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合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01895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4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跑合试验装置,包括电动机、减速器、联轴器、减速箱和丝杠,所述减速器与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减速箱相连接;所述减速箱内设有可做直线运动的丝杠。在丝杠两端,丝杠端部的极限运动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个限位开关;所述限位开关与用于控制所述电动机的正反转的控制电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跑合试验装置,具有可实现传动装置的自动跑合工作、控制电路简单易实现、提高跑合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跑合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传动装置是雷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电动机的动力传递给雷达天线,以驱 动雷达天线运动。在雷达系统的传动装置安装完成以后,常常要对传动装置进行跑合试验。传动装置包括电动机、减速器、减速箱和丝杠等装置。电动机转动时,通过减速器和联轴器将运动传递至减速箱内,减速箱内通过相应的机构将运动转换成丝杠的轴向直线运动。进行跑合试验时,将电动机通电,让整个机构运动起来,检查有无卡死、尖叫等现象,跑合时间为8小时。在运行过程中,丝杠运动到一端时,需要将电机反转,使丝杠反向运动,不然机构会卡死。整个过程中,通过电动机的正反转,带动丝杠做直线往复运动。电机为三相电机,可采用换相方式将其反转。在跑合过程中丝杠到顶端时,需要将电机反转使其反向运动,以避免机构卡死。在现有技术中,常常采用由工作人员切换电机的正反转。由于在整个跑合过程中丝杠可能要进行上百次的往复运动,采用人工切换电机正反转,不仅人员很疲劳,且不易判断丝杠是否运行到端头的极限位置,跑合试验的效果不佳,在雷达的实际运行时极易产生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避免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跑合试验装置,以实现传动装置的自动跑合工作,提高跑合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本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跑合试验装置,包括电动机、减速器、联轴器、减速箱和丝杠,所述减速器与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减速箱相连接;所述减速箱内设有可做直线运动的丝杠,其结构特点是,在丝杠两端,丝杠端部的极限运动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个限位开关;所述限位开关与用于控制所述电动机的正反转的控制电路相连接。本技术的跑合试验装置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交流接触器和第二交流接触器;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包括正转开关组和第一吸合线圈;所述第二交流接触器包括反转开关组和第二吸合线圈;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的第一吸合线圈和第二交流接触器的第二吸合线圈分别通过开关Klft和开关Kfiff连接220V交流电源;所述电动机分别通过所述正转开关组和所述反转开关组与三相交流电源相连接;开关和开关IV1相并联连接后连接在+12V电源与Kl线圈之间,所述Kl线圈通过开关与接地端相连接;开关IV2连接在+12V电源与K2线圈之间,K2线圈和开关IV2还与延时电路相连接;开关和开关IV1相并联连接后连接在+12V电源与K3线圈之间,所述K3线圈通过开关与接地端相连接;开关K3_2连接在+12V电源与K4线圈之间,K4线圈和开关K3_2还与延时电路相连接。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电阻R1、电容Cl和三极管P ;所述电阻Rl的一端连接在开关K1^2与K2线圈之间,同时还连接在开关K3_2与K4线圈之间;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l与接地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P的基极连接在电阻Rl和电容Cl之间,所述三极管P的集电极与K2线圈和K4线圈相连接,所述三极管P的发射极与接地端相连接。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的跑合试验装置,可实现传动装置的自动跑合工作,避免手动控制造成的人员疲劳和不安全因素,可采用通用工装临时搭建进行跑合,电路采用通用元器件,易于搭建(采用搭焊方式即可完成),可加装手动控制,无需复杂调试即可投入使用。本技术的跑合试验装置,具有可实现传动装置的自动跑合工作、控制电路简单易实现、提高跑合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等优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跑合试验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跑合试验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跑合试验装置的电路原理图。附图I 附图2中标号1电动机,2减速器,3联轴器,4减速箱,5丝杠,6限位开关,7支架,8支座,9底板。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I 图2,跑合试验装置,包括电动机I、减速器2、联轴器3、减速箱4和丝杠5,所述减速器2与所述电动机I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减速器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3与减速箱4相连接;所述减速箱4内设有可做直线运动的丝杠5。在丝杠5两端,丝杠5端部的极限运动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个限位开关6;所述限位开关6与用于控制所述电动机I的正反转的控制电路相连接。由于在丝杠的左右两端,距离丝杠一定间距的位置上设有限位开关。当丝杠运动到其中一个极限位置时,触动该位置的限位开关,由该限位开关向控制电路发送一个控制信号,由控制电路控制电机反转,丝杠转换运动方向,向另一端运动。丝杠运动到另一端的极限位置时,触动另一端的限位开关,由控制电路控制电机再次反转,完成一个跑合试验的试验周期。由于通过限位开关和控制电路来实现电动机正反转的控制,从而实现丝杠运动的自动控制,提高了跑合试验的可靠性,解决了人工手动切换电动机正反转时试验效果不佳的问题。如图3,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交流接触器和第二交流接触器;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包括正转开关组和第一吸合线圈;所述第二交流接触器包括反转开关组和第二吸合线圈;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的第一吸合线圈和第二交流接触器的第二吸合线圈分别通过开关Klft和开关Kfiff连接220V交流电源;所述电动机分别通过所述正转开关组和所述反转开关组与三相交流电源相连接;开关K和开关IV1相并联连接后连接在+12V电源与Kl线圈之间,所述Kl线圈通过开关与接地端相连接;开关Kp2连接在+12V电源与K2线圈之间,K2线圈和开关IV2还与延时电路相连接;开关和开关IV1相并联连接后连接在+12V电源与K3线圈之间,所述K3线圈通过开关K与接地端相连接;开关K3_2连接在+12V电源与K4线圈之间,K4线圈和开关K3_2还与延时电路相连接。其中,开关和开关是联动的,二者可安装于其中一个限位开关6内,由该限位开关控制开关和开关的联动控制;同理,开关和开关Kfif^是联动的,二者可安装于另一个限位开关6内,由该限位开关控制开关和开关的联动控制。两组开关分别有两个限位开关控制。开关和开关为常开开关,开关和开关为常闭开关。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电阻R1、电容Cl和三极管P ;所述电阻Rl的一端连接在开关K1^2与K2线圈之间,同时还连接在开关K3_2与K4线圈之间;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l与接地端相连接;所述三 极管P的基极连接在电阻Rl和电容Cl之间,所述三极管P的集电极与K2线圈和K4线圈相连接,所述三极管P的发射极与接地端相连接。跑合试验装置还包括支架7和支座8。支架7用于支撑减速器2。支座8用于支撑在减速箱4的两端。支架7和支座8均放置于底板9上。进行跑合试验时,需将支座和减速器支架在铸铁平板上固定,在丝杆两端安装临时工装,以增加传动装置运动时的负载,并保证丝杆运动时平稳,同时与跑合控制电路配合,触碰限位开关。具体工作时,K2线圈控制,K4线圈控制Kfiff。具体实施时,工装触碰和K11^后,Kl线圈自锁吸合,K2线圈延时后吸合,这时Klff接通第一交流接触器的第一吸合线圈,这样正转开关组接通电机电源,电机正转。待丝杆和工装运动到另一端时,工装触碰和后,K3线圈自锁吸合,K4线圈延时后吸合,这时Kfiff接通第二交流接触器的第二吸合线圈,这样反转开关组接通电机电源,电机反转;同理工装到另一端时又将电机变为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跑合试验装置,包括电动机(I)、減速器(2)、联轴器(3)、減速箱(4)和丝杠(5),所述减速器(2)与所述电动机(I)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减速器(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3)与減速箱(4)相连接;所述减速箱(4)内设有可做直线运动的丝杠(5),其特征是,在丝杠(5)两端,丝杠(5)端部的极限运动位置处分别设置有ー个限位开关(6);所述限位开关(6)与用于控制所述电动机⑴的正反转的控制电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跑合试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交流接触器和第二交流接触器;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包括正转开关组和第一吸合线圈;所述第二交流接触器包括反转开关组和第二吸合线圈;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的第一吸合线圈和第二交流接触器的第二吸合线圈分别通过开关Klif和开关Kfiif连接220V交流电源;所述电动机分别通过所述正转开关组和所述反转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昇郑红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