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驾驶室充液橡胶悬置,包括前悬置和后悬置;前悬置包括前悬置主簧、外套和前悬置流道,前悬置主簧包括外骨架和前悬置内骨架;前悬置主簧和前悬置流道均设于外套的内腔之中;前悬置内骨架设于外骨架之内,前悬置流道设置于外骨架的外周面上;后悬置包括后悬置主簧、外套和后悬置流道,后悬置主簧包括外骨架和后悬置内骨架;后悬置主簧和后悬置流道均设于外套的内腔之中;后悬置内骨架设于外骨架之内,后悬置流道设置于外骨架的外周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驾驶室充液橡胶悬置,具有提高悬置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悬置系统的减震降噪效果并提高驾驶室的舒适性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驾驶室充液橡胶悬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汽车的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要求也已经不再局限于车辆的外观以及安全上,对于车辆的舒适性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要求,车辆的平顺性的好坏对于汽车的舒适性有着重要影响。在传统的设计中,商用车驾驶室与车架直接相连,车辆在行驶时所受到的路面冲击将直接传递到驾驶室上,因而驾驶室的平顺性较差。随着人们对汽车乘坐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部分商用车使用橡胶垫作为驾驶室和车架的连接件,这种方式起到了一定的隔振效果,但隔振方式已不能满足现有的需要,于是通过采用驾驶室悬置隔振系统来提高车辆的平顺性。现阶段主要汽车驾驶室悬置有螺旋弹簧驾驶室悬置、钢板弹簧驾驶室悬置、空气弹簧驾驶室悬置和普通橡胶悬置,其主要缺点在于产品隔振率较低,发动机低速运转时振动较大,发动机高速运转时会产生高频噪音。近年来充液橡胶悬置在轿车上的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汽车的舒适性。现有车辆驾驶室悬置大多为普通橡胶悬置,其主要组成部分结构为内外套结构,以橡胶主簧连接内外套,主要由橡胶提供减震性能,产品动刚度较大。使用一般橡胶悬置,低频时驾驶室有大幅振动,高频时车辆噪音大,而且普通结构充液橡胶可靠性不够,易出现漏液,寿命满足不了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避免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驾驶室充液橡胶悬置,以降低车辆的噪音和振动、提高驾驶室的舒适性。本专利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种驾驶室充液橡胶悬置,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前悬置和后悬置;所述前悬置包括前悬置主簧、外套和前悬置流道,所述前悬置主簧包括外骨架和前悬置内骨架;所述前悬置主簧和前悬置流道均设于所述外套的内腔之中;所述前悬置内骨架设于所述外骨架之内,所述前悬置流道设置于所述外骨架的外周面上;在所述前悬置内骨架与所述前悬置流道之间设置有可动膜;所述后悬置包括后悬置主簧、外套和后悬置流道,后悬置主簧包括外骨架和后悬置内骨架;所述后悬置主簧和后悬置流道均设于所述外套的内腔之中;所述后悬置内骨架设于所述外骨架之内,所述后悬置流道设置于所述外骨架的外周面上;在所述后悬置内骨架与所述后悬置流道之间设置有可动膜;在所述前悬置流道和所述后悬置流道之上均设有阻尼孔。本专利技术的驾驶室充液橡胶悬置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所述阻尼孔为圆孔。所述前悬置主簧与外套之间、前悬置主簧与外套之间均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装配。在所述外骨架与后悬置内骨架之间设置有夹具;所述夹具的外周面为圆锥形面。与已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 通过主簧变形压缩主液室内的液体,液体压缩后通过流道使可动膜发生变形。通过流道内液体阻尼消耗振动能量以及可动膜的变形将振动能量消耗,衰减车辆在低速时的大幅振动。同时流道内增加阻尼孔使液体不会在高频振动下发生动态硬化降低车辆高频噪音。通过前后悬置主簧外套内壁橡胶变形以及密封线与主簧和流道过赢配合,确保产品不会漏 液以及流道间不会有液体串联流动。通过夹具消除橡胶因收缩产生的应力,提高产品的寿命。主要方式是通过缩口夹具斜面下降使产品外圆直径缩小29Γ4%,消除因橡胶收缩产生的产品内应力。本专利技术的驾驶室充液橡胶悬置,相对于普通悬置,能够有效衰减驾驶室的振动和噪音,产品结构可靠,不会因寿命不足而漏液使产品失效,结构相对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驾驶室充液橡胶悬置的前悬置主簧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驾驶室充液橡胶悬置的前悬置主簧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驾驶室充液橡胶悬置的前悬置流道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驾驶室充液橡胶悬置的前悬置流道的主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驾驶室充液橡胶悬置的前悬置内骨架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驾驶室充液橡胶悬置的外骨架的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驾驶室充液橡胶悬置的外套的立体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驾驶室充液橡胶悬置的后悬置主簧的立体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驾驶室充液橡胶悬置的后悬置主簧的俯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驾驶室充液橡胶悬置的后悬置流道的立体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驾驶室充液橡胶悬置的后悬置内骨架的主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驾驶室充液橡胶悬置的后悬置主簧的剖视图。图I 12中标号I前悬置主簧,2外套,3前悬置流道,4外骨架,5前悬置内骨架,6后悬置主簧,7后悬置流道,8后悬置内骨架,9可动膜,10阻尼孔,11夹具。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I 12,驾驶室充液橡胶悬置,包括前悬置和后悬置;所述前悬置包括前悬置主簧I、外套2和前悬置流道3,所述前悬置主簧I包括外骨架4和前悬置内骨架5 ;所述前悬置主簧I和前悬置流道3均设于所述外套2的内腔之中;所述前悬置内骨架5设于所述外骨架4之内,所述前悬置流道3设置于所述外骨架4的外周面上;在所述前悬置内骨架5与所述前悬置流道3之间设置有可动膜9 ; 所述后悬置包括后悬置主簧6、外套2和后悬置流道7,后悬置主簧6包括外骨架4和后悬置内骨架8 ;所述后悬置主簧6和后悬置流道7均设于所述外套2的内腔之中;所述后悬置内骨架8设于所述外骨架4之内,所述后悬置流道7设置于所述外骨架4的外周面上;在所述后悬置内骨架8与所述后悬置流道7之间设置有可动膜9 ; 在所述前悬置流道3和所述后悬置流道7之上均设有阻尼孔10。在本专利技术的前悬置和后悬置中,在内外骨架之间形成有主液室,主液室内充满液体,液体压缩后经过流道使得可动膜发生变形,通过主液室内的液体的阻尼和可动膜变形来消耗车辆的振动能量,从而衰减车辆的低速运动时所产生的大幅振动。通过在流道上设置阻尼孔,来使得液体不会在高频振动下发生动态硬化,从而可降低车辆的高频噪音。前后悬置中,外套与主簧之间均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以避免液体泄漏,从而提高悬置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悬置系统的减震降噪效果,从而可提高驾驶室的舒适性。所述阻尼孔10为圆孔,采用圆孔作为阻尼孔,加工制造简单容易。 所述前悬置主簧I与外套2之间、前悬置主簧I与外套2之间均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装配。前后悬置中,外套与主簧之间均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配合比较紧密,以避免液体泄漏。在所述外骨架4与后悬置内骨架8之间设置有夹具11 ;所述夹具11的外周面为圆锥形面。通过夹具消除橡胶因收缩产生的应力,提高产品的寿命。主要方式是通过圆锥形的缩口夹具斜面下降使产品外圆直径缩小29Γ4%,消除因橡胶收缩产生的产品内应力。通过上述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可以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思路和技术指标指定的条件下,进行变更和修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驾驶室充液橡胶悬置,其特征是,包括前悬置和后悬置;所述前悬置包括前悬置主簧(I)、外套(2)和前悬置流道(3),所述前悬置主簧(I)包括外骨架(4)和前悬置内骨架(5);所述前悬置主簧(I)和前悬置流道(3)均设于所述外套(2)的内腔之中;所述前悬置内骨架(5 )设于所述外骨架(4 )之内,所述前悬置流道(3 )设置于所述外骨架(4 )的外周面上;在所述前悬置内骨架(5)与所述前悬置流道(3)之间设置有可动膜(9); 所述后悬置包括后悬置主簧(6)、外套(2)和后悬置流道(7),后悬置主簧(6)包括外骨架(4)和后悬置内骨架(8);所述后悬置主簧(6)和后悬置流道(7)均设于所述外套(2)的内腔之中;所述后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相庭,方烨,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晨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