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分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0509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颗粒分选机,主要由机壳、原灰进灰管、导流板、导流板调节装置、蜗壳组成,机壳上设有细灰出口和粗灰出口,原灰进灰管是由直管和弯管构成,弯管的原灰进灰通路和机壳内的导流通路构成S状,弯管的弯度为180°,细灰出口内侧设有一个阻挡粗颗粒流出的圆筒,使导流板内侧的粗颗粒与外侧的细颗粒在导流板出口处发生碰撞,使细颗粒的速度降低,有效提高了分选机的分选率。(*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颗粒分选机。目前,颗粒分选机主要用于火力发电厂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其主要由机壳、原灰进灰管、导流板、导流板调节装置、蜗壳组成,机壳上设有细灰出口和粗灰出口以及二次进风口,蜗壳设于机壳的细灰出口,采用离心涡流的原理,对固体颗粒进行粒径分选,原灰进灰管为单一的直管形,原灰经直管直接切向进入分选机内,经导流板的导流,初步分离的粗灰进入导流板的外侧,细灰进入导流板的内侧,细灰集中于导流板内侧的细灰腔,最后,经机壳中部的细灰出口通过蜗壳上的出口排出,粗灰经机壳底部的粗灰出口排出,由于原灰是通过直管直接切向进入分选机内进行导流,细灰中掺杂的粗灰在导流板内侧空间不易分离,降低了分选机的分选率。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可有效提高分选率的颗粒分选机。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颗粒分选机主要由机壳、原灰进灰管、导流板、导流板调节装置、蜗壳组成,机壳上设有细灰出口和粗灰出口,蜗壳设于机壳的细灰出口,所述原灰进灰管是由直管和初分选弯管构成,原灰进口设于直管上,初分选弯管出口接于机壳上的导流进口,初分选弯管的原灰进灰通路和机壳内的导流通路构成类似的S状。所述初分选弯管的弯度可为180°。所述直管可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机壳内部的细灰出口可设有一个阻挡粗颗粒流出的圆筒。本技术由于将原灰进灰管设计为直管和初分选弯管,弯管的原灰进灰通路和机壳内的导流通路构成类似的S状,使导流板内侧的粗颗粒在脱离导流板时能够与导流板外侧的细颗粒发生碰撞,使细颗粒的速度降低,在负压作用下经细灰出口排出,有效提高了分选机的分选率。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粗细颗粒在本技术分选机内的分布图;图2为本技术分选机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分选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原灰进灰管由直管1和初分选弯管2构成,弯管通路和导流通路呈S状,原灰先进入直管1,经弯管2初次分选后,通过机壳3内的导流板4,初步分离的粗颗粒气流进入一次导流板4的内侧,而细颗粒进入一次导流板4的外侧,也就是粗颗粒气流在一次导流板4的内侧流动,细颗粒在一次导流板4的外侧流动,由于颗粒重量不同,内侧流动的粗颗粒获得较大的离心力,气流通过导流板4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内侧的粗颗粒气流势必向外侧流动,形成粗细颗粒的交叉流动,颗粒之间发生碰撞,质量较大的粗颗粒速度变化不大,质量较小的细颗粒速度会明显降低,细颗粒在负压作用下,经细灰出口排出,粗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分选机下侧的粗灰腔,经粗灰出口排出。参考图2、图3,颗粒分选机主要由机壳3、原灰进灰管、一次导流板4、二次导流板5、导流板调节装置6、7、蜗壳8组成,机壳3上设有细灰出口9和粗灰出口10,蜗壳8设于机壳3的细灰出口9,所述原灰进灰管是由直管1和初分选弯管2构成,原灰进口设于直管1上,初分选弯管2出口通过螺栓接于机壳3上的导流进口,初分选弯管2进口通过螺栓接于直管1的出口,初分选弯管2的原灰进灰通路和机壳内的导流通路构成类似的S状,初分选弯管2的弯度为180°,有利于一次导流板4将粗细颗粒更好地分离,直管1向下倾斜,一次导流板4内侧的粗颗粒和外侧细颗粒在导流板4的出口产生碰撞,调节装置6、7可分别对导流板4、5进行调节,图1给出了导流板4、5的调节轨迹。另外,根据空气动力学的原理,靠近分选机壁面的地方,由于介质黏度的影响,会存在附面层,附面层内的气体流速明显低于其他部位,也就是说,部分粗颗粒得不到足够的离心力来克服负压的影响,而被带入细颗粒气流,降低了分级效率,为克服这方面的影响,在机壳3内部的细灰出口9设置了一个能阻挡粗颗粒流出的圆筒15,该增设的圆筒15可将分级率提高3-5%,所述圆筒15通过法兰连接在细灰出口的内侧。为进一步提高分选率,在粗灰出口10的上方设有二次进风口11,与二次进风口11相对的机壳壁12为圆弧形,在导流板4出口处的机壳内壁形成相应的尖角状,由原来的二次进风自然分区变为机械分区,加长了粉煤灰通道,有效地降低了粉煤灰对机壳内层的冲刷,在提高分选率的同时,进一步延长了分选机的使用寿命。为了提高分选机的耐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导流板4、5和机壳3内壁喷涂有冶金粉末涂层。为了提高强度,尖角状部分的机壳外部设有加强板13,为了检修方便,蜗壳8上设有盖板14。权利要求1.一种颗粒分选机,主要由机壳、原灰进灰管、导流板、导流板调节装置、蜗壳组成,机壳上设有细灰出口和粗灰出口,蜗壳设于机壳的细灰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灰进灰管是由直管和初分选弯管构成,原灰进口设于直管上,初分选弯管出口接于机壳上的导流进口,初分选弯管的原灰进灰通路和机壳内的导流通路构成类似的S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分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分选弯管的弯度为180°。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颗粒分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内部的细灰出口设有一个阻挡粗颗粒流出的圆筒。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颗粒分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向下倾斜设置。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颗粒分选机,其特征在于在粗灰出口的上方设有二次进风口,与二次进风口相对的机壳壁为圆弧形,在导流板出口处的机壳内壁形成相应的尖角状。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颗粒分选机,其特征在于尖角状部分的机壳外部设有加强板。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颗粒分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上设有盖板。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颗粒分选机,其特征在于导流板和机壳内壁喷涂有冶金粉末涂层。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颗粒分选机,主要由机壳、原灰进灰管、导流板、导流板调节装置、蜗壳组成,机壳上设有细灰出口和粗灰出口,原灰进灰管是由直管和弯管构成,弯管的原灰进灰通路和机壳内的导流通路构成S状,弯管的弯度为180°,细灰出口内侧设有一个阻挡粗颗粒流出的圆筒,使导流板内侧的粗颗粒与外侧的细颗粒在导流板出口处发生碰撞,使细颗粒的速度降低,有效提高了分选机的分选率。文档编号B07B7/00GK2456852SQ0025730公开日2001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30日专利技术者唐剑波, 王一中, 葛亮, 柳显臣, 孟令宇 申请人: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颗粒分选机,主要由机壳、原灰进灰管、导流板、导流板调节装置、蜗壳组成,机壳上设有细灰出口和粗灰出口,蜗壳设于机壳的细灰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灰进灰管是由直管和初分选弯管构成,原灰进口设于直管上,初分选弯管出口接于机壳上的导流进口,初分选弯管的原灰进灰通路和机壳内的导流通路构成类似的S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剑波王一中葛亮柳显臣孟令宇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