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流式夹套油热辊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29450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0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溢流式夹套油热辊筒,它包括内管、输入轴、端盖、油管、外筒、内筒、隔板、内环板、接管和支承轴。所述输入轴为空心结构,内管插进其中并与内端密封连接形成双向通道结构,输入轴与内筒之间由4~6根径向安装且密封连接的油管沟通形成回流通道。支承轴内端设有轴向盲孔,内筒与轴盲孔之间由4~6根径向安装且密封连接的油管沟通形成介质进入夹套的通道。所述隔板为有缺口的环形板,多只隔板安装夹套内形成多腔溢流结构,促成介质沿外筒内壁流动,此直接热置换结构增加换热效率,使表面温差小于20℃。本发明专利技术适合各种规格辊筒配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印整机配用的辊筒,具体地讲,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效率高的溢流式夹套油热辊筒
技术介绍
油热辊筒是印整机中直接与布料接触的热交换装置,其换热结构决定了换热效率。传统的油热辊筒是圆柱状容器,换热介质从一端注入后再从另一端排出,内置介质通过外壁对外热置换。此换热结构十分简单,能够实现有效热置换。中国专利号200420080372. I公开了一种夹套式辊筒,该技术采用夹套结构,有效减少辊筒内容积,加快了介质的替换速度,减少了热能损失,提高换热效率。但是,现有技术仍存在一些结构卸陷,即换热介质从一 端注入后再从另一端排出,介质的流淌长度与热能递减成正比,其结果是介质注入端的换热效率高于排出端,形成辊筒表面有温差,通常温差在30°C左右。辊筒表面温差过大,必然影响所传输布料烘干或降温处理质量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换热结构简单、内存介质量少,介质替换快,换热效率高,而且表面温差小的溢流式夹套油热辊筒。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溢流式夹套油热棍筒,它包括内管、输入轴、端盖、油管、外筒、内筒、隔板、内环板、接管和支承轴。所述输入轴为空心轴结构,支承轴为实心轴结构,接管两端分别同轴固定连接输入轴和支承轴。所述端盖为花盘状,输入轴和支承轴分别与端盖密封连接,端盖设有轴向泄油孔沟通夹套。所述内筒和外筒均为圆柱形薄壁筒,相套合后两端与端盖密封连接形成夹套结构,内筒中段内壁轴向相间固定连接内环板。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隔板为环形板,外边均布轴向缺口,2 4只隔板轴向相间地安装在夹套内形成多腔溢流结构。所述内管插进输入轴内孔中与端部密封连接形成双向通道结构。支承轴内端设有轴向盲孔,外壁均布4 6根Φ20 Φ25ι πι径向安装且密封连接的油管沟通轴向盲孔,油管另一端贯穿内筒经密封连接后构成介质进入夹套内的通道。输入轴与内筒之间也设有4 6根Φ20 Φ25πιπι径向安装且密封连接的油管,油管一端贯穿内筒,另一端沟通输入轴内孔形成介质回流通道。上述结构中,隔板外边均布6 12只轴向缺口为半圆形或V形和矩形中的一种,缺口总面积等于油管内孔总面积。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I、套筒中内置隔板构成肋结构,显著增强结构强度和刚性;2、套筒中内置的隔板外边设有缺口,使介质沿外筒内壁流动,此直接热置换结构增加换热效率,减少表面温差;3、夹套内容积小,介质存储量少,介质替换速度快,热能损失小;4、介质仅从输入轴一端进出,减少其它构件的机械加工量和相应的配件,同时减少维修量,经济性好。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A-A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并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I所示的溢流式夹套油热棍筒,它包括内管I、输入轴2、端盖3、油管4、外筒5、内筒6、隔板7、内环板8、接管9和输入轴10。所述输入轴2为空心轴结构,支承轴10为实心轴结构,接管9两端分别同轴固定连接输入轴2和支承轴10。所述端盖3为花盘状,端盖3以内孔与输入轴2和支承轴10分别配合并作密封连接,端盖3设有轴向泄油孔3. I沟通夹套。所述内筒6和外筒5均为圆柱形薄壁筒,相配合后两端与端盖3密封连接形成夹套结构,内筒6中段内壁轴向相间固定连接内环板8。本专利技术中的隔板7为环形板,外边均布轴向缺口,2 4只隔板7轴向相间地安装在夹套内形成多腔溢流结构,促成介质沿外筒内壁流动,此直接热置换结构增加换热效率,减少表面温差。本实施例中隔板7与内环板8配对安装且固定连接,隔板7和内环板8各设两块。所述内管I插进输入轴2内孔中端部密封连接形成双向通道结构。支承轴10内端设有轴向盲孔10. 1,外壁均布4 6根Φ20 Φ25mm径向安装且密封连接的油管4沟通轴向盲孔10. 1,油管4另一端贯穿内筒6经密封连接后构成介质进入夹套内的通道。输入轴2与内筒6之间也设有4 6根Φ 20 Φ 25mm径向安装且密封连接的油管4,油管4 一端贯穿内筒6,另一端沟通输入轴2内孔形成介质回流通道。本实施例为Φ570_溢流式夹套油热辊筒,其中输入轴2和支承轴10所配装的油管4直径为Φ25_,进出通道各配装4根油管4就能满足工况需求热交换介质的流量。本专利技术应用时,首先通过内管I引入介质至接管9内,经油管4进入夹套内一端按隔板7顺序溢流到另一端,再从回流通道的油管4回流到输入轴2内孔与内管I的夹层内外排。在夹套内置多腔溢流结构,促成介质沿外筒内壁流动,此直接热置换结构增加换热效率,减小表面温度误差,实际使用中辊筒表面温度误差小于20°C,比现有技术减少10°C的温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溢流式夹套油热辊筒,它包括内管(I)、输入轴(2)、端盖(3)、油管(4)、外筒(5)、内筒(6)、隔板(7)、内环板(8)、接管(9)和支承轴(10);所述输入轴(2)为空心轴结构,支承轴(10)为实心轴结构,接管(9)两端分别同轴固定连接输入轴(2)和支承轴(10);所述端盖(3)为花盘状,输入轴(2)和支承轴(10)分别与端盖(3)密封连接,端盖(3)设有轴向泄油孔(3. I)沟通夹套;所述内筒(6)和外筒(5)均为圆柱形薄壁筒,相套合后两端与端盖(3)密封连接形成夹套结构,内筒(6)中段内壁轴向相间固定连接内环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⑵为环形板,外边均布轴向缺口,2 4只隔板(7)轴向相间地安装在夹套内形成多腔溢流结构;所述内管(I)插进输入轴(2)内孔中与端部密封连接形成双向通道结构;支承轴(10)内端设有轴向盲孔(10. 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如琴袁恒凤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科世茂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