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插座及开关组合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10110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7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电插座及开关组合件。它包括绝缘壳体、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四端子和顶开件,绝缘壳体具有一供充电插头插设的插孔,第一端子设有位于插孔内的第一接触部,第二端子设有位于插孔内的第二接触部,绝缘壳体上设有一控制室,第三端子设有位于控制室内的控制部和第三接触部,第四端子设有位于控制室内的第四接触部,顶开件上设有一绝缘弹臂,第三端子与第一端子导通,第三端子具有与电池正极相联的接片,绝缘壳体上固定有第五端子,第五端子具有电池负极相联的弹片,第二接触部与开放端的最短距离大于弹性接触部与开放端之间的最短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避免器件初充电一瞬间因突然短路而损坏所需充电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电插座及开关组合件,尤其是带非短路型充电插座及开关组合件。
技术介绍
带非短路型充电插座及开关组合体是装设于所需充电的家庭电器产品及其它电子产品和部份控制电路上,以适用于某ー电源设备的插头插接,以便对电筒、安全灯、防盗设备及家庭电器、电子产品、部份控制电路、玩具等产品进行充电。现有的充电插座,控制端子只能控制所需充电的产品电源负极的通或断,不能控制所需充电的产品电源正极的通或断,否则,当插头插入过程中会产生瞬间短路现象,有可能损坏产品;即使控制端子控制产品电源负极的通或断,因外部充电电源与所需充电的产品之间会产生瞬间两极互通的现象,当插头插入过程中会一瞬间短路容易损坏所需充电的产品,现有充电插座纯属短路型充电插座且只是単一的充电插座,产品若需要具备开关功能,必需另外与开关再连接,实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有非短路型充电插座又具备开关合为一体的充电插座及开关组合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电插座及开关组合件,包括绝缘壳体、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四端子和顶开件,绝缘壳体具有一供充电插头插设的插孔,插孔具有一开放端及反向于该开放端的封闭端,第一端子设有位于插孔内、与充电插头内壁接触的第一接触部,第二端子设有位于插孔内、与充电插头外壁接触配合的第二接触部,绝缘壳体上设有ー控制室,第三端子设有位于控制室内的控制部和第三接触部,第四端子设有位于控制室内的第四接触部,第四接触部与第三接触部构成ー常闭开关,顶开件设于控制室与插孔相通处,顶开件上设有ー绝缘弹臂,该绝缘弹臂的正面设有伸入插孔内并可与充电插头外壁接触的弾性接触部,该绝缘弹臂的背面与控制部相抵以使充电插头插入插孔后断开常闭开关,其特征在于第三端子与第一端子固结而导通,第三端子具有位于绝缘壳体之外且可与电池正极相联的接片,绝缘壳体上固定有与第二端子导通的第五端子,第五端子具有位于绝缘壳体之外且可与电池负极相联的弾片,第二接触部与开放端的最短距离大于弹性接触部与开放端之间的最短距离,以供充电插头先挤压弹性接触部使常闭开关断开再与第二接触部接触。因顶开件为绝缘体,当插头插入时,插头内壁首先与第一接触端子的第一接触部接触,插头外壁并没有和任何部位接触,插头继续往里插,插头外壁与顶开件的弾性接触部接触,插头继续往里插,顶开件的弾性接触部因受压变位,故挤压第三端子的控制部,迫使第三接触部脱离第四接触部,导致所述常闭开关完全断开,此时插头外壁还未曾与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接触,插头再继续往里插,插头外壁才开始与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接触,插头继续往里插,最后插头的绝缘环端插到插孔的封闭端底部,以使插头插入时,先断开所述的常闭开关(产品的正扱)后再接通充电源进行充电,此插座绝对保证在操作过程中任何时间都不会出现短路及互通现象。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作进ー步改进。绝缘壳体上设有按键开关,第四端子为按键开关的ー个端子,按键开关的另ー个端子为第六端子,第六端子 通过按键开关和常闭开关串联第三端子。顶开件包括一框体和由框体的内壁延伸的绝缘弹臂,弹臂正面设有隆起,与充电插头接触的部位位于该隆起处。 第一端子沿插孔轴线设置,第三端子包括一定位于绝缘壳体表面的条状本体,条状本体中部设有铆孔,第一端子与条状本体垂直,第一端子一端穿过铆孔并与条状本体铆接,条状本体一端弯折形成接片,接片设置在绝缘壳体尾端,条状本体另一端朝控制室内弯折延伸形成第一弯折段,第一弯折段末端反向弯折朝条状本体延伸形成具有弹性的第二弯折段,第二弯折段中部朝第一端子隆起形成控制部,第三接触部位于第二弯折段末端。第四端子的靠控制室的一端设有槽形部,第三端子的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穿过槽形部的中空处,槽形部的末段朝控制室内延伸形成第四接触部,第三端子的第三接触部借助第二弯折段的弾性贴靠第四接触部。第二端子包括定位于绝缘壳体中的片状本体,片状本体带有向插孔内弯折的弯折段,弯折段中部朝第一端子隆起形成第二接触部,第五端子包括定位于绝缘壳体中的槽状本体,插孔和控制室处于槽状本体的中空处,槽状本体两端延伸形成两弾片,两弹片位于绝缘壳体两侧,槽状本体中段设有突片,突片与第二端子的片状本体边缘接触而导通。绝缘壳体的首端装有塔形弹簧,第六端子具有一延伸片,延伸片与塔形弹簧接触。绝缘壳体包括充电座体、盖板、开关底座和开关顶座,开关顶座首端设有安装槽,塔形弹簧的尾端嵌入安装槽,开关底座的首端设有封闭安装槽入ロ的凸块,开关底座的尾端设有两条下连接槽,开关顶座的尾端设有两条上连接槽,两条下连接槽和两条上连接槽合并成两连接槽,两连接槽相对设置,充电座体首端位于两连接槽之间且充电座体首端两侧的连接键嵌入连接槽。开关底座顶部设有两向上延伸的凸台和四根向上延伸的插柱,凸台上开设插孔,开关顶座底部设有两开ロ朝下的凹槽和四开ロ朝下的插孔,凹槽内设有插柱,开关底座的插柱插入开关顶座的插孔,开关底座的凸台伸入开关顶座的凹槽,开关顶座的插柱分别穿过第四端子和第六端子再插入开关底座的插孔,开关顶座的两侧设可容纳第五端子两端的凹位。插孔和控制室设于充电座体上,插孔的封闭端具有向上延伸的安装柱,第五端子的槽状本体嵌入充电座体的顶部,第五端子的两弹片分别从充电座体两侧伸向开关顶座两侧的凹位,第二端子的片状主体开设有透孔且套在安装柱上,第二端子的片状主体的边缘压在第五端子的突片上,第四端子的槽形部嵌入充电座体的顶部,盖板上设有一通孔和ー过孔,盖板底部设有三根插柱,充电座体顶部设三个插孔,插柱向下插入插孔,安装柱向上穿过通孔,第三端子的条状本体嵌于盖板顶部,第三端子的接片嵌设在充电座体尾端,第三端子的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经过孔进入控制室,安装柱内设有穿孔,第一端子上端穿过穿孔再与第三端子铆接。上述各技术措施可择ー使用,也可组合使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在插头插入时,先断开产品电源的正极再与外部电源的正极连接,避免器件初充电一瞬间因突然短路而损坏所需充电产品,且在插头插入过程中,外部充电电源与所需充电的产品之间会产生瞬间两极互通的现象,具有安全保护的功能。附图说明 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未插入插头的剖视图;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插头刚插入插孔的剖视图;图8为图7的B-B剖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插头开始与顶开件的绝缘弹臂接触的剖视图;图10为图9的C-C剖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插头顶开绝缘弹臂后再与第二端子接触的剖视图;图12为图11的D-D剖视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充电座体的立体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充电座体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盖板的立体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盖板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第三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第四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21为本专利技术第五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22为本专利技术顶开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3为本专利技术开关顶座的立体示意图;图24为本专利技术开关顶座的另一角度立体不意图;图25为本专利技术开关底座的立体示意图;图26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插座及开关组合件,包括绝缘壳体、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第四端子和顶开件,绝缘壳体具有一供充电插头插设的插孔,插孔具有一开放端及反向于该开放端的封闭端,第一端子设有位于插孔内、与充电插头内壁接触的第一接触部,第二端子设有位于插孔内、与充电插头外壁接触配合的第二接触部,绝缘壳体上设有ー控制室,第三端子设有位于控制室内的控制部和第三接触部,第四端子设有位于控制室内的第四接触部,第四接触部与第三接触部构成ー常闭开关,顶开件设于控制室与插孔相通处,顶开件上设有ー绝缘弹臂,该绝缘弹臂的正面设有伸入插孔内并可与充电插头外壁接触的弾性接触部,该绝缘弹臂的背面与控制部相抵以使充电插头插入插孔后断开常闭开关,其特征在于第三端子与第一端子固结而导通,第三端子具有位于绝缘壳体之外且可与电池正极相联的接片,绝缘壳体上固定有与第二端子导通的第五端子,第五端子具有位于绝缘壳体之外且可与电池负极相联的弾片,第二接触部与开放端的最短距离大于弹性接触部与开放端之间的最短距离,以供充电插头先挤压弹性接触部使常闭开关断开再与第二接触部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充电插座及开关组合件,其特征在于绝缘壳体上设有按键开关,第四端子为按键开关的ー个端子,按键开关的另ー个端子为第六端子,第六端子通过按键开关和常闭开关串联第三端子。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充电插座及开关组合件,其特征在于顶开件包括ー框体和由框体的内壁延伸的绝缘弹臂,绝缘弹臂正面设有隆起,弾性接触部位于该隆起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插座及开关组合件,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子沿插孔轴线设置,第三端子包括一定位于绝缘壳体表面的条状本体,条状本体中部设有铆孔,第一端子与条状本体垂直,第一端子一端穿过铆孔并与条状本体铆接,条状本体一端弯折形成接片,接片设置在绝缘壳体尾端,条状本体另一端朝控制室内弯折延伸形成第一弯折段,第一弯折段末端反向弯折朝条状本体延伸形成具有弹性的第二弯折段,第二弯折段中部朝第一端子隆起形成控制部,第三接触部位于第二弯折段末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充电插座及开关组合件,其特征在于第四端子的靠控制室的一端设有槽形部,第三端子的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穿过槽形部的中空处,槽形部的末段朝控制室内延伸形成第四接触部,第三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成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创建电子元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