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绕线机伺服张力器,该伺服张力器的张力调整及张力衰减调整结构包括张力调整齿块、张力衰减调整齿块、角度限制挡块、张力臂杆、张力调整杆、张力衰减调整杆等构件,通过在气动旋转缸的缸轴后端锁合一角度限制挡块,且在该缸轴的后端另设张力衰减调整齿块与张力调整齿块,而该缸轴的前端与张力臂杆的一端锁合,可分别旋调张力衰减调整杆以及张力调整杆来达到方便地调整张力衰减与张力的目的,且前述的角度限制挡块与张力臂杆锁合于缸轴的同一平面,可稳定控制张力与衰减张力值;另外,张力调整杆与张力衰减调整杆可分别由定位件锁定,避免了因缸轴长时间往复运动导致松动或产生间隙,达到更稳定的控制张力的效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在生产小型变压器、继电器等线圈的绕线工序中,使绕线机在绕线时对漆包线保持适当张力的装置,尤指绕线机伺服张力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伺服张力器B如图I所示,该伺服张力器虽通过分别调整张力调整旋钮101以及张力衰减调整旋钮102来分别调整张 力以及张力衰减,张力衰减连动臂103具有圆形束槽10以及相连通的开槽105,利用圆形束槽104套入气动旋转缸106的缸轴1061后再另紧迫丝107予以紧迫固定,由于旋转缸106的缸轴1061往复运动,且该进气压力约5kg,因此很容易在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后导致产生松动或产生间隙的情形,导致不能稳定控制张力甚至丧失控制张力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伺服张力器不能稳定控制张力的不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线机的伺服张力器,通过在气动旋转缸的缸轴后端锁合一角度限制挡块,且在该缸轴的后端另枢设位于角度限制挡块两侧的张力衰减调整齿块与张力调整齿块,而该缸轴的前端则与张力臂杆的一端锁合,进而可分别旋调与张力衰减调整齿块啮合的张力衰减调整杆以及与张力调整齿块啮合的张力调整齿杆来达到方便的张力衰减调整与张力调整的目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线机的伺服张力器,其角度限制挡块与张力臂杆锁合于气动旋转缸的缸轴的同一平面,相对可稳定控制张力弹簧与衰减张力值。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线机的伺服张力器,张力调整杆与张力衰减调整杆可分别定位件锁定(上锁),以避免因为气动旋转缸的缸轴长时间往复运动导致松动或产生间隙,相对达到更稳定的控制张力的效果。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设计一种绕线机伺服张力器,该伺服张力器的张力调整及张力衰减调整结构改良,包括有张力调整齿块、张力衰减调整齿块、角度限制挡块、张力臂杆、张力调整杆、张力衰减调整杆、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以及定位件等构件所组成,通过在气动旋转缸的缸轴后端锁合一角度限制挡块,且在该缸轴的后端另枢设位于角度限制挡块两侧的张力衰减调整齿块与张力调整齿块,而该缸轴的前端则与张力臂杆的一端锁合,进而可分别旋调与张力衰减调整齿块啮合的张力衰减调整杆以及与张力调整齿块啮合的张力调整齿杆来达到方便的张力衰减调整与张力调整的目的,且前述的角度限制挡块与张力臂杆锁合于气动旋转缸的缸轴的同一平面,相对可稳定控制张力弹簧与衰减张力值;另外,其张力调整杆与张力衰减调整杆可分别定位件锁定(上锁),以避免因为气动旋转缸的缸轴长时间往复运动导致松动或产生间隙,相对达到更稳定的控制张力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下列有益效果I、通过在气动旋转缸4的缸轴40后端401锁合一角度限制挡块8,且在该缸轴40的后端401另枢设位于角度限制挡块8两侧的张力衰减调整齿块7与张力调整齿块6,而该缸轴40的前端402则与张力臂杆I的一端锁合,进而可分别旋调与张力衰减调整齿块7啮合的张力衰减调整杆70以及与张力调整齿块6啮合的张力调整齿杆60来达到方便的张力衰减调整与张力调整的目的。2、角度限制挡块8与张力臂杆I锁合于气动旋转缸4的缸轴40的同一平面(另参考图10),相对可稳定控制张力弹簧31与衰减张力值。3、张力调整杆60与张力衰减调整杆70可分别定位件93、94锁定(上锁),以避免因为气动旋转缸4的缸轴40长时间往复运动导致松动或产生间隙,相对达到更稳定的控制张力的效果。4、送线马达37使用较大的规格,可使用于线徑O. 025mm O. 45mm的漆包线线材,相对具有较宽的适用范围。5、针对图I所示现有伺服张力器B与本技术的伺服张力器A以连续卷线开始及结束的波形图来观察,可看出本技术在供给漆包线时更为稳定、更为优秀。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绕线机的伺服张力器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伺服张力器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伺服张力器的壳体打开后的平面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平面放大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其中角度限制挡块随着缸轴转动并止挡于张力调整齿块的平面放大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其中角度限制挡块随着缸轴转动并止挡于张力衰减调整齿块的平面放大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组合断面放大图。上述附图中的标号及其对应的名称(I)——张力臂杆;(11)——固定部;(111)——轴孔;(112)——内螺牙孔;(12)——另一端;(13)——一侧;(14) (604) (64) (704) (74) (802) (84)——锁固组件;(6)—张力调整齿块;(60)—张力调整杆;(602) (702)——蜗杆部;(61) (71)——枢孔;(62) (72)——偏心齿块部; (621)(721)——一端;(7)—张力衰减调整齿块; (70)—张力衰减调整杆;(8)——角度限制挡块;(80)——垫片;(801) (911) (921)——定位孔;(81)——嵌槽;(82)——限位挡部;(821) (822)——两侧;(83) (915) (916) (925) (926)——内螺孔;(91)——第一定位块;(913) (914) (923) (924)——枢孔;(92)——第二定位块;(93) (94)——定位件;(931) (941)——外螺牙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 图10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 种绕线机伺服张力器A,该伺服张力器A的张力调整及张力衰减调整结构经过改良,其中该伺服张力器A设有一张力臂杆I、一张力杆2与一设于该伺服张力器A的壳体3内的气动旋转缸4 (另参考图3 图10),该气动旋转缸4进气与排气时连动缸轴40往复旋转一角度,本实施例采用缸轴40可旋转100°的气动旋转缸4,而张力臂杆I的另一端12则连接张力弹簧31的一端,该张力弹簧31的另一端则与张力杆2的一侧21连接,该张力杆2的另一端则具有导轮部22,另外该伺服张力器A并分别设有导线架31、灰尘过滤座32、第一导轮33、第二导轮34、送线导轮35、送线马达37 (另参考图2)、第三导轮36以及第二张力弹簧组5,该第二张力弹簧组5设有一第二张力弹簧51,且该第二张力弹簧51的一侧511并与张力臂杆I的一侧13连接,另外在使用时,漆包线线材(图未示)依序穿过导架31、灰尘过滤座32、第一导轮33、第二导轮34并经由送线导轮35再穿过第三导轮36与张力杆2另一侧的导轮部22的后,通过绕线机(图未示)的余线夹(图未示)夹取后送至绕线机的绕线轴(图未示)进绕线作业;再,前述的送线导轮35被壳体3内所设的送线马达37的传动而转动。本技术特征在于该张力调整及张力衰减调整结构,包括有一张力调整齿块6,具有枢孔61 (参考图4)以供枢套入气动旋转缸4的缸轴40后端401,该张力调整齿块6并具有偏向该缸轴40 —侧边的偏心齿块部62,该偏心齿块部62并与张力调整杆60啮合;一张力衰减调整齿块7,具有枢孔71 (参考图4)以供枢套入气动旋转缸4的缸轴40后端401,该张力衰减调整齿块7并具有偏向该缸轴40另一侧边的偏心齿块部72,该偏心齿块部72并与张力衰减调整杆70啮合;一角度限制挡块8,锁合于气动旋转缸4的缸轴40后端4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线机伺服张カ器,该伺服张カ器的张カ调整及张カ衰减调整结构经过改良,其中该伺服张カ器枢设有ー张カ臂杆、一张カ杆与一设于该伺服张カ器的壳体内的气动旋转缸,该气动旋转缸进气与排气时连动缸轴往复旋转一角度,而张カ臂杆的另一端则连接张カ弹簧的一端,该张カ弹簧的另一端则与张カ杆的ー侧连接,该张カ杆的另一端则具有导轮部,另外该伺服张カ器井分别设有导线架、灰尘过滤座、第一导轮、第二导轮、送线导轮、送线马达、第三导轮以及第ニ张カ弹簧组,该第二张カ弹簧组设有一第二张カ弹簧,且该第二张カ弹簧的ー侧并与张カ臂杆的ー侧连接;其特征在于 该张カ调整及张カ衰减调整结构包括 一张カ调整齿块,具有枢孔以供枢套入气动旋转缸的缸轴后端,该张カ调整齿块并具有偏向该缸轴一侧边的偏心齿块部,该偏心齿块部并与张カ调整杆啮合; ー张カ衰减调整齿块,具有枢孔以供枢套入气动旋转缸的缸轴后端,该张カ衰减调整齿块并具有偏向该缸轴另ー侧边的偏心齿块部,该偏心齿块部并与张力衰减调整杆啮合;一角度限制挡块,锁合于气动旋转缸的缸轴后端,且具有嵌槽对应嵌套入气动旋转缸的缸轴后端配合设置的嵌块体,该角度限制挡块并具有限位挡部,通过该限位挡部的两侧可分别止挡张カ衰减调整齿块的偏心齿块部的一端以及张カ调整齿块的偏心齿块部的一端,另外该角度限制挡块的限位挡部另具有与嵌槽连通的内螺孔以具有外螺牙的锁固元件将该角度限制挡块与气动旋转缸的缸轴后端的嵌块体所设平面部锁合固定; ー垫片,具有定位孔以ー锁固元件的螺牙部穿过并旋锁入气动旋转缸的缸轴后端的内螺牙部; ー张カ臂杆,一端为固定部,该固定部有轴孔以及与轴孔相连通的内螺牙孔,该固定部的轴孔枢套入气动旋转缸的缸轴前端,且该前述缸轴的前端配合设有一平面部,进而可一锁固元件旋锁入前述固定部的内螺牙孔而将该张カ臂杆与气动旋转缸的缸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龙,郭登焜,
申请(专利权)人:德宙佑电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