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装置,包含一腔体、一散热器、一导管、一第一毛细结构以及N个蒸汽通道,其中N为一正整数。腔体的内部具有一蒸发室以及一补偿室,其中蒸发室具有一蒸汽出口,且补偿室具有一液体入口。散热器设置于腔体的一第一侧的外壁上且至少覆盖补偿室。导管穿设于散热器中,其中导管的一第一端连接于蒸汽出口且导管的一第二端连接于液体入口。第一毛细结构形成于蒸发室中。N个蒸汽通道形成于第一毛细结构中,且第一毛细结构将N个蒸汽通道与补偿室隔绝。(*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ー种散热装置,尤指ー种回路式热管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散热装置与电子产品的发展息息相关。由于电子产品在运作吋,电路中的电流会因阻抗的影响而产生不必要的热能,如果这些热能不能有效地排除而累积在电子产品内部的电子元件上,电子元件便有可能因为不断升高的温度而损坏。因此,散热装置的优劣影响电子产品的运作甚巨。目前,电子产品最常用的散热装置是通过将热管的一端接触会产生热的电子元件,另一端连接散热鳍片,并以散热风扇对散热鳍片进行散热。然而,随着电子元件运算速度的提高,其单位时间所产生的热能也随的增加,使得现有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已不敷使用,而容易造成电子元件产生热囤积。因此,如何更加快速地将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能散去,便成为发展散热装置的ー个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提升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其包含一腔体,其内部具有一蒸发室以及ー补偿室,该蒸发室具有一蒸汽出ロ,该补偿室具有一液体入口;—散热器,设置于该腔体的一第一侧的外壁上且至少覆盖该补偿室;ー导管,穿设于该散热器中,该导管的一第一端连接于该蒸汽出口且该导管的一第二端连接于该液体入口 ;以及一第一毛细结构,形成于该蒸发室中;以及N个蒸汽通道,形成于该第一毛细结构中,该第一毛细结构将该N个蒸汽通道与该补偿室隔绝,N为ー正整数。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另包含一蒸汽收集空间,形成于该蒸发室中且连通该N个蒸汽通道与该蒸汽出口。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N个蒸汽通道中的M个蒸汽通道位于该腔体的一第二侧的内壁上,M为ー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且该第二侧与该第一侧相対。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N个蒸汽通道中的P个蒸汽通道位于该第一侧的内壁上,P为一正整数,且P与M的和小于或等于N。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N个蒸汽通道中的Q个蒸汽通道位于该M个蒸汽通道与该P个蒸汽通道之间,Q为一正整数,且Q、P与M的和等于N。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每ー该N个蒸汽通道的截面呈方形、多边形、圆形或弧形。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另包含一第二毛细结构,形成于该补偿室中且位于该第二侧的内壁上。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另包含一第三毛细结构,形成于该补偿室中且位于该第一侧的内壁上;以及多个支撑柱,形成于该补偿室中且连接该第二毛细结构与该第三毛细结构。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另包含多个第四毛细结构,每ー该多个第四毛细结构形成于该多个支撑柱的其中之一的周围且连接该第二毛细结构与该第三毛细结构。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第一端的管径大于该第二端的管径。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散热器包含多个散热鳍片。 综上所述,本技术是将散热器设置于腔体的外壁上且至少覆盖补偿室,且将导管穿设于散热器中,使得散热器不仅可对导管中的蒸汽进行冷凝,还可吸收补偿室中的热泄漏,进而提升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此外,由于毛细结构将蒸汽通道与补偿室隔绝,因此形成于蒸汽通道中的蒸汽不会回流至补偿室,可确保蒸发室与补偿室的压差,以防止散热装置因蒸发室与补偿室的压差降低而失效。再者,本技术利用蒸汽收集空间连通蒸汽通道与蒸汽出口,使得形成于所有蒸汽通道中的蒸汽皆能经由蒸汽收集空间自蒸汽出ロ流入导管,进而提升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关于本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凭借以下的技术详述及所附附图得到进一歩的了解。附图说明图I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外观图;图2A为图I中的散热装置的仰视图;图2B为图2A中的散热装置沿X_X线的剖面图;图2C为图2A中的散热装置沿Y-Y线的剖面图;图3为图2B中的腔体与第一毛细结构于不同视角的组合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另ー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剖面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另ー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剖面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另ー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剖面图;图7为根据本技术另ー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剖面图;图8为根据本技术另ー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剖面图;图9为根据本技术另ー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Γ、1、Γ 、5、5,、5-散热装置;3_热源;10-腔体;12-散热器;14_导管;16_第一毛细结构;18_蒸汽通道;20_蒸汽收集空间;50_第二毛细结构;52_第三毛细结构;54_支撑柱;56_第四毛细结构;100_蒸发室;102_补偿室;104-蒸汽出口 ;106_液体入口 ;108、112_外壁;110、114_内壁;120_散热鳍片;140_第一端;142-第二端;S1-第一侧;S2-第二侧;D1、D2-管径;Χ-Χ、Υ_Υ-剖面线。具体实施方式请參阅图I至图3,图I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I的外观图,图2Α为图I中的散热装置I的仰视图,图2Β为图2Α中的散热装置I沿X-X线的剖面图,图2C为图2Α中的散热装置I沿Y-Y线的剖面图,图3为图2Β中的腔体10与第一毛细结构16于不同视角的组合图。如图I至图3所示,散热装置I包含一腔体10、一散热器12、ー导管14、一第一毛细结构16、N个蒸汽通道18以及ー蒸汽收集空间20,其中N为ー正整数。腔体10的内部具有一蒸发室100以及ー补偿室102,其中蒸发室100具有一蒸汽出ロ 104,且补偿室102具有一液体入口 106。散热器12设置于腔体10的一第一侧SI的外壁108上且至少覆盖补偿室102。于此实施例中,散热器12同时覆盖补偿室102与蒸发室100。于另ー实施例中,散热器12亦可仅覆盖补偿室102。只要散热器12覆盖补偿室102,散热器12即可与补偿室102配合达到均温板(vapor chamber)的效果,亦即,散热器12可吸收补偿室102中的热泄漏,进而提升散热装置I的散热效率。散热器12可包含多个散热鳍片120。于实际应用中,腔体10中填充有工作流体(未显示),例如水或其它具有低黏滞系数的液体。导管14穿设于散热器12中,使得散热器12可对导管14中的蒸汽进行冷凝。导管14的一第一端140连接于蒸发室100的蒸汽出ロ 104且导管14的一第二端142连接于补偿室102的液体入口 106。由此,工作流体受热蒸发转变成的蒸汽即可经由蒸汽出口 104流入导管14,蒸汽通过散热器12冷凝成的液体再经由液体入口 106流入腔体10的补偿室102。由于导管14与腔体10构成ー种回路式结构,故散热装置I也可称作回路式热管散热装置。于此实施例中,第一端140的管径Dl大于第二端142的管径D2(如图2A所示),以确保第一端140处的压差小于第二端142处的压差,使得腔体10中的蒸汽与液体的循环可正常运作。第一毛细结构16与蒸汽收集空间20皆形成于蒸发室100中。N个蒸汽通道18形成于第一毛细结构16中。于此实施例中,有12个蒸汽通道18形成于第一毛细结构16中(亦即,N等于12),且等间隔排列于靠近腔体10的一第二侧S2的内壁110处,其中第二侧S2与上述的第一侧SI相対。如图2B与图2C所示,热源3即是贴设于腔体10的第二侧S2的外壁112上。換言的,本技术的蒸汽通道18位于靠近热源3处,蒸汽通道18愈靠近热源3,热阻就愈低,因此第一毛细结构16中的液体可迅速地受热蒸发而于蒸汽通道18中转化成蒸汽,进而增进散热效率。需说明的是,蒸汽通道18的数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腔体,其内部具有一蒸发室以及ー补偿室,该蒸发室具有一蒸汽出ロ,该补偿室具有一液体入口; ー散热器,设置于该腔体的一第一侧的外壁上且至少覆盖该补偿室; ー导管,穿设于该散热器中,该导管的一第一端连接于该蒸汽出口且该导管的一第二端连接于该液体入口 ;以及 一第一毛细结构,形成于该蒸发室中;以及 N个蒸汽通道,形成于该第一毛细结构中,该第一毛细结构将该N个蒸汽通道与该补偿室隔绝,N为ー正整数。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蒸汽收集空间,形成于该蒸发室中且连通该N个蒸汽通道与该蒸汽出ロ。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干,该N个蒸汽通道中的M个蒸汽通道位于该腔体的一第二侧的内壁上,M为ー小于或等于N的正整数,且该第二侧与该第一侧相対。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干,该N个蒸汽通道中的P个蒸汽通道位于该第一侧的内壁上,P为一正整数,且P与M的和小于或等于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毅,叶建志,陈文祥,林俊宏,
申请(专利权)人: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