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上连接中桥和后桥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16074 阅读:6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8 0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架上连接中桥和后桥的连接结构,其改进在于:以V型推力杆、贯通梁和下推力杆为主体,将车架、平衡轴装置总成、钢板弹簧总成、中桥和后桥连接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载重车中、后桥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供了一种轻便、简化的连接结构,以适应轻量化简支梁结构的平衡轴总成,同时,还能有效限制中桥和后桥的横向窜动;推力杆下支架与平衡轴装置总为分体式结构,便于加工、装配,同时,也使得二者的作用力互不干涉,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承重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车架上连接中桥和后桥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专利技术人曾于2011年6月11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过一个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号=201110155983. 2,名称轻量化简支梁结构的平衡轴总成),该专利技术专利申请针对平衡轴总成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使得平衡轴总成的受力情况得到改善,使得采用该专利技术方案的平 衡轴总成比同尺寸的未采用该专利技术方案的平衡轴总成可以承受更大的力(或载荷),由此所带来的附加效果是可以将平衡轴总成制作为分体式结构,即为两侧的车架各配置一个平衡轴总成,在保证车辆承重能力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大幅降低车辆的制作成本;完成前述的专利技术创造后,为了使这种改进型的平衡轴总成可以发挥最大的效能,需要为其设计全新的配套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车架上连接中桥和后桥的连接结构,其结构为包括车辆两侧的车架、两个平衡轴装置总成、两个钢板弹簧总成、两个V型推力杆、四个下推力杆、贯通梁、两个推力杆上支架、两个推力杆下支架、中桥和后桥;两个平衡轴装置总成分别设置于两个车架上;两个钢板弹簧总成分别设置于两侧的平衡轴装置总成与中桥和后桥之间;本文所述平衡轴装置总成结构参数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文献,该平衡轴装置总成与推力杆下支架各为独立的部件(现有技术中,推力杆下支架与平衡轴装置总成为联体式结构,或也可认为现有技术一般将推力杆下支架当作平衡轴装置总成的一个子部件);平衡轴装置总成、中桥、后桥和钢板弹簧总成四者的位置关系与现有技术相同;钢板弹簧总成与平衡轴装置总成、中桥、后桥之间的相互受力关系与现有技术相同;两个推力杆上支架分别设置于两个车架的内侧;第一 V型推力杆的两个分杈端分别与两个推力杆上支架转动连接,第二 V型推力杆的两个分杈端分别与两个推力杆上支架转动连接,两个V型推力杆的两个分杈端位置相对并使两个V型推力杆所围的区域形状近似菱形;其中一个V型推力杆的尖部与中桥上端固定连接,另一个V型推力杆的尖部与后桥上端固定连接;两个推力杆下支架分别设置于两个车架的外侧,且推力杆下支架位于钢板弹簧总成和车架之间;推力杆下支架呈V字形,推力杆下支架的分杈端与车架外侧固定连接,推力杆下支架的尖部延伸至钢板弹簧总成下方;每个推力杆下支架对应两个下推力杆;同侧的两个下推力杆的一端都与推力杆下支架的尖部转动连接,其中一个下推力杆的另一端与中桥下端连接,另一个下推力杆的另一端与后桥下端连接;两个推力杆下支架的尖部通过贯通梁固定连接。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为了提高结构稳定性,本技术还作了如下改进两车架之间还设置有加固梁,加固梁与车架内侧固定连接;加固梁和车架的连接处与推力杆上支架和车架的连接处重叠,且加固梁和车架的连接处介于推力杆上支架和车架之间;加固梁采用镂空设计,V型推力杆置于加固梁上的镂孔内。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进行了如下改进推力杆下支架和车架的连接处与加固梁和车架的连接处重叠,推力杆下支架和加固梁共用车架上的连接螺栓孔。平衡轴装置总成上的支座和车架的连接处与推力杆上支架和车架的连接处重叠,支座和推力杆上支架共用车架上的连接螺栓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供了一种轻便、简化的连接结构,以适应轻量化简支梁结构的平衡轴总成,同时,还能有效限制中桥和后桥的横向窜动;推力杆下支架与平衡轴装置总为分体式结构,便于加工、装配,同时,也使得二者的作用力互不干涉,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I、本技术的结构立体视图;图2、本技术的结构侧视图,图中标记A所示结构即分别为中桥和后桥;图3、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图一(图中将车架、加固梁和右侧的推力杆上支架作了透明化处理);图4、V型推力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方案为一种车架上连接中桥和后桥的连接结构,包括车辆两侧的车架I、两个平衡轴装置总成2、两个钢板弹簧总成3、两个V型推力杆4、四个下推力杆5、贯通梁6、两个推力杆上支架41、两个推力杆下支架51、中桥和后桥;前述多个部件的连接关系为两个平衡轴装置总成2分别设置于两个车架I上;两个钢板弹簧总成3分别设置于两侧的平衡轴装置总成2与中桥和后桥之间;两个推力杆上支架41分别设置于两个车架I的内侧;第一 V型推力杆4的两个分杈端分别与两个推力杆上支架41转动连接,第二 V型推力杆4的两个分杈端分别与两个推力杆上支架41转动连接,两个V型推力杆4的两个分杈端位置相对并使两个V型推力杆4所围的区域形状近似菱形;其中一个V型推力杆4的尖部与中桥上端固定连接,另一个V型推力杆4的尖部与后桥上端固定连接;两个推力杆下支架51分别设置于两个车架I的外侧,且推力杆下支架51位于钢板弹簧总成3和车架I之间;推力杆下支架51呈V字形,推力杆下支架51的分杈端与车架I外侧固定连接,推力杆下支架51的尖部延伸至钢板弹簧总成3下方;每个推力杆下支架51对应两个下推力杆5 ;同侧的两个下推力杆5的一端都与推力杆下支架51的尖部转动连接,其中一个下推力杆5的另一端与中桥下端连接,另一个下推力杆5的另一端与后桥下端连接;两个推力杆下支架51的尖部通过贯通梁6固定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结构的主要优点是更加轻便,易于装配,能与“轻量化简支梁结构的平衡轴总成”相适应,使“轻量化简支梁结构的平衡轴总成”的效能得到发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改善车辆载重性能;随之而来的附加优点有推力杆下支架51与平衡轴装置总成2为分体式结构,在使装配工作简单化的同时,还避免了推力杆下支架51和平衡轴装置总成2的受力相互干涉,提高了部件的寿命,更使得结构的稳定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为了适应这种推力杆下支架51和平衡轴装置总成2的分体式结构,本技术还为两个推力杆下支架51配置了贯通梁6,以提高推力杆下支架51的结构稳定性。V型推力杆4可有效限制中桥和后桥的横向窜动,V型推力杆4的V型分叉端可将中桥和后桥窜动时对固定结构的剪切力转化为沿V型推力杆4的V型分叉端轴向的拉力,改善结构的受:力情况,提闻结构稳定性。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作了如下改进两车架I之间设置有加固梁1-1,加固梁1-1与车架I内侧固定连接;加固梁1-1和车架I的连接处与推力杆上支架41和车架I的连接处重叠,且加固梁1-1和车架I的连接处介于推力杆上支架41和车架I之间;力_梁1-1采用镂空设计,V型推力杆4置于加固梁1-1上的镂孔内。加固梁1-1可有效提高两车架I之间的横向刚度,并对V型推力杆4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更进一步地,推力杆下支架51和车架I的连接处与加固梁1-1和车架I的连接处·重叠,推力杆下支架51和加固梁1-1共用车架I上的连接螺栓孔。更进一步地,平衡轴装置总成2上的支座和车架I的连接处与推力杆上支架41和车架I的连接处重叠,支座和推力杆上支架41共用车架I上的连接螺栓孔。前述两处复用车架I上的螺栓孔的设计,有效减少了车架I上的螺栓孔数量,对保证车架I刚度极为有利,同时还起到了简化装配操作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上连接中桥和后桥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两侧的车架(I)、两个平衡轴装置总成(2)、两个钢板弹簧总成(3)、两个V型推力杆(4)、四个下推力杆(5)、贯通梁(6)、两个推力杆上支架(41)、两个推力杆下支架(51)、中桥和后桥; 两个平衡轴装置总成(2)分别设置于两个车架(I)上;两个钢板弹簧总成(3)分别设置于两侧的平衡轴装置总成(2)与中桥和后桥之间; 两个推力杆上支架(41)分别设置于两个车架(I)的内侧;第一 V型推力杆(4)的两个分杈端分别与两个推力杆上支架(41)转动连接,第二 V型推力杆(4)的两个分杈端分别与两个推力杆上支架(41)转动连接,两个V型推力杆(4)的两个分杈端位置相对并使两个V型推力杆(4)所围的区域形状近似菱形;其中一个V型推力杆(4)的尖部与中桥上端固定连接,另一个V型推力杆(4)的尖部与后桥上端固定连接; 两个推力杆下支架(51)分别设置于两个车架(I)的外侧,且推力杆下支架(51)位于钢 板弹簧总成(3)和车架(I)之间;推力杆下支架(51)呈V字形,推力杆下支架(51)的分杈端与车架(I)外侧固定连接,推力杆下支架(51)的尖部延伸至钢板弹簧总成(3)下方;每个推力杆下支架(51)对应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剑周在泉张敏母春花赵军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