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机助爬器的升降带的调整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18411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8 0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力机助爬器的升降带的调整支架,其包括一横梁,该横梁上设有一固定部和一用于支撑该升降带的夹持部;其中该横梁的长度等于该升降带与待连接的塔筒扶梯的横向间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风力机助爬器的升降带的调整支架能够调整风力机助爬器的升降带相对塔筒扶梯的距离,从而避开塔筒扶梯上的休息平台,确保风力机助爬器升降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风カ机助爬器的升降带的调整支架。
技术介绍
由于风カ机塔筒非常高,因此会在攀爬的扶梯上设置若干休息平台。风カ机助爬器包括一升降帯,一与升降带连接的驱动装置,升降带上设有与人员 连接的卡扣。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与人员连接的升降带向上提升,从而减轻人员攀爬的疲劳度。而现有的风カ机助爬器安装至风カ机塔筒后,其升降带紧靠扶梯的扶手,升降带会受到扶手和休息平台的干扰,继而影响风カ机助爬器的正常运作。因此,在安装有休息平台的风カ机塔筒上难以安装风カ机助爬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风力机助爬器无法在具有休息平台的塔筒扶梯上安装的缺陷,提供一种风カ机助爬器的升降带的调整支架。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风カ机助爬器的升降带的调整支架,其特点在干,其包括一横梁,该横梁上设有一固定部和一用干支撑该升降带的夹持部;其中该横梁的长度等于该升降带与待连接的塔筒扶梯的横向间距。其中,该夹持部为ー圆柱体,该圆柱体的中间设有一沿竖直方向延伸、用于穿设该升降带的通孔。其中,该圆柱体的侧壁上设有ー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卡ロ。其中,该横梁上设有一容纳槽,该夹持部为至少两个导轮,所述导轮的轮轴设于该容纳槽的槽壁上,所述导轮容置于该容纳槽中并从该升降带的两侧夹持该升降帯。其中,该容纳槽的两端部靠近该横梁的两端部,该容纳槽的槽壁上沿该横梁的延伸方向对应排布若干用于穿设该轮轴的定位孔。其中,该容纳槽的两端部靠近该横梁的两端部,该容纳槽的槽壁上沿该横梁的延伸方向均设有ー滑槽。其中,该固定部包括一与该塔筒扶梯适配的固定片,以及用于将该固定片固定子该横梁的紧固件。其中,该固定部为一“U”型螺栓,该“U”型螺栓的开ロ与该塔筒扶梯适配,该“U”型螺栓卡住该塔筒扶梯后与该横梁固接。其中,该横梁上设有一与该“U”型螺栓适配的滑槽。本技术中,上述优选条件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的风カ机助爬器的升降带的调整支架能够调整风カ机助爬器的升降带相对塔筒扶梯的距离,从而避开塔筒扶梯上的休息平台,确保风力机助爬器升降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I中的调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调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的调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5中的调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6中的调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风カ机助爬器的升降带的调整支架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I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风カ机助爬器的升降带的调整支架I包括一横梁11,在横梁11内部形成有一贯穿横梁11上、下表面的容纳槽111,该容纳槽111的两端靠近横梁11的两端。在容纳槽111内设有作为夹持部的两个导轮12,两个导轮12的轮轴固定在容纳槽111的槽壁上,并从升降带110的两侧对升降带110进行夹持,以便升降带110能够以最顺畅的状态相对调整支架I进行纵向滑动。在横梁11靠近塔筒扶梯100的一端设有一作为固定部的固定片13,该固定片13的横截面与塔筒扶梯100的矩形的踏杆200适配。固定片13卡住踏杆200后通过螺钉将横梁11固定在踏杆200上。本实施例中与该踏杆200形状适配的固定片13为“弓”字型,如果该踏杆的横截面为圆形则固定片的横截面可以采用“Ω”型。其中,该横梁的长度可以根据升降带110与塔筒扶梯100的间距而定。如果需要通过该调整支架I将升降带110顶离塔筒扶梯100,则横梁的长度可以增大,反之可以缩短横梁的长度以将已经顶离筒扶梯100的升降带110收拢。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的不同之处在于,在调整支架I’的容纳槽(见图I)的两个槽壁上分别设置一条横向延伸的滑槽112,导轮12的轮轴可固定于滑槽112中任意一位置。从而可根据升降带110与塔筒扶梯(见图I)的间距调整导轮12在容纳槽中的位置。其余部分与实施例I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实施例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调整支架I”的容纳槽111的两个槽壁上均横向设置多个用于定位导轮12的轮轴的定位孔112’,以此替代实施例2中的滑槽112。其余部分与实施例2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实施例4如图4所不,本实施例中的调整支架2包括一横梁21,在横梁21的一端设有作为夹持部的圆柱体25,该圆柱体25上设有用于纵向穿设升降带110的通孔。调整支架2还包括一用于将横梁21固定于踏杆上的固定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部为一“U”型螺栓23,该“U”型螺栓23的开ロ形状与踏杆适配。在横梁21上设有ー横向延伸的滑槽22。“U”型螺栓23卡柱踏杆后,将带有螺纹的自由端穿过滑槽22后通过螺母24锁固。该“U”型螺栓23可在滑槽22中调整位置,从而改变横梁21相对踏杆伸出的长度,继而调整升降带110与塔筒扶梯之间的间距。实施例5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圆柱体25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卡入升降带110的卡ロ 26。因此,可先将图5中的调整支架2’安装至踏杆之后,再将升降带110卡入作为夹持部的圆柱体25内,使得装配更为便捷。其余部分与实施例4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再如图6所示,实施例1-5中的所有调节支架可采用自由组合的方式应用到风カ机助爬器的安装过程中。在休息平台120的上方或下方设置用于将升降带110顶离塔筒扶梯100的调整支架,随后再采用横梁较短的调整支架将升降带110收拢。上述“顶离”和“收拢”通过不同长度的横梁来实现。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カ机助爬器的升降带的调整支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横梁,该横梁上设有一固定部和一用干支撑该升降带的夹持部;其中该横梁的长度等于该升降带与待连接的塔筒扶梯的横向间距。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风力机助爬器的升降带的调整支架,其特征在于,该夹持部为一圓柱体,该圆柱体的中间设有一沿竖直方向延伸、用于穿设该升降带的通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力机助爬器的升降带的调整支架,其特征在于,该圆柱体的侧壁上设有ー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卡ロ。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风力机助爬器的升降带的调整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横梁上设有一容纳槽,该夹持部为至少两个导轮,所述导轮的轮轴设于该容纳槽的槽壁上,所述导轮容置于该容纳槽中并从该升降带的两侧夹持该升降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力机助爬器的升降带的调整支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兆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锐风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