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847397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0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新型电致磷光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铱配合物激基缔合物发光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ITO导电玻璃、空穴传输层、复合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其中复合发光层是由苯基喹啉类配体的铱配合物(BDHBA)2Ir(acac)和蓝光磷光材料FIrPic共掺形成的双发光层或三发光层。其制备方法是在10–4Pa的真空度下,采用真空蒸镀的方法将材料蒸镀在电阻为10Ωsquare–1的ITO玻璃上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器件色稳定性好,器件亮度、效率较高,适合应用于有机发光显示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型电致磷光发光材料
,具体涉及ー种利用铱配合物激基缔合物发光的高效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具有亮度大、重量轻、功耗低等优点,是近年来材料研究領域的ー个热点。为了实现全彩显示和作为笔记本电脑等数码产品的背投光源,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工作得到广泛的开展。1993年,Kido等科学家制备了ー种掺杂有三种荧光材料、多层结构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IT0/PVK:TPB,Coumarin 6,DCM-1/TAZ/AlQ/Mg:Ag。之后,Granstrom课题组制备出ー种通过聚噻吩类发光材料实现白光发射的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此外,2006年,Forrest课题组将蓝色荧光材料、红色和绿色磷光材料分别掺杂在主体基质上,制备了外量子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为10.8%、22. Ilmff^1的白光器件。2009年,K. Leo课题组将红色和绿色磷光分别掺杂在主体基质中,通过调节蓝色荧光发光层的厚度得到了外量子效率和电流效率分别为14. 9%,24. ScdA-1的白光器件。但上述器件及其方法仍存在制备エ艺复杂、成本高、发光颜色对电压的稳定性差、发光色度不纯等不足之处,因此在该
迫内切需要开发ー种新型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g在提供ー种利用铱配合物激基缔合物发光的高效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ー种利用铱配合物激基缔合物发光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该器件包括I) ITO导电玻璃2)空穴传输层3)复合发光层4)电子传输层5)电子注入层6)阴极; 所述的复合发光层是由具有式⑴结构的苯基喹啉类配体的铱配合物(BDHBA) 2Ir(acac)和蓝光磷光材料FIrPic共掺形成的双发光层或三发光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铱配合物激基缔合物发光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该器件包括 1)ITO导电玻璃 2)空穴传输层 3)复合发光层 4)电子传输层 5)电子注入层 6)阴极; 所述的复合发光层是由具有式(I)结构的苯基喹啉类配体的铱配合物(BDHBA)2IHacac)和蓝光磷光材料FIrPic共掺形成的双发光层或三发光层;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怔在于,所述的双发光层依次为 FlrPiciCzSi 层和(BDHBA)2Ir (acac) :CBP 层,其中第一层 FlrPiciCzSi 层掺杂比例在4 % 11 %范围,厚度在10 20nm范围,第二层(BDHBA) 2Ir (acac) : CBP层掺杂比例为5 %,厚度在20 200nm范围。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发光层依次为(BDHBA) 2 Ir (acac) :CBP 层、FlrPiciCzSi 层、(BDHBA) 2 Ir (acac) :CBP 层,其中第一层(BDHBA) 2Ir (acac) : CBP层掺杂比例在I % 5 %范围,厚度为3nm,第二层FIrPic: CzSi层掺杂比例在7 % 11 %范围,厚度为20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培培张光辉肖亚平王元元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