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07989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7 06:01
提供一种具备专用的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的直插式的管接头,连接管的插入以及连接操作简单,且连接时能够容易且正确地把握插入的连接管是否到达管接头中任意决定的位置。将具有呈放射状延伸的柔性的棒状部件的C型环状或O型环状的零件配置在管接头的收容部中,通过调节所述棒状部件的长度,在连接管插入时所述环状零件被连接管压入里方向,在贯通孔预先设置的棒状部件从外筒体的外部被拉入内部,从而可自由改变连接管相对于管接头的收容部长度的插入确认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的、用于以直插式(onetouch)对连接管进行连接的管接头,尤其涉及一种直插式的管接头,其具备形成用于装入连接管的收容部的外筒体和内筒体,连接管的插入以及连接操作筒单,并具有专用的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在连接时能够正确且容易地把握插入的连接管是否到达管接头中任意决定的位置而进行连结。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有一种用于以直插式连接连接管的管接头。例如JP实开平4-18793号公报(专利文献I)、JP特开2001-193883号公报(专利文献2)、JP特开2003-227592号公 报(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直插式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在同心配置的内侧筒体和具备朝向插入口缩径的锥面的外侧筒体之间内置有可在轴向移动的筒状的锁环,所述锁环具有用来卡止连接管的齿或爪等突起物。在该管的管接头中,在将连接管插入到最深部之后,通过往回拉,使锁环移动向插入口附近。然后,在与外侧筒体的插入口附近形成的锥面的相互作用下,通过使锁环的突起部以咬入连接管的外周面的方式缩径,防止连接管的脱落。JP特开2005-172218号公报(专利文献4)公开的内容具有与上述专利文献1_3记载的管接头大致相同的结构,其公开了一种并不具备用于从内侧支承插入到管接头内部中的连接管的内侧筒体的类型的直插式的管接头。另外,W02006/135227号公报(专利文献5)记载了一种上述专利文献I 3记载的管接头的其他的变形例。在专利文献5记载的直插式的管接头中,外侧套筒以及内侧套筒都具有使插入口的间隙变狭窄的朝向的锥面,而且,为了可以在它们之间装入连接管,将由具有齿且同心配置的外侧夹环(grip ring)以及内侧夹环与在最深部连结两夹环的底部构成的筒状的锁环(lock ring)配置成可在轴向上移动。进而,作为在管接头的内部具有可在轴向移动的锁环的类型以外的直插式的管接头,公知有JP特开平9-236190号公报(专利文献6)、JP特开2006-118704号公报(专利文献7)、JP特开2008-164074号公报(专利文献8)中记载的那样的直插式的管接头。专利文献6-8记载的直插式的管接头为了形成用于装入连接管的收容部,由同心配置的外侧筒体和从接头主体延伸的内侧筒体构成,在内侧筒体的外周面固定有环状的锁环,该环状的锁环具有通过咬入连接管的内周面来防止连接管脱落的、多个呈放射状延伸的齿或爪。另外,虽然具有基本上与上述专利文献6-7记载的管接头相同的构造,但如JP特开2002-106772号公报(专利文献9)、JP特开2003-307290号公报(专利文献10)记载的那样,还公知一种具有多个齿或爪的环状的锁环并不是从内侧筒体的外周面而是从外侧筒体的内周面咬入连接管的外周面而被固定的类型的直插式的管接头。进而,本专利技术人等作为专利文献1-10记载的管接头的改良产品如JP特开2010-230094号公报(专利文献11)记载的那样,对如下的直插式的管接头提出专利申请,该管接头的特征在于,在管接头的连接管收容部中设置弯曲的锁环,该锁环在被按压向径向时向轴向伸长地变形,而且在插入连接管时,通过与周围的锥壁的相互作用,具有爪部的锁环的自由端以压接连接管的内周面以及/或者外周面的方式变位。对于这些管接头,为了相对于管接头以直插式连接由塑料材料构成的圆管或者具有用塑料材料夹着铝的表背面的构造的铝三层管等连接管,需要将所述连接管插入到管接头中的规定的位置,或者需要将插入到规定位置的管接头拉回到锁环的爪咬入的位置。如果插入的连接管未到达管接头中的规定位置,则可能产生连接管容易从管接头脱离,或在与管接头间引起密封不良的问题。但是,一般来说确认连接管是否插入到管接头中是比较简单的,但确认插入的连接管是否到达规定位置并不容易。因此,在插入的连接管到达管接头中的规定位置之前结束连接操作,或与之相反,尽管连接管到达管接头中的最深部还继续插入动作,这样的结果是在管接头或连接管上施加过大的荷重,存在它们被破坏的问题。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作为使确认插入的连接管是否到达管接头中的规定位 置容易化的手段,如JP特开平11-132374号公报(专利文献12)记载的那样,公知一种在管接头的外筒体上设有用于通过目视从外部确认处于连接完成状态的连接管的前端位置的确认孔或透明部分的类型的管接头。另外,个别地作为需要专用的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的例子,公知有JP实开平6-62292号公报(专利文献13)、JP特开2001-324071号公报(专利文献14)、JP特开2002-89759号公报(专利文献15)记载的那样的、在管接头外筒体的贯通孔中活动嵌合(松动嵌合)的棒状的插入确认部件被插入的连接管的端部推起,而向外筒体的外部突出的类型的管接头。进而,还公知JP特开2009-19645号公报(专利文献16)记载的那样的、从管接头的内部对向外部突出的棒状的插入确认部件进行支承的密封环被插入的连接管除掉,结果失去支承环的插入确认部件从外筒体的外周面没入贯通孔中的类型的管接头等。但是,这些类型的管接头或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仅仅是在配置有确认孔或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的位置才能确认插入的连接管是否到达,例如在收容部的中间部或最深部等、管接头中任意确定的位置,就无法确认连接管是否到达。另外,在通过目视确认连接管的插入状态的类型的管接头的情况下,存在着在暗处或幽闭处等无法有效起作用的问题。进而,在需要专用的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的类型的管接头的情况下,由于其构造上的制约,无法取大的插入确认部件向外部的突出量(突出高度)或向贯通孔内部的没入量(没入深度),因此还有操作员无法正确确认所述插入确认部件的凹凸状态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JP实开平4-18793号公报专利文献2 JP特开2001-193883号公报专利文献3 JP特开2003-227592号公报专利文献4 JP特开2005-172218号公报专利文献5 W02006/135227号公报专利文献6 JP特开平9-236190号公报专利文献7 JP特开2006-118704号公报专利文献8 JP特开2008-164074号公报专利文献9 JP特开2002-106772号公报专利文献10 JP特开2003-307290号公报专利文献11 JP特开2010-230094号公报专利文献12 JP特开平11-132374号公报专利文献13 JP实开平6-62292号公报专利文献14 JP特开2001-324071号公报专利文献15 JP特开2002-89759号公报 专利文献16 JP特开2009-196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管的插入以及连接操作简单,且具备连接时能够正确且容易地把握插入的连接管是否到达管接头中任意决定的位置的专用的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的直插式的管接头。因此,本专利技术人等对具备专用的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的直插式的管接头进行积极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具有呈放射状延伸的柔性的棒状部件的C型环状或0型环状的零件配置在管接头的收容部中,调节所述棒状部件的长度,从而在插入连接管时,所述环状的零件被连接管压入里方向,并且通过将预先设置于贯通孔的棒状部件从外筒体的外部拉入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管接头,其具备接头主体、形成用于装入连接管的收容部的外筒体以及内筒体、用于确认所述连接管的插入状态的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其特征在干, 所述插入确认机构由如下部分构成 贯通孔,其贯通所述外筒体的内周面和外周面; 槽部,其形成在所述外筒体的内周面上,且从所述贯通孔向轴向内部侧延伸;以及C型环状或O型环状的插入确认部件,其具有呈放射状延伸的柔性的棒状部件,且在轴向上可移动地配置在所述收容部中, 在连接管插入前,所述棒状部件被配置成从所述贯通孔中向所述外筒体的外部突出,在连接管插入时,所述棒状部件通过由所述连接管的前端部将所述插入确认部件压入轴向内部侧,从而以从所述外筒体的外部向在所述外筒体的内周面上形成的所述槽部中收容的方式被拉入。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干, 通过调节所述插入确认部件的棒状部件的长度,可自由改变所述连接管相对于所述管接头的收容部长度的插入确认位置。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干, 所述槽部是通过将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狭缝的套筒向所述外筒体的内周面安装而形成的。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干, 所述棒状部件的截面是扁平的形状。5.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干, 所述插入确认部件由热可塑性弾性体或合成橡胶或天然橡胶成形。6.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干, 所述内筒体的外周面或所述外筒体的内周面具备用于密封所述内筒体的外周面或所述外筒体的内周面与所述连接管之间的间隙的密封环。7.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干, 所述管接头还包括所述内筒体和内侧锁环,所述内筒体在外周面还具有与径向平行的固定壁和朝向轴向外部侧连续扩径的锥壁,所述内侧锁环是具有用于形成悬臂梁的自由端的多个狭缝的筒状体,并具有在所述连接管插入时通过所述筒状体的弹性变形来按压所述连接管的内周面的第一外向爪部以及配置于所述自由端、在所述连接管拉拔时卡止所述连接管的第二外向爪部,而且所述内侧锁环被配置成在所述内筒体的固定壁和锥壁之间可在轴向上移动, 在将所述连接管插入到所述收容部的规定位置后,在向拉拔方向移动时,所述内侧锁环通过所述第一外向爪部卡止于所述连接管的内周面从而与所述连接管一起向拉拔方向移动,所述内侧锁环的自由端进入所述内筒体的锥壁区域,然后通过与所述锥壁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述内侧锁环以将所述第二外向爪部压接向所述连接管的内周面的方式扩径。8.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干, 所述管接头还包括所述外筒体和外侧锁环, 所述外筒体在内周面还具有与径向平行的固定壁和朝向轴向外部侧连续缩径的锥壁, 所述外侧锁环是具有用于形成悬臂梁的自由端的多个狭缝的筒状体,并具有在所述连接管插入时通过所述筒状体的弹性变形来按压所述连接管的外周面的第一内向爪部以及配置于所述自由端、在所述连接管拉拔时卡止所述连接管的第二内向爪部,而且所述外侧锁环被配置成在所述外筒体的固定壁和锥壁之间可在轴向上移动, 在将所述连接管插入到所述收容部的规定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太田浩司水野宏俊北岛典和中居义贵长谷川博一
申请(专利权)人:安隆化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