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托盘式包裹分拣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4151 阅读:3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拣包裹的设备,其包括数个上包机、上包链盘、链条道轨、托盘小车、格口滑槽驱动装置及张紧装置,而对链条道轨、托盘小车、驱动装置和张紧装置作了新颖结构设计,分拣机的零部件做到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可组装成各种不同长度及形状的环形分拣机,传动平稳、噪声低、也适用高速分拣,本设备具备了推广应用的条件。(*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分栋包裹的设备。目前已有托盘式包裹分栋机包括数只上包台,上包键盘、链条轨道、驱动装置、托盘小车、格口滑槽及张紧装置,大都采用滚子链条作驱动链,托盘小车有四只在同一水平面的轮子,运行在型钢导轨上;驱动装置采用链轮带动滚子链的方式,张紧装置采用螺杆弹簧张紧,滚子链与链轮冲击噪声大;托盘小车只有导轨一个方向限位,自由度大,容易产生跳动运行不平稳;张紧装置随着链条的拉伸、磨损,需不断更换张紧轨道,这给维修机器带来不便,噪声大不仅影响分栋人员的健康,而且也降低分栋效率。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驱动稳定、可以自动张紧运行稳定可靠,低噪声的包裹分栋机。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新型包裹分栋机包括数只上包台、上包键盘、链条轨道、托盘小车、驱动装置、张紧装置及格口滑槽,链条轨道中的两条导轨一高一低平行布局,导轨的横截面呈方形,其有上下内外四个平面,链条呈长方体形,链条的一端称尾,开口端称头,头端有水平安装,也有垂直安装,若干只链条头尾相接,即水平垂直交叉连接,形成环形链条位于两导轨之间,链条上水平方向穿一行走轮轴,其轴两端各有一只绕轴转动的行走轮,一轮与导轮上平面接触,一轮与另一导轨的下平面接触;链条上垂直方向穿一动力轮轴,其轴两边分别有一只定位轮及一只驱动轮,上定位轮与导轨的内侧平面接触,下定位轮与另一导轨的内侧面接触,下定位轮的下边有一只驱动轮;驱动装置上一螺杆推动着驱动轮使链条连续运转;马达与传送带之间连接一液力偶合器;托盘小车包括立轴、滚轮、解扣套筒、支轴、压簧、垫块、斜板、托盘滚轮及小车外壳,小车外壳顶端固定着托盘,其内安装一斜板,该板与解扣套筒上的滚轮接触,支轴平行于导轨,安装在小车外壳上,解扣套筒下端有两只相对滚轮,套筒配装在立轴上,立轴固定在链条上;格口滑槽相对小车前进方向向后倾斜60°,在滑槽附近有一套落包机构,其包括电磁铁及落包器,落包器在电磁铁控制下,可升高到与解扣套筒下端的滚轮等高度並相接触;重锤活动张紧装置,由三部平板小车、重锤及张紧轨道构成,小车有行走轮、定位轮、定位轮起到防止小车左右移动的作用,三部小车,其中两部固定在R型张紧导轨两边,一部放置在R的顶端,小车上垂直吊挂一重锤,张紧导轨与内外导轨对应相衔接,接口重合处各对半,衔接处可摩擦位移,而不脱开。当重锤拉动小车时,小车带动张紧导轨,向重锤方向位移,此时内外导轨与张紧导轨之间产生缝隙,行走轮沿着张紧导轨运行时,运行到间隙处,行走轮的宽度的二分之一在导轨上或二分之一在张紧导轨上,行走轮可顺利地在张紧导轨上运行,不会产生振动,因此整体来看,小车便在轨道上平稳地运行着。托盘小车固定在驱动链条上,並在导轨内上、下、左右方向上有限位,而轮子多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在一般正常情况或外来冲击力的作用下,不致产生较大噪声,解扣套筒顶端的小滚轮起支承小车外壳,确保翻斗自锁,保持托盘的平稳;解扣套筒的下端小滚轮,其与落包器接触,控制托盘绕支轴倾翻,小滚轮与落包器的渐开线板成一锐角,避免了“死点”的产生,托盘小车的复位是靠反方向渐开线板,马达与传送带之间采用液力偶合器,其起到缓速起动电机,限制了电机过载及克服标准式鼠笼电机启动力矩小的缺点。当驱动装置启动后,螺杆及动力驱动轮使链条、托盘小车绕导轨运行,当运行到某一指令格口时,落色器被电磁铁顶到一定高度,迫使解扣套筒旋转,套筒上的滚轮使托盘小车绕轴翻转,将该指令格口的包裹落入滑槽内,有一与落包器曲线,反方向安装的装置,使小车复位。本技术综合考虑,采用了新颖的链条道轨设计,合理的张紧装置、低噪声的驱动装置,及可靠的小车张紧装置,使整机运转平稳,低噪声,在技术及造型上较原包裹分栋机取得显著进步。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动力轮轴3、行走轮轴4与轨道1、2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链条12、13,与动力轮轴3、行走轮轴4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行走轮轴4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托盘小车35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托盘小车图5的左视图;图7是本技术驱动装置34结构图;图8是本技术张紧装置36俯视图;图9是本技术图8的A-A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图9的左视图;图11是本技术图8导轨1与张紧导轨29连接的放大图12是本技术落包器40与滑槽39的结构示意图。附图编号1-内导轨,2-外导轨,3-动力轮轴,4-行走轮轴,5-动力轴,6-上定位轮,7-下定位轮,8-驱动轮,9-行走轴,10-内行走轮,11-外行走轮,12-水平链条,13-垂直链条,14-安装块,15-立轴,16-滚轮,17-解扣套筒,18-支轴,19-压簧,20-垫块,21-斜板,22-托盘,23-小轴,24-小滚轮,25-螺杆,26-液力偶合器,27-平板小车,28-重垂,29-张紧导轨,30-定位轮,31-行走轮,32-小车行走道轨,33-链条轨道,34-驱动装置,35-托盘小车,36-张紧装置,37-上包机,38-上包键盘,39-滑槽,40-落包器,41-电磁铁,42-小车外壳,43-马达,44-传送带。实施例本技术是由链条轮道33、驱动装置34、托盘小车35、张紧装置36、格口滑槽39、上包机37及上包键盘38组成。链条轨道33由内外导轨1、2,动力轮轴3、行走轮轴4、水平链条12及垂直链条13构成,内外导轨1、2横截面呈方形,由方管钢料制作,两导轨一高一低平行安装,可组成封闭的方形轨道或圆形轨道,链条12、13头尾相接,位于两导轨之间也构成封闭式的方形或圆形,链条12、13结构相同,链条12呈长方体,头部开叉,开叉是水平安装,而链条13头部开叉是垂直安装,两者头尾相接,在链条12的开叉头与链条13尾相街接,在其水平串接一行走轮轴4,其行走轴9穿过链条12、13,两端分别安装一只活动轮,即内行走轮10及外行走轮11,内行走轮10与内导轨1的上端面相接触,外行走轮11与外导轨2的下端面接触;安装在链条13垂直开叉口及链条12尾处的动力轮轴3,其由动力轴5,上下定位轮6、7及驱动轮8构成,动力轴5垂直穿链条13、12,动力轴5的上端,中部及下端分别套装着上定位轮6、下定位轮7及驱动轮8,三只轮子可绕轴旋轴,上下定位轮6、7又分别与外内导轨2、1的内侧面接触,每隔一定距离,在轮轴4与3之间的链条上固定一只安装块14,其上又垂直固定一只立轴15,立轴15中间部位套装一只可旋转的解扣套筒17,其下边两边各有一只臂杆。臂杆上安装滚轮16,滚轮16可转动,臂与套筒17固定为一体,解扣套筒上端有两只180°布局的臂,每只臂上有一小轴23,其上安装一只小滚轮24;立轴15的顶端横穿一支轴18;支轴两端固定在小车外壳42上,支轴一端套装一压簧19,支轴平行于导轨1、2安装,小车外壳体42内安装一斜板21,其上固定一垫板20,斜板与小滚轮24接触;小车外壳24的顶部安装一只可绕支轴18左右翻转的托盘22;驱动装置34,马达与传送带之间安装一只液力偶合器;皮带连接螺杆25,其螺旋槽内至少有二只或二只以上的驱动轮8与其同时啮合;有三部平板小车27,其分别固定在两条张紧轨道29的靠近导轨接头处及张紧轨道29端部,小车行走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包裹分栋的设备,包括数只上包台、上包键盘,链条软道、托盘小车、驱动装置,张紧装置及格口滑槽,其特征在于:a、链条轨道33由内外导轨1、2、动力轮轴3、行走轮轴4、水平链条12及垂直链条13构成,内外导轨的横截面呈方形,其 有上下、内外四个平面,两导轨一高一低平行安装,链条12、13结构相同,是长方方体,一头开叉,链条12是开叉口水平安装,而链条13,开叉口是垂直安装,链条12的开叉口与链条13尾相接处,水平串接一只行走轮轴4,其行走轴9穿过链条12、13,轴的两端分别安装一只内行走轮10及外行走轮11,内行走轮与内导轨1的上端面接触,外行走轮11与导轨2的下端面接触;安装在链条13垂直开叉及链条12尾相接处的动力轮轴3,其动力轴5垂直穿链条13、12、动力轴5的上端安装一只可转动的上定位轮6,其与导轨2的内侧面接触,动力轴5的中端及下端分别安装一只可转动的下定位轮7及驱动轮8,下定位轮7与内导轨1的内侧面相接触;每隔一定的隔离,轮轴4与3之间的链条上固定一只安装块14,其上垂直固定着一只立轴15,其上支托着托盘小车35;b、 驱动装置34包括螺杆25、传送带44、液力偶合器26及马达43,在马达43与传送带44之间连接一液力偶合器26,传送带连接螺杆25,其与驱动轮8相啮合。c、托盘小车35,主要由立轴15、滚轮16、解扣套筒17、支轴18、压簧19、垫块2 0、斜板21、托盘22、小轴23、小滚轮24及小车外壳42构成,立轴15中间部位套装一只可转动的解扣套筒17,其下端两边呈90°的两根长臂上分别安装一只转动的滚轮16,解扣套筒17的上端同下端相似也有两根呈180°的长臂、臂“凹”形向上,其上也分别水平安装一只小轴23,小滚轮24套装在小轴23上,小滚轮24可转动;立轴15的顶端横穿一支轴18,支轴两端固定在小车外壳42上,其一端安装一压簧19、支轴平行于导轨1、2安装;小车外壳42内固定着约45°角方向安装的斜板21,其上固定一只垫块20,斜板与小滚轮24接触,小车外壳42的顶部固定一只“凹”形的可绕支轴18左右翻转的托盘22;d、滑槽39呈槽状,其由上半部及下半部构成,上半部向下倾斜45°下半部与导轨2侧板69°夹角,滑槽39相对小车前进方向向后倾斜60 °;位于滑槽39处的导轨2下边,有电磁铁41控制的可升降的落包信号器40,其上升到与滚轮16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祖荫吴振麟相定德钱同庆宋倩徐志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邮政科学技术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