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壳体型泵及双层壳体型泵的扬程调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841478 阅读:2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2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双层壳体型泵及双层壳体型泵的扬程调整方法,在双层壳体型泵中,无需进行大规模的工程,能够在不进行泵的分解的情况下调整泵的性能,特别是能够进行扬程调整。双层壳体型泵具备:设置于旋转轴上的叶轮、覆盖所述叶轮的内侧壳体、覆盖所述内侧壳体且具有流体的吸入口及喷出口的外侧壳体,在所述双层壳体型泵中,设置连通孔,该连通孔将形成在所述内侧壳体与外侧壳体之间且与所述喷出口连通的空间、和在所述内侧壳体内且与滞留在所述空间内的流体相比为低压的流体的流路连通,在所述连通孔上安装有具有贯通孔而调整所述连通孔径的孔径调整构件。此外,所述孔径调整构件从所述贯通孔径不同的多个孔径调整构件中选择,以使泵的扬程成为规定的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所述双层壳体型泵具备设于旋转轴上的叶轮、覆盖所述叶轮的内侧壳体、以及覆盖所述内侧壳体且具有流体的吸入口及喷出口的外侧壳体。
技术介绍
近年来,对具备设于旋转轴上的叶轮、覆盖所述叶轮的内侧壳体、以及覆盖所述内侧壳体且具有流体的吸入口及喷出口的外侧壳体的双层壳体型泵的性能调整的要求提高。在转速恒定的情况下,作为泵的性能调整的方法,公知有在泵的喷出侧的管路设置能够调整开度的控制阀的技术。然而,这种方法由于在管路中设置了控制阀,因此产生压 力损失,导致泵效率降低。因此,对于能够不依靠该控制阀来实施的泵的性能调整的要求提闻。因此,以往,在实施泵的性能调整时,通过实施叶轮的外径或形状的调整、涡形部的流路修正、形状变更等来实施泵的性能调整。然而,叶轮的外径或形状的调整、涡形部的流路修正和形状变更等均需要将泵分解并实施叶轮或内侧壳体的更换或加工。因此,泵完成后的性能调整需要进行泵的分解这样大规模的工程,对于性能调整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尤其是,在将泵设置在使用现场后,根据泵的设置场所等的不同,泵分解后的叶轮或内侧壳体的加工难以进行而需要进行更换的情况时常发生,在泵的使用现场进行的性能调整大多尤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进而,在实施叶轮的更换或加工并实施转子的调整而进行泵的性能调整时,必须重新考虑转子振动,该重新考虑的时间及成本也必须花费。此外,在实施转子的调整而实施性能调整时,每个泵的转子形状可能不同,因而不具备互换性。因此,作为使泵的性能调整容易化的技术,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叶轮,在该叶轮中,在叶轮的相互邻接的一方的主翼的背面与另一方的主翼的表面之间设置有位于比叶轮的外径靠内侧的位置而从一方的主翼的背面向另一方的主翼的表面延伸的分隔翼。由此,能够利用叶轮的调整而容易进行特性曲线的调整。此外,作为泵的能力所涉及的技术,公开有冠以动力转向泵的如下技术,S卩,通过节流通路将从泵喷出的压力流体向动力转向装置送出,并通过调整旁通通路的开度的流量调整阀使余流向泵的吸入侧回流。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7-05159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6-34997号公报然而,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技术中,虽然叶轮的调整本身变得简单,但为了调整叶轮而无法避免要将泵分解,而且也必须重新考虑调整后的转子振动。此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并不是关于泵的性能调整的技术,即使使用该技术也无法进行泵的性能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于具备设于旋转轴的叶轮、覆盖所述叶轮的内侧壳体、以及覆盖所述内侧壳体且具有流体的吸入口及喷出口的外侧壳体的双层壳体型泵而言,无需进行大规模的工程,能够在不进行泵的分解的情况下调整泵的性能,特别是能够进行扬程调整。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专利技术中,双层壳体型泵具备设置于旋转轴上的叶轮、覆盖所述叶轮的内侧壳体、覆盖所述内侧壳体且具有流体的吸入口及喷出口的外侧壳体,所述双层壳体型泵的特征在于,设置有连通孔,该连通孔将形成在所述内侧壳体与外侧壳体之间且与所述喷出口连通的空间、和在所述内侧壳体内且与滞留在所述空间内的流体相比为低压的流体的流路连通,在所述连通孔上安装有具有贯通孔而调整所述连通孔径的孔径调整构件。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孔径调整构件可以使用后述的套管或节流孔(orifice)等。由此,滞留在形成于所述内侧壳体与外侧壳体之间的空间内的流体的一部分在压力差的作用下通过安装在所述连通孔上的孔径调整构件的贯通孔而在所述低压的流体的流路内合流。在此,滞留在所述空间内的流体是通过所述双层壳体型泵被升压的高压的流体,与滞留在所述空间内的流体相比为低压的流路内的流体在此后进一步被升压。即,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双层壳体型泵中被升压的流体的一部分返回泵内的升压过程的上游侧而循环。由此,即使来自外部的流体向双层壳体型泵的吸入流量及喷出流量恒定,通过叶轮的流量也会在所述吸入流量及喷出流量的基础上增加循环的流体的量。由此,即使向泵的吸入流量及喷出流量恒定,叶轮所承担的工作量也会发生变化,泵的扬程发生变化。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泵的性能调整。此外,优选,所述孔径调整构件从所述贯通孔径不同的多个孔径调整构件中选择,以使泵的扬程成为规定的范围。由此,由于能够通过孔径调整构件的选择来调整泵的扬程,因此只要事先准备孔径不同的多个调整构件,仅通过更换孔径调整构件就能够调整泵的扬程,能够简单地实施泵的性能调整。此外,优选,所述连通孔设置在能够从泵的外部对所述孔径调整构件进行装拆的位置。由此,由于能够从泵的外部更换孔径调整构件,所以无需分解泵而能够简单地在短时间内实施泵的性能调整。此外,优选,所述叶轮在所述旋转轴上设有多级,在所述内侧壳体内具有供通过上游侧的所述叶轮而升压后的流体向下游侧的叶轮输送的中间流路,所述连通孔将形成在所述内侧壳体与外侧壳体之间的空间和所述中间流路连通。叶轮设置成多级的泵通常用于使流体升压至高压。因此,在使所述连通孔形成为将形成在所述内侧壳体与外侧壳体之间的空间、和完全未升压的状态的流体的流路连通时,其压力差大而会以设置在连通孔上的孔径调整构件的贯通孔径的微小的差异而使泵的扬程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将所述连通孔形成为将形成在所述内侧壳体与外侧壳体之间的空间和所述中间流路连通。所述中间通路是通过至少为I级以上的叶轮升压后的流体所流通的流路,因此能够将所述连通孔的前后的压力差抑制得小,能够防止以所述贯通孔径的微小的差异使泵的扬程变化得大的情况。 此外,优选,所述多个孔径调整构件是具有孔径各不相同的贯通孔的套管。由此,仅通过将套管相对于连通孔插入及拔下就能够进行相对于连通孔装拆,能够使孔径调整构件相对于连通孔的装拆变得简单。此外,为了解决课题,作为方法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层壳体型泵的扬程调整方法,所述双层壳体型泵具备设置在旋转轴上的叶轮、覆盖所述叶轮的内侧壳体、覆盖所述内侧壳体且具有流体的吸入口及喷出口的外侧壳体,所述双层壳体型泵的扬程调整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将形成在所述内侧壳体与外侧壳体之间的空间、和在所述内侧壳体内与滞留在所述空间内的流体相比为低压的流体的流路连通的连通孔上,安装从贯通孔径不同的多个孔径调整构件中选择的使泵的扬程成为规定的范围的孔径调整构件。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对于具备设于旋转轴的叶轮、覆盖所述叶轮的内侧壳体、以及覆盖所述内侧壳体且具有流体的吸入口及喷出口的外侧壳体的双层壳体型泵而言,无需进行大规模的工程,能够在不进行泵的分解的情况下调整泵的性能,特别是能够进行扬程调整。附图说明图I是实施方式的双层壳体型泵的剖视图。图2是套管的示意图。图3是比较例的双层壳体型泵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例。其中,在没有特定记载的情况下,记载于该实施例中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及其相对配置等并不意为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限定于此,仅为单纯的说明例。实施例图I是实施方式中的双层壳体型泵的剖视图。首先,使用图I说明实施方式中的双层壳体型泵的整体结构。双层壳体型泵I具备设置成多级(图I中为6级)的第一叶轮12、设置成多级(图I中为5级)的第二叶轮14、覆盖第一叶轮12及第二叶轮14的内侧壳体2、覆盖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2.24 JP 2010-0381261.一种双层壳体型泵,其具备设置于旋转轴上的叶轮、覆盖所述叶轮的内侧壳体、覆盖所述内侧壳体且具有流体的吸入口及喷出口的外侧壳体,所述双层壳体型泵的特征在于, 设有连通孔,该连通孔将形成在所述内侧壳体与外侧壳体之间且与所述喷出口连通的空间、和在所述内侧壳体内且与滞留在所述空间内的流体相比为低压的流体的流路连通, 在所述连通孔上安装有具有贯通孔而调整所述连通孔径的孔径调整构件。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层壳体型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径调整构件从所述贯通孔径不同的多个孔径调整构件中选择,以使泵的扬程成为规定的范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壳体型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孔设置在能够从泵的外部对所述孔径调整构件进行装拆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I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次隆宏青木聪明福田秀俊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