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42220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可以降低3D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包括:对盒成型的下基板和上基板,所述下基板包括下透明基板和面电极,所述上基板包括上透明基板和条状电极,所述面电极和所述条状电极之间填充有液晶,所述上透明基板和所述条状电极之间设置有相邻排列的至少一个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条状电极之间为透明隔垫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将现有技术中用于触控的双层电极减为单层电极,从而降低了3D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简化了制作工序,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具有立体显示效果的3D (Three Dimensions,三维图形)显 示装置和支持触摸控制的触摸屏越来越多的得到消费者的追捧。同时具备3D显示和支持触摸屏触控两种功能的整合产品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同时具备3D显示和支持触摸屏触控两种功能的显示装置通常是采用叠加的方法得到,即将用于触控的双层电极额外加工在已对盒成形的3D显示装置之上。这样一种结构的3D触控显示装置与传统的3D显示装置相比,显示装置整体的厚度更大,过大的盒厚不仅影响显示装置的3D显示效果,而且使得显示装置的加工制作更为复杂,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可以降低3D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包括对盒成型的下基板和上基板,所述下基板包括下透明基板和面电极,所述上基板包括上透明基板和条状电极,所述面电极和所述条状电极之间填充有液晶;所述上透明基板和所述条状电极之间设置有相邻排列的至少一个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条状电极之间为透明隔垫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3D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相互贴合的显示面板和液晶透镜光栅,所述液晶透镜光栅为如上所述的液晶透镜光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制造方法,包括在下透明基板上形成面电极,得到下基板。在上透明基板上依次形成相邻排列的至少一个触控电极、透明隔垫层和条状电极,得到上基板。将所述上基板和所述下基板对盒,并在盒中填充液晶,形成液晶透镜光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3D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包括,根据上述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制造方法制造液晶透镜光栅,将所述液晶透镜光栅与显示面板贴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在液晶透镜光栅内部的上透明基板和条状电极之间设置触控电极,且触控电极和条状电极之间为透明隔垫层,在下基板的面电极和上基板的条状电极形成液晶透镜光栅的同时,将驱动液晶偏转形成液晶透镜光栅的条状电极同时作为触摸屏的另一半驱动电极,从而使得该条状电极在保证3D显示效果的同时还与触控电极形成触摸屏。这样一来,可以将现有技术中用于触控的双层电极减为单层电极,从而降低了 3D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简化了制作工序,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的面电极和条状电极的俯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的内部引线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的原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附图标记I 3D触控显示装置;10 :显示面板;11 :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12 :下基板;121 :下透明基板;122 :面电极;13:上基板;131 :上透明基板;132 :条状电极;133 :触控电极;134 :透明隔垫层。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如图I所示,该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11包括对盒成型的下基板12和上基板13,下基板12包括下透明基板121和面电极122,上基板13包括上透明基板131和条状电极132,面电极122和条状电极132之间填充有液晶。上透明基板131和条状电极132之间设置有相邻排列的至少一个触控电极133 ;触控电极133和条状电极132之间为透明隔垫层134。采用这样一种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通过在液晶透镜光栅内部的上透明基板和条状电极之间设置触控电极,且触控电极和条状电极之间为透明隔垫层,在下基板的面电极和上基板的条状电极形成液晶透镜光栅的同时,将驱动液晶偏转形成液晶透镜光栅的条状电极同时作为触摸屏的另一半驱动电极,从而使得该条状电极在保证3D显示效果的同时还与触控电极形成触摸屏。这样一来,可以将现有技术中用于触控的双层电极减为单层电极,从而降低了 3D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简化了制作工序,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可以采用如下优选方案,即在面电极122和条状电极132的同一侧边缘处通过同一块掩膜板形成有相同的图案,该图案包括外引脚结合部分和对位标记。如图2所示,在条状电极132的下侧边缘处通过一块掩膜板形成如图2中B区域所示的图案,其中,中心的图案为外引脚结合部分,两端的标记为对位标记。同样,在面电极122下侧边缘处通过同一块掩膜板形成相同的图案,所不同的是,面电极122在形成图案之后需旋转180°以便定位对盒,从而得到如图2中A区域所示的图案,由于在面电极中不需要外接引脚,外引脚结合部分并无作用,面电极122可以通过两端的对位标记与上层基板精确对盒成型,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将两个分别用于制作面电极对位标记和条状电极的外引脚结合部分的不同的金属掩膜板减少为一个,从而减少了一次金属掩膜板的加工制作,显著节约了生产成本。更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还可以采用如下优选方案,即每一个触控电极133均采用内部引线(即在触控面板的显示区域设置引线,比如每个触控电极133之间或周边)采集触控信号。 具体的,现有技术中的触控电极大多采用外部引线采集触控信号,一列触控电极外接一组引线,排列在显示装置边框处的外接引线数量随触控电极列数的增加而增加。当触控电极的数量较多时会导致显示装置的边框加宽,影响产品外观,增加了生产成本。触控电极采用这样一种内部引线采集触控信号可以在不影响外观的情况下可以使得显示装置玻璃基板的尺寸减小,降低显示装置边框的宽度。由于显示装置玻璃基板的尺寸减小,整张玻璃基板通过切割可以得到更多的小尺寸的显示装置玻璃基板,大大提高了玻璃基板切割的效率,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进一步的,透明隔垫层134可以为透明绝缘材料或透明电阻材料。具体的,当透明隔垫层134为透明绝缘材料时,触摸屏为电容结构,如图4所示(图中未示出上透明基板131),触控电极133和条状电极132之间形成有感应电场。当手指触摸到触摸屏的表面时,触控电极133与条状电极132之间的耦合电容会发生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包括对盒成型的下基板和上基板,所述下基板包括下透明基板和面电极,所述上基板包括上透明基板和条状电极,所述面电极和所述条状电极之间填充有液晶,其特征在干, 所述上透明基板和所述条状电极之间设置有相邻排列的至少ー个触控电扱; 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条状电极之间为透明隔垫层。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透镜光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电极和所述条状电极的同一侧边缘处通过同一块掩膜板形成有相同的图案,所述图案包括外引脚结合部分和对位标记。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透镜光栅,其特征在于,每ー个所述触控电极均采用内部引线采集触控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任一所述的液晶透镜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隔垫层为透明绝缘材料或透明电阻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I至3任一所述的液晶透镜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为矩形,所述触控电极的长边小于等于6毫米。6.ー种3D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干,包括相互贴合的显示面板和液晶透镜光柵,所述液晶透镜光栅为根据权利要求I至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盛际吴俊伟王海生刘英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