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密度三角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52465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09:19
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密度三角驱动机构,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电脑针织横编机包括三角底板、左、右密度三角,密度三角驱动机构包括基座、固定在基座上的电机和过渡传动装置,特点:在左密度三角导引块与过渡传动装置相配合的一端并且朝向基座的一侧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导轮槽,在右密度三角导引块与过渡传动装置相配合的一端并且同样朝向基座的一侧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导轮槽,第一导轮槽朝向第二导轮槽的一端扩设有第一喇叭口,第二导轮槽朝向第一导轮槽的一端扩设有第二喇叭口,过渡传动装置包括移动架、传动条、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优点:结构简化,减少传动环节;体现理想的配合效果;能保证左、右密度三角移动位置的准确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针织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密度三角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如业界所知,不同的编织物的稀疏密度是相异的,而编织物的稀疏密度的改变是靠密度三角在三角底板上的位置变化实现的,又,密度三角的位置变化是通过密度三角驱动机构来实现的,该密度三角驱动机构通常称为密度三角控制机构或调节机构。由密度三角驱动机构对密度三角的位置控制而实现使针床(也称针板)上的织针的运动轨迹改变。前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密度三角驱动机构的技术信息可以从专利文献中见诸,典型的如文献A,授权公告号CN2646169Y推荐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密度三角调节机构”; 文献B,授权公告号CN101215755B提供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密度三角驱动机构”(该专利由本申请人提出)。文献A是由步进电机带动齿条并由齿条连同大雁式导轨的移动改变活动滚轮的轨迹,进而由曲臂以杠杆形式带动密度三角顶板移动,从而由密度三角顶板带动与其固定的密度三角移动。该专利方案的建树之处在于能对密度三角细密定位,但是,由于在自步进电机的工作直至密度三角位置改变的全过程中存在诸多环节,因此结构较为复杂,不仅动能消耗大,而且制造、装配和维护均十分麻烦。上述文献B相对于文献A而言显著简化了结构,基本上弥补了文献A的所述欠缺,客观体现了该专利的说明书第3页第8至11行的技术效果,但依然存在以下缺憾一是由于驱使密度三角位移的环节依然较多,即首先由具有正反转功能的电机带动凸轮,再由凸轮带动夹臂,进而由夹臂带动通过滚轮与夹臂相配合的密度三角(滚轮设在密度三角的密度三角导引块上),因此密度三角移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二是由于与夹臂相配合的弹簧夹片的弹簧极易出现疲劳现象,从而使设在密度三角导引块上的滚轮与夹臂的滚轮腔之间的配合效果产生影响,最终导致密度三角移动不精确而难以满足编织物所需的稀疏的一致性要求;三是为了消除设置在密度三角导引块上的前述滚轮(专利称第二滚轮)与滚轮腔之间的配合间隙,期取消除密度三角的运动偏差,因而在三角底板上并且在对应于密度三角导引块的部位设置有阻挡弹簧,但是阻挡弹簧的设置往往会增大阻力,导致电机的功率消耗增加,不利于节约能源,并且阻挡弹簧同样容易产生疲劳而失去应有的作用。申请人:认为,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介于电机与密度三角之间的过渡传动装置的结构有失合理所致,因此有必要加以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简化过渡传动装置的结构而藉以减少驱使密度三角位置变化的传动环节、有利于改善与密度三角导引块之间的传动配合效果而藉以保障密度三角移动的稳定性、以及有益于控制过渡传动装置与密度三角导引块之间的配合间隙而藉以保障密度三角移动位置的准确性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密度三角驱动机构。本实 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密度三角驱动机构,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包括具有左密度三角导引块导滑槽和右密度三角导引块导滑槽并且左、右密度三角导引块导滑槽彼此呈八字形分布的三角底板、具有与左密度三角导引块导滑槽滑动配合的左密度三角导引块的左密度三角和具有与右密度三角导引块导滑槽滑动配合的右密度三角导引块的右密度三角,所述的密度三角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三角底板上的并且对应于所述左、右密度三角导引块的上方的一基座、固定在基座上的一电机和左右移动地与所述基座朝向三角底板的一侧滑动配合的既与所述电机传动配合又与所述左、右密度三角导引块相配合的过渡传动装置,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左密度三角导引块与所述过渡传动装置相配合的一端并且朝向所述基座的一侧的表面开设有一第一导轮槽,而在所述的右密度三角导引块与过渡传动装置相配合的一端并且同样朝向基座的一侧的表面开设有一第二导轮槽,其中第一导轮槽朝向第二导轮槽的一端扩设有一宽度大于第一导轮槽的宽度的第一喇叭口,而第二导轮槽朝向第一导轮槽的一端扩设有一宽度大于第二导轮槽的宽度的第二喇叭口,所述的过渡传动装置包括移动架、传动条、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移动架对应于所述基座的下方并且与基座滑动配合,在移动架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定位轮滑动槽,而长度方向的另一侧构成有一第二定位轮滑动槽,移动条固定在移动架朝向所述基座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电机传动配合,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枢轴设置在移动架朝向所述三角底板的一侧,其中第一导轮与所述的第一导轮槽滚动配合,而第二导轮与所述的第二导轮槽滚动配合,所述基座朝向所述三角底板的一侧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腾空腔,在该腾空腔的一侧转动地设置有至少一对第一定位轮,而另一侧转动地设置有至少一对第二定位轮,其中,第一定位轮与所述的第一定位轮滑动槽滚动配合,而第二定位轮与所述的第二定位轮滑动槽滚动配合,所述电机的电机轴探入到腾空腔内,并且固定有一传动轮,该传动轮与所述的传动条传动配合。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为正反转电机,所述传动轮为齿轮,而所述的传动条为齿条。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移动架朝向所述基座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传动条的一端端部固设有一限位板,在所述的基座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限位板的位置开设有一限位板让位槽。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基座以腾空状态固定在所述的三角底板上,并且在基座的中央开设有一电机轴孔,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经电机轴孔伸展到所述腾空腔内。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形状呈矩形体,并且在基座的四个角部各构成有一腾空脚,各腾空脚与所述三角底板固定。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腾空脚的形状呈L形。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限位板的横截面形状呈L形。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三角底板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左密度三角导引块的长度方向的外侧设置有一用于使左密度三角导引块连同所述的左密度三角复位的左密度三角复位装置,以及在三角底板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右密度三角导引块的长度方向的外侧设置有一用于使右密度三角导引块连同所述的右密度三角复位的右密度三角复位装置,其中左密度三角复位装置与左密度三角导引块相配合,而右面密度三角复位装置与右密度三角导引块相配合。在本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右密度三角复位装置的结构是与所述的左密度三角复位装置的结构相同的。在本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左密度三角复位装置包括第一弹簧杆座、第一弹簧杆和第一弹簧,第一弹簧杆座固定在所述的三角底板上,第一弹簧杆的一端滑动地穿设在第一弹簧杆座上,而另一端支承在所述的左密度三角导引块上,第一弹簧套置在第一弹簧杆上,该第一弹簧的一端支承在左密度三角导引块上,而另一端支承在第一弹簧杆座上。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已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其一,由于过渡传动装置既直接与电机传动配合又直接与左密度三角导引块的第一导轮槽相配合以及同时与右密度三角导引块的第二导轮槽相配合,因此显著简化了结构,从而使传动环节减少;其二,由于过渡传动装置的第一、第二导轮能分别与第一、第二导轮槽相配合,因此有利于体现理想的配合效果,使左、右密度三角的移动的稳定性得以保障;其三,由于第一、第二导轮分别与第一、第二导轮槽之间几乎不存间隙,因此能保证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密度三角驱动机构,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包括具有左密度三角导引块导滑槽(11)和右密度三角导引块导滑槽(12)并且左、右密度三角导引块导滑槽(1、12)彼此呈八字形分布的三角底板(I)、具有与左密度三角导引块导滑槽(11)滑动配合的左密度三角导引块(21)的左密度三角(2)和具有与右密度三角导引块导滑槽(12)滑动配合的右密度三角导引块(31)的右密度三角(3),所述的密度三角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三角底板(I)上的并且对应于所述左、右密度三角导引块(21、31)的上方的一基座(4)、固定在基座(4)上的一电机(5)和左右移动地与所述基座(4)朝向三角底板(I)的一侧滑动配合的既与所述电机(5)传动配合又与所述左、右密度三角导引块(2、3)相配合的过渡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左密度三角导引块(21)与所述过渡传动装置(6)相配合的一端并且朝向所述基座(4)的一侧的表面开设有一第一导轮槽(211),而在所述的右密度三角导引块(31)与过渡传动装置(6)相配合的一端并且同样朝向基座(4)的一侧的表面开设有一第二导轮槽(311),其中第一导轮槽(211)朝向第二导轮槽(311)的一端扩设有一宽度大于第一导轮槽(211)的宽度的第一喇叭口(2111),而第二导轮槽(311) 朝向第一导轮槽(211)的一端扩设有一宽度大于第二导轮槽(311)的宽度的第二喇叭口(3111),所述的过渡传动装置(6)包括移动架(61)、传动条(62)、第一导轮¢3)和第二导轮(64),移动架¢1)对应于所述基座(4)的下方并且与基座(4)滑动配合,在移动架(6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定位轮滑动槽¢11),而长度方向的另一侧构成有一第二定位轮滑动槽¢12),移动条¢2)固定在移动架¢1)朝向所述基座(4)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电机(5)传动配合,第一导轮(63)和第二导轮(64)枢轴设置在移动架(61)朝向所述三角底板(I)的一侧,其中第一导轮¢3)与所述的第一导轮槽(211)滚动配合,而第二导轮(64)与所述的第二导轮槽(311)滚动配合,所述基座(4)朝向所述三角底板(I)的一侧的长度方向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腾空腔(41),在该腾空腔(41)的一侧转动地设置有至少一对第一定位轮(411),而另一侧转动地设置有至少一对第二定位轮(412),其中,第一定位轮(411)与所述的第一定位轮滑动槽¢11)滚动配合,而第二定位轮(412)与所述的第二定位轮滑动槽(612)滚动配合,所述电机(5)的电机轴探入到腾空腔(41)内,并且固定有一传动轮(51),该传动轮(51)与所述的传动条(62)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永良付洪平钱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