内储存的润滑油使通过循环器的滚珠获得沾粘,进而预先润滑滚珠。但是,上述设置在循环器内的油槽,只能在滚珠通过时进行润滑,而不能在负荷轨道中同时对每个滚珠进行润滑,因此当滚珠在负荷轨道高速滚动时,其表面沾到的润滑油甚至已经甩离或流失,因而恐产生润滑不足的问题。另外,由于线性滑轨与线性滑块常应用于机械结构中,例如作为工作平台的滑轨,因此工作环境中的灰尘、铁屑等异物容易渗透进入负荷轨道及滚珠的间隙中,已知线性滑块的负荷轨道欠缺排除异物的设计,容易致使异物在间隙中磨损滚珠及负荷轨道等,更甚者可能导致线性滑块移动时发生振动、不顺畅或卡死等情况。再者,为了能确保线性滑块在滑轨上的顺畅滑动度,防止线性滑块与滑轨接触面的进尘,现有技术有采用二次射出成型技术的工艺方法,使循环器底端与滑轨之间成型设有防尘边条,达到防止循环器内侧孔道进尘的作用。但是,现有技术对于线性滑块在循环器实施如此精细的设计,至使循环器结构甚为复杂,无论在模具精度上的要求,或是塑料成型的条件控制、繁琐零件的组装作业等,均迫使线性滑块在整体工艺上无法简化,令成本也无法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性滑块,使线性滑块的负荷轨道两侧一体成型有第一油道,并能在线性滑块两端的包覆体端块一体成型有连通第一油道的第二油道,进而达到简化线性滑块工艺、充分润滑滚珠,及防止滚珠磨损等功效;此外,通过线性滑块两端的循环器改进,致使循环器具有消除应力的结构,以及对应线性滑轨的挡止部,用以防止异物侵入线性滑块,进而确保线性滑块滑动时的平顺稳定功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线性滑块,滑动地组合于一线性滑轨上,其包含一基座,两个组装于所述基座两端的循环器,及收纳于所述基座与循环器内的多个滚珠;所述基座包含一座体及一体成型地包覆所述座体的包覆体;所述座体包含一用于荷重的外露顶面,及一相反于所述外露顶面的底面;所述底面凹设有一轨槽,所述轨槽的两侧分别形成至少一负荷轨道;所述包覆体包含形成于所述座体两端的端块,连接于各端块之间的连接部,至少一凹设于各负荷轨道中的第一油道,及至少一凹设于各端块端面的第二油道,且所述第一油道两端连通于第二油道;所述循环器包含一内轨座及对应组合于所述内轨座的一外轨座;所述内轨座对应于外轨座的一面设有一半循环槽,及对应于所述线性滑轨的一边凹设有一第一槽框;所述外轨座对应于内轨座的一面设有另一半循环槽,及对应于所述线性滑轨的一边凹设有一第二槽框;所述内轨座的半循环槽与外轨座的半循环槽对合构成一循环轨道,所述内轨座的第一槽框与外轨座的第二槽框并合成一轨框;所述外轨座由一刚性塑料体及一软性塑料体组成,且软性塑料体在第二槽框周围形成至少一用于抵靠在线性滑轨的挡止部;所述滚珠被收纳于所述基座的负荷轨道及循环器的循环轨道,并邻靠于所述负荷轨道中的第一油道,及抵靠于所述线性滑轨而滚转移动。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包覆体一体成型有连通于两端块的无负荷轨道,所述无·负荷轨道的两端分别通过循环器的循环轨道连通于负荷轨道。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座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凹槽,所述无负荷轨道形成于凹槽的通孔。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座体设有连通两端的贯穿孔,所述无负荷轨道形成于贯穿孔中的通孔。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座体的两侧设有至少一连通到轨槽的嵌孔,所述包覆体形成有结合在嵌孔中的拉锚。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包覆体包含有至少一第三油道,第三油道连通于各端块的第二油道。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包覆体的端块的端面具有多根用以结合所述循环器的结合柱。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结合柱的柱端具有一锁孔。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循环器的表面设有多个对应所述结合柱的结合孔。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循环器设有一连通于所述第二油道的注油孔。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轨座在相对半循环槽的另一面设有衔接于所述半循环槽的衔接凸块。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线性滑块构造设计,只要采用模造成型的工艺就能形成包覆体的第一及第二油道,而不必对金属材质的座体实施钻孔或切削等加工,因此能达到简化线性滑块工艺及降低成本的功效;再者,通过第一及第二油道的结构,可使润滑油进入整排滚珠移动时的负荷轨道中,进而达到充分润滑的功效;同时,该第一油道的设计兼具有逃屑功能,使不慎进入负荷轨道的异物,能通过滚珠的滚动而躲入第一油道中,达到防止异物干涉滚珠顺畅滚动的功效。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线性滑块与线性滑轨分解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线性滑块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基座的立体不意图;图4为本技术基座的端面不意图;图5为本技术座体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包覆体与基座组合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包覆体与基座组合结构的立体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结合柱组合循环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之一;图9为本技术结合柱组合循环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之二 ;图10为本技术循环器第一视角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循环器第二视角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外轨座第一视角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外轨座第二视角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线性滑块与线性滑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主要部件名称基座-I ;线性滑块-10 ;座体-11 ;外露顶面-111 ;底面-112 ;轨槽-113 ;负荷轨道-114 ;凹槽-115 ;贯穿孔-116 ;嵌孔-117 ;包覆体-12 ;端块-121 ;连接部-122 ;第一油道-123 ;第二油道-124 ;无负荷轨道-125 ;第三油道-126 ;结合柱-127 ;锁孔-128 ;拉锚-129 ;循环器-2 ;线性滑轨-20 ;内轨座-21 ;半循环槽-211 ;第一槽框_212 ;衔接凸块-213 ;外轨座-22 ;半循环槽-221 ;第二槽框-222 ;刚性塑料体-223 ;软性塑料体-224 ;循环轨道-23 ;轨框-24 ;挡止部-25 ;结合孔-26 ;固定元件_27 ;注油孔-28 ;滚珠-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以下附图及实施例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于限制本技术。参阅图I及图2所示,本技术的线性滑块10用于滑动地组装在一线性滑轨20上,能够负载其它物体沿着线性滑轨20滑动的元件,其较佳的实施例包含一基座I、两个循环器2及多个滚珠3,其中一并参阅图2至图4所示,基座I为鞍型块体,其包含一座体11及一体成型地包覆座体11的包覆体12。再参阅图5所示,座体11具有一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性滑块,滑动地组合于一线性滑轨上,其包含一基座,两个组装于所述基座两端的循环器,及收纳于所述基座与循环器内的多个滚珠;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包含一座体及一体成型地包覆所述座体的包覆体;所述座体包含一用于荷重的外露顶面,及一相反于所述外露顶面的底面;所述底面凹设有一轨槽,所述轨槽的两侧分别形成至少一负荷轨道;所述包覆体包含形成于所述座体两端的端块,连接于各端块之间的连接部,至少一凹设于各负荷轨道中的第一油道,及至少一凹设于各端块端面的第二油道,且所述第一油道两端连通于第二油道; 所述循环器包含一内轨座及对应组合于所述内轨座的一外轨座;所述内轨座对应于外轨座的一面设有一半循环槽,及对应于所述线性滑轨的一边凹设有一第一槽框;所述外轨座对应于内轨座的一面设有另一半循环槽,及对应于所述线性滑轨的一边凹设有一第二槽框;所述内轨座的半循环槽与外轨座的半循环槽对合构成一循环轨道,所述内轨座的第一槽框与外轨座的第二槽框并合成一轨框;所述外轨座由一刚性塑料体及一软性塑料体组成,且软性塑料体在第二槽框周围形成至少一用于抵靠在线性滑轨的挡止部; 所述滚珠被收纳于所述基座的负荷轨道及循环器的循环轨道,并邻靠于所述负荷轨道中的第一油道,及抵靠于所述线性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国乐
申请(专利权)人:曹国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