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与时间轴上的相邻的比特所对应的各光脉冲之间使偏振波正交的光调制器。具有:相对于出射端面倾斜地形成的第一波导,相对于第一波导和出射端面的双方倾斜地形成了第二波导的光波导元件;使从第一、第二波导出射的第一、第二调制光的光路相互平行的透镜;对第一、第二调制光中的至少一方赋予相位延迟的相位延迟元件;使第一、第二调制光的至少一方的偏振波旋转,在该两个调制光之间使偏振波正交的偏振波旋转部;以及对偏振波正交的第一、第二调制光进行偏振波合成的偏振波合成元件,相位延迟元件的光传播方向的厚度设定为根据所述相位延迟元件产生的相位差和所述偏振波合成元件产生的相位差,对所述第一调制光的光脉冲和所述第二调制光的光脉冲进行比特交织的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调制器。
技术介绍
作为能够增大光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的传输方式,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以下的系统在与时间轴上的相邻的比特对应的各光脉冲之间使偏振波正交,将基于偏振波的多路复用与时分多路复用一起使用。具体地说,专利文献I的多路复用光路使独立调制后的两个调制光的偏振波正交,并且在两个调制光之间给予各调制光的脉冲间隔一半的时间延迟后,进行偏振波合成。根据该方式,在相邻的比特之间偏振波正交,由此不会产生光脉冲的干扰,所以即使光脉冲的波形在时间上有重叠,对传输特性造成的影响也较小。由此,能够不依赖使光脉冲变窄的方法,增大传输容量。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1-036505号公报在此,在专利文献I的结构中,仅使用进行偏振波合成的双折射晶体中的两个偏振波(调制光)的光路差,在两个调制光之间产生偏振波以及时分多路复用需要的上述的时间延迟。但是,上述时间延迟由系统的比特率决定,所以无法自由地选择双折射晶体中的光路差乃至双折射晶体的长度(光传播方向的晶体的厚度)。因此,作为双折射晶体需要使用比较大的晶体,存在无法使装置小型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使光调制器小型化,该光调制器在与时间轴上的相邻的比特对应的各光脉冲之间,使偏振波正交。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本专利技术的光调制器在与时间轴上的相邻的比特对应的各光脉冲之间,使偏振波正交,其特征为具备第一以及第二光调制部,通过同一调制频率被驱动;光波导元件,具有所述第一光调制部的第一调制光传播的第一波导以及所述第二光调制部的第二调制光传播的第二波导,相对于出射端面倾斜地形成所述第一波导,相对于所述第一波导和所述出射端面双方倾斜地形成了所述第二波导;透镜,使从所述第一波导出射的第一调制光与从所述第二波导出射的第二调制光的光路相互平行;相位延迟元件,对所述第一以及第二调制光的至少一方赋予相位延迟;偏振波旋转部,使所述第一以及第二调制光的至少一方的偏振波旋转,在该两个调制光之间使偏振波正交;以及偏振波合成元件,设置在所述透镜的后级,对所述偏振波正交的第一调制光和第二调制光进行偏振波合成,所述相位延迟元件的光传播方向的厚度设定为根据所述相位延迟元件产生的相位差和所述偏振波合成元件产生的相位差对所述第一调制光的光脉冲和所述第二调制光的光脉冲进行比特交织的厚度。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光调制器的特征为在上述光调制器中,所述相位延迟元件具有平板状的形状,能够调整平板的法线相对于光传播方向的倾斜角。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光调制器的特征为在上述光调制器中,上述偏振波合成元件的光传播方向的厚度设定为大于与所述偏振波合成后的第一以及第二调制光之间的偏振波串扰的允许最小值对应的厚度。本专利技术的光调制器的特征为在上述光调制器中,由在第一机箱中固定了所述光波导元件和所述透镜的单元和在第二机箱中与输出用光纤一起固定了所述相位延迟元件、所述偏振波旋转部以及所述偏振波合成元件的单元构成。本专利技术的光调制器的特征为在上述光调制器中,由在第一机箱中固定了所述光波导元件、所述偏振波旋转部和所述相位延迟元件的单元和在所述第二机箱中与输出用光纤一起固定了所述透镜和所述偏振波合成元件的单元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使光调制器小型化,该光调制器在与时间轴上的相邻的比特对应的各光脉冲之间,使偏振波正交。附图说明图I是表不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光调制器的结构的俯视图。图2表示从偏振波合成元件得到的、相互的偏振面正交并进行了比特交织后的调制光。 符号说明I···光调制器;10…调制器本体;MA,MB,MCUOl 104…马赫曾德尔波导;106…输入波导;108、109…马赫曾德尔波导的臂;1081、1091 …输出波导;20、50 …透镜;30a…1/2 波长板;30b…玻璃板;40…偏振波合成元件;60…输出用光纤;70、80 …机箱;90…相位延迟元件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光调制器的结构的俯视图。该光调制器I是对两个调制光进行偏振波合成的偏振波合成型调制器,具有调制输入光的调制器本体10、使从调制器本体10输出的光准直,并变换光路以使光轴相互平行的透镜20、对从透镜20出射的两个光中的一方赋予相位延迟的相位延迟元件90、使从透镜20出射的两个光的另一方(没有通过相位延迟元件90的光)的偏振波旋转的1/2波长板30a、具有与1/2波长板 30a相同的光路长的玻璃板30b、把从1/2波长板30a以及玻璃板30b出射的偏振波不同的光进行合成(偏振波合成),使其光路一致的偏振波合成兀件40、把从偏振波合成兀件40出射的光会聚在输出用光纤60的入射位置的透镜50、以及用于取出偏振波合成后的光的输出用光纤60。调制器本体10和透镜20被固定在机箱70内。把相位延迟元件90、1/2波长板 30a、玻璃板30b、偏振波合成元件40、透镜50以及输出用光纤60收容在圆筒状的机箱80 而单元化。 调制器本体10是在铌酸锂(LiNbO3,称为LN)基板上形成了光波导以及调制电极而成的光波导兀件(LN光调制器)。该调制器本体10的光波导具有在马赫曾德尔波导MA的两臂上设置了马赫曾德尔波导MB和MC,在马赫曾德尔波导MB的两臂上设置马赫曾德尔波导101、102,在马赫曾德尔波导MC的两臂上设置马赫曾德尔波导103、104的嵌套结构。S卩,向调制器本体10的输入光被导入马赫曾德尔波导MA的输入波导106,向臂上的马赫曾德尔波导MB和MC分支。此夕卜,向马赫曾德尔波导MB输入的光向马赫曾德尔波导101和102分支,向马赫曾德尔波导 MC输入的光向马赫曾德尔波导103和104分支。然后,来自马赫曾德尔波导101和102的输出光通过马赫曾德尔波导MB被合成,向马赫曾德尔波导MA的臂108导入,来自马赫曾德尔波导103和104的输出光通过马赫曾德尔波导MC被合波,向马赫曾德尔波导MA的臂109 导入。马赫曾德尔波导101 104与分别设置的未图示的调制电极一起形成LN光调制器。对各LN光调制器101 104的调制电极从未图示的驱动电路赋予例如25Gb/s的驱动信号,各LN光调制器101 104输出以25Gb/s调制后的调制光。关于马赫曾德尔波导MB 的LN光调制器101和102的调制方式,在此使用DQPSK (差分四相相移调制)。马赫曾德尔波导MC的LN光调制器103和104的调制方式也相同。通过DQPSK,向马赫曾德尔波导MA 的臂108、109导入的光成为50Gb/s的调制光。马赫曾德尔波导MA的臂108中,LN基板(调制器本体10)的一端面M的附近部分(输出波导1081)以相对于端面M的法线成角度Q1的方式设置。此外,同样地,马赫曾德尔波导MA的臂109中,端面M的附近部分(输出波导1091)以相对于端面M的法线成角度θ2的方式设置。角度θ ρ θ2是臂108和臂109在LN基板的内部交叉的角度。通过这样的波导配置,从输出波导1081向图I中的下方倾斜地出射光,并从输出波导1091向图中的上方倾斜地出射光。相对于端面M倾斜地设置了输出波导1081、1091,由此能够减少从端面M向输出波导1081、1091的返回光。调整透镜20的焦点距离和配置(透镜20和输出波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28 JP 2011-0693331.一种光调制器,在与时间轴上的相邻的比特对应的各光脉冲之间,使偏振波正交,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以及第二光调制部,通过同一调制频率被驱动; 光波导兀件,具有所述第一光调制部的第一调制光传播的第一波导以及所述第二光调制部的第二调制光传播的第二波导,相对于出射端面倾斜地形成所述第一波导,相对于所述第一波导和所述出射端面双方倾斜地形成了所述第二波导; 透镜,使从所述第一波导出射的第一调制光与从所述第二波导出射的第二调制光的光路相互平行; 相位延迟元件,对所述第一以及第二调制光的至少一方赋予相位延迟; 偏振波旋转部,使所述第一以及第二调制光的至少一方的偏振波旋转,在该两个调制光之间使偏振波正交;以及 偏振波合成元件,设置在所述透镜的后级,对所述偏振波正交的第一调制光和第二调制光进行偏振波合成, 所述相位延迟元件的光传播方向的厚度设定为根据所述相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真家泽二,原德隆,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大阪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