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滑动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23608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02 1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的滑动辅助装置,包括一连杆机构和一弹性器的组合。连杆机构具有一第一臂,和一枢接第一臂的第二臂;以及弹性器具有一固定端,和一枢接第二臂,随第二臂运动的连接端。一操作力使第一臂带动第二臂产生运动,而相对让弹性器蓄积能量;并且,在第一臂越过一参考轴线后,迫使弹性器释放能量,产生一作用力辅助操作力,提供一方便用户操作滑动模块(例如,滑盖、屏幕)长行程运动的作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用于电子器物的滑动辅助装置,特别是涉及ー种连杆机构、弹性器和一滑动模块或移动机体组合,利于该模块或机体长行程运动的滑动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应用因外力能往复移动或滑动自如的屏幕/滑盖系统,来配装在电子器物上,例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PDA、数字影像机、电子书等,使其滑盖部件可运动而具有开、闭作用;例如,中国台湾第99213473号「滑盖组件及滑盖式电子装置」、第94127654号「滑盖装置」、及第96111996号「滑动模块及应用其之可携式电子装置」等专利案,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 一个有关这类滑盖或滑动模块在操作、运动方面的课题是,这类屏幕/滑盖模块或组件通常应用移动架、连动板、多个弹性组件、连动牵引的线材或设计特别形状的导引轨道等组件的配合,来辅助滑盖模块产生开、闭运动。当它们应用在机体重量或移动距离较大的情形(例如,笔记本电脑的滑动行程约120mm以上)时,反映出操作者推动滑盖模块的初始阶段施カ时间较长,而比较费カ的情形。这是因为操作者必须在抵抗弹性组件的回弾力的情形下,至少推动滑盖模块移动到行程的一半(约60mm)以后,滑盖模块才能藉助弹性组件释放的能量,在行程的后半段获得操作省力的作用;这种情形増加了使用者操作上的难度,尤其对于女性(或小孩、年老)使用者的影响更大,而这种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这些參考数据显示了在有关屏幕/滑盖模块或其相关结合组件在使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情形。如果重行设计考虑滑动模块和相关组件结构,以及上述的应用情形,使其不同于现有的滑动辅助装置,将能改变它的使用型态,増加它的应用范围等手段;例如,在相较于现有技术使它们应用在机体重量或移动距离较大的系统时,让操作者仅需推动滑盖模块较短的行程,即能使滑盖模块具有自行移动的作用,实质上将能改善现有技艺推动滑盖模块的初始阶段比较费カ的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滑动辅助装置,包括ー连杆机构和ー弹性器的组合。连杆机构具有一第一臂和一枢接该第一臂的第二臂;所述弹性器具有一固定端和ー枢接第二臂随第二臂运动的连接端。一操作力能使第一臂带动第二臂产生运动,让弹性器蓄积能量;并且,在第一臂越过ー參考轴线后,迫使弹性器释放能量,产生一作用カ辅助操作力,提供一方便用户操作滑动模块(例如,滑盖、屏幕)长行程运动的作用。根据本技术的滑动辅助装置,第一臂和第二臂分别定义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第一臂的第一端固定或枢接在一滑动模块的载体上;第一臂的第二端和第二臂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臂的第一端固定或枢接在一固定机体的基板上。所述弹性器的固定端枢接在固定机体的基板上;所述弹性器的连接端枢接在第二臂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当用户操作滑动模块从关闭位置(或定义为第一位置)向打开位置(或定义为第二位置)移动时,使第一臂带动第二臂产生运动,让该弹性器蓄积能量;在第一臂越过參考轴线后,迫使所述弹性器释放能量,产生一作用力辅助滑盖模块朝第二位置运动。本技术的滑动辅助装置能产生一作用カ辅助操作力,方便用户操作滑动模块(例如,滑盖、屏幕)长行程的运动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图I是本技术连杆机构、弾性器和滑动模块、固定机体的组合实施例示意图;图中显示了两组连杆机构和弹性器形成对称型态的分别设置在该滑动模块和固定机体两边区域的情形。图2是图I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图中显示一组连杆机构和弹性器的情形。图3是图I的平面示意图;图中显示该连杆机构位在初始位置(即,滑动模块位在关闭位置)的情形。图4本技术作动示意图ー;图中描绘了第一臂运动到參考轴线的情形。图5是本技术作动示意图ニ;图中描绘了第一臂越过參考轴线的情形。第6图是本技术作动示意图三;图中显示了滑动模组位在关闭位置,及第一、ニ臂和弹性器的配合情形。附图标记说明10是连杆机构11是第一臂12是第二臂I la、12a 是第一端I lb、12b 是第二端20是弹性器21是固定端22是连接端30是滑动模块31是载体32是轨道40是固定机体41是基板42是轨道X是參考轴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2所示,本技术电子设备的滑动辅助装置包括一连杆机构和ー弾性器的组合;连杆机构10具有一第一臂11,和一枢接第一臂11的第二臂12 ;以及弹性器20,配装在第二臂12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臂11和第二臂12分别定义有一第一端I la、12a和一第二端llb、12b。第一臂11的第一端Ila固定或枢接在一滑动模块30 (例如,屏幕或滑盖)的载体31上;第一臂11的第二端Ilb和第二臂12的第二端12b连接。第二臂12的第一端12a固定或枢接在一固定机体40的基板41上。滑动模块30和固定机体40分别设置有一相配合的轨道32、42,使滑动模块30能在固定机体40上形成移动自如的型态。图I、图2也显示了弹性器20选择ー拉伸弹簧的型态;弹性器20具有一固定端21,和ー枢接第二臂12,随第二臂12运动的连接端22。图中描绘了弹性器20的固定端21枢接在固定机体40的基板41上;以及,弹性器20的连接端22枢接在第二臂12的第一端12a和第二端12b之间。更确切的说,弾性器20的连接端22枢接在接近第二臂第一端12a的位置上。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滑动辅助装置定义有ー參考轴线X。假设滑动模块30从关闭位置(或定义为第一位置)向打开位置(或定义为第二位置)移动的方向定义为垂直方向;则所述的參考轴线X相对于滑动模块3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方向一水平參考线。參考轴线X以第一臂11的第二端Ilb或第二臂12的第二端12b为基准点,向水平方向延伸的一条參考线。因此,当用户操作滑动模块30从关闭位置(或第一位置)向打开位置(或第二位 置)移动时,使第一臂11带动第二臂12产生运动,而相对让弹性器20蓄积能量;并且,在第一臂11越过參考轴线X后,迫使弹性器20释放能量,产生一作用力辅助滑动模块30朝第二位置运动。如图3所示,连杆机构10位在初始位置(B卩,滑动模块30位在关闭位置)的情形。详细来说,当滑动模块30从关闭位置朝打开位置(即,图中上方)推动时,带动第一臂11的第一端Ila向图中上方运动,而相对迫使第二端Ilb带动第二臂12的第二端12b向图中侧边运动或偏摆,使第二臂12拉伸弹性器20蓄积能量。如图4、图5所示,当第一臂11的第一端Ila向图中上方运动,越过參考轴线x后,配合弹性器20释放先前蓄积的能量,使滑动模块30自动向第二位置或图中上方运动,迫使第一臂第二端Ilb和第二臂第二端12b向图中侧边方向运动,而到达图6所显示的位置。此时,滑动模块30位于打开位置(或第二位置)。须加以说明的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滑动辅助装置在用户推动滑动模块30移动约总行程的1/4 2/5距离(即,这滑动模块30的外力推动行程小于现有技术需推动一半以上的行程)时,滑动模块30即会自动朝打开位置运动;特别适于提供应用在具有长行程运动的电子设备,像现有技术操作较费カ的情形,获得明显的改善。上述图中也显示了连杆机构10和弹性器20较佳的应用了形成对称型态的两组连杆机构10和弹性器20 ;分别配装在滑动模块30和固定机体40两边的区域或位置上。所述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的滑动辅助装置,其特征是,包括ー连杆机构和ー弹性器,定义有一參考轴线;所述连杆机构系包括一第一臂;一第二臂,枢接第一臂;所述弹性器随第二臂运动,具有一固定端和一连接端;所述的连接端枢接在第二臂。2.如权利要求I所述电子设备的滑动辅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分别定义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所述第一臂的第一端枢接在一滑动模块上;所述第一臂的第ニ端和第二臂的第二端连接;以及所述第二臂的第一端枢接在一固定机体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电子设备的滑动辅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滑动模块和固定机体分别设置有一相配合的轨道,使滑动模块在固定机体上形成移动自如的型态。4.如权利要求I所述电子设备的滑动辅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性器是ー拉伸弹簧的型态。5.如权利要求2所述电子设备的滑动辅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性器的固定端枢接在所述固定机体上;所述弹性器的连接端枢接在第二臂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6.如权利要求2项所述电子设备的滑动辅助装置,其特征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安赐戴伟翰买健诚
申请(专利权)人: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