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硒掺杂镁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38766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2 04:58
一种具有较高初始容量,同时具备较好的电化学特性和循环稳定特性的硒掺杂镁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化合物MgxMyMo6S8-ZSez,式中M为锰、镍、铜、钴、锌等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过渡金属,x、y和z的取值范围为:2≥x>0,2≥y>0、3>z>0;所述MgxMyMo6S8-ZSez结晶度好,纯度高,能进行二价镁阳离子的可逆嵌/脱;其作为镁电池的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充放电行为,充放电曲线均具有两个稳定充放电平台,小电流充放电条件(0.1C)下放电容量为100~108mAh/g,经100次循环,容量仍为初始容量的8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镁二次电池电极材料,特别是一种硒掺杂的镁二次电池正极材料。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发展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使得寻求对环境友好且资源丰富的电极材料成为迫切需要。目前投入生产的二次电池以锂离子电池为主,但它的价格,安全性仍达不到要求。镁离子电池跟锂离子电池原理类似,镁的价格低廉(约为锂的1/24)、环境友好、熔点高^49°C)、易加工处理、安全性更高,因此镁离子电池是一种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化学电源。谢弗雷尔相(Chevrel phases,简称CPs)化合物MxMo6T8(其中,M=金属, T=S, Se, Te),是一种典型的层状结构混合导体,当某些客体金属进入CPs晶格内,其仍保留原有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很好地实现了电能和化学能的相互转化。这种材料可以作为超导体,催化剂,热电材料以及电极材料,因而被广泛研究。此类化合物离子导电性好,电导率高(IO2 103S/cm),密度大(5. 5 6. Og/cm3),作为电极材料可以提供较大的功率密度和能量山/又oCps不仅允许一价离子(如Li+,Na+)嵌入,也允许多价离子(如Zn2+,Mg2+)的快速传导。1998年D. Aurbach报道的Mo3S4 (Cheverel相硫化物)作为镁二次电池正极材料表现出优良的电化学性能。由于其室温下稳定性较差,必须从稳定的金属相(如Cu2Mo6S8)中提取,因此不适合大量的生产应用,限制了其发展。分子结构中的M金属可以使整个化合物结构稳定,同时极大地影响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能。当MgxMo6S8作为镁二次电池正极材料时,其表面容易生成MgO钝化膜,阻止了内部活性物质的进一步反应,表现出较差的电化学活性。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硒掺杂可以改变了镁离子电化学嵌入的几何位置,降低了镁离子在硫化物中阻滞作用,并改善镁离子在硫化物中的流动性,改性Cps化合物MgxMyMo6S8^zSez结构稳定,电化学性能良好,是镁二次电池的理想正极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高初始容量,同时具备较好的电化学特性和循环稳定特性的硒掺杂镁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化合物MgxMyMo6S8_zSez。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硒掺杂镁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其化学结构式为MgxMyMo6S8_zSez,式中M为锰、镍、铜、钴、锌等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过波金属,X和y、z的取值范围为2彡x>0,2彡y>0、3>z>0。本专利技术采用镁的化合物、过波金属M的硫化物、钥的硫化物、金属钥粉、金属硒粉为原料,氯化钾或氯化钠为反应介质,氩气为保护气体,经高温熔盐反应制备硒掺杂化合物粉末,得到本专利技术所述硒掺杂镁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该正极材料为黑色粉末。本专利技术的硒掺杂镁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具体制备方法如下将原料镁的化合物、过波金属M的硫化物、钥的硫化物、金属钥粉、金属硒粉按照原子的摩尔比为Mg:M:Mo:Se x:y:6:z的比例(其中钥的硫化物和金属钥粉按钥原子的摩尔比为2:1)充分研磨,其中x、y和z的取值范围为2彡x>0,2彡y>0,3>z>0。按上述5种原料总质量与氯化钾或氯化钠的质量比为I : 2称取氯化钾或氯化钠,将上述六种原料混合用玛瑙研钵研磨4 6分钟。将研磨后混合物放入坩埚中盖上坩埚盖,在真空管式石英加热炉中分段升温(反应在氩气气氛下进行,反应物放入炉体抽真空通氩气后升温),Ih升温至250°C保温2h,然后4h升温至850°C同时保温60h,然后控制降温速度3 7V Mn,降温至室温。将产物用去离子水清洗两次并超声波溶解10分钟,以去除产物中的盐和团聚块。去盐产物用真空漏斗去水,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干燥后将产物放入玛瑙研钵中研磨,得到所需制备的粉体即本专利技术所述硒掺杂镁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镁的化合物为氧化镁、氢氧化镁。 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掺杂过波金属M为锰、镍、铜、钴和锌等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过波金属。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过波金属硫化物为硫化锰、硫化镍、硫化铜、硫化钴和硫化锌等过渡金属硫化物。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钥的硫化物为二硫化钥。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金属钥粉为纯度为99. 99%的金属钥粉。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金属硒粉为纯度为99. 95%的金属硒粉。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硒掺杂镁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粉末材料的颗粒尺寸为0. I 10 u m0本专利技术所述硒掺杂镁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也可通过现有常规方法制备。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在于采用了熔盐作反应介质,制备硒掺杂的粒径小、颗粒分布均匀的亚微米级的MgxMyMo6S8_zSez作为镁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由于CPs的特殊晶体结构,该材料结晶度好,纯度高。能进行二价镁阳离子的可逆嵌/脱。其作为镁电池的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充放电行为,充放电曲线均具有两个稳定充放电平台,小电流充放电条件(0. 1C)下放电容量为10(Tl08mAh/g,经100次循环,容量仍为初始容量的80%以上。附图说明图I为实施例I制备得到的化合物Mgl.5Cu2M06S7.5Se(l.5的X-射线衍射图谱。图2为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化合物MguNiuMc^SuSe^的扫描电镜照片。图3为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化合物Mga5C02M06S6.5Sei.5在充放电倍率为0. IC时的充放电曲线。图4为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化合物MguNiuMc^SuSe^的x_射线衍射图谱。图5为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化合物Mga5C02M06S6.5Sei.5的x_射线衍射图谱。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但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下实施例中制备得到的可充电池正极材料化合物粉末在可充电池中,制备及测试方法如下用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可充电池正极材料为电极活性材料,乙炔黑为导电剂,聚偏氟乙烯(PVDF)为粘接剂,工作电极的组成重量比为电极活性材料乙炔黑粘接剂=8:1:1;将电极各组分物质按上述比例在无水N-甲基吡咯烷酮(简称NMP)中调成糊状,均匀涂在铜箔上,加压(约200Kg/cm2)成型,60° C真空烘干,制得工作电极重一般约为IOmg/cm2。以工作电极为正极,金属镁或镁合金AZ31为对电极,Celgard2400为隔膜,0. 25mol/L-1Mg(AlCl2BuEt)ZfflF为电解液,在充氩气的手套箱中组装成扣式电池,手套箱中含水量小于Ippm0在0. 2V-2. OV的电压范围内,以0. IC的速度在LAND电池测试仪上(武汉蓝电电子有限公司)进行充放电的测试。实施例I、化合物 Mg1. 5Cu2Mo6S7. 5Se0.5 的制备·I、采用氧化镁、硫化铜、二硫化钥、钥粉、硒粉为原料,原料的用量按原子的摩尔比为Mg : Cu : Mo : Se = I. 5 : 2 : 6 : 0. 5的比例称取,其中氧化镁6. 0克、硫化铜I. 92克、二硫化钥6. 4克、钥粉I. 92克、硒粉0. 395克,并按上述称取物总质量与氯化钾质量比为I : 2称取氯化钾33. 27克。2、将原料及氯化钾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后在氩气中快速升温到250°C,培烧2h,然后4h升温到1020°C,灼烧60h,最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硒掺杂镁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结构式为MgxMyMo6S8_zSez,所述M为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过渡金属,所述x、y和z的取值范围为2彡x>0,2彡y>0、·3>z>0。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硒掺杂镁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M为锰、镍、铜、钴或/和锌。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梅曾小勤吴丹妮张若然丁文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